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发展和深入,我们觉得应改变现行教材中“比→比例→正比例意义→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意义→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程序,提倡“比→比例→正、反比例意义→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综合教学顺序,通过几年的尝试,效果很好,既省时间又省力,也帮助学生减少了学习上的困难,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新组合教材,即在正、反比例意义教学后把练习十七和练习十九交融练习,在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后,把练习十八和练习二十交融练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数量关系,这样既能使学生从认识相关联量到判断两量关系及运用比例概念解答应用题的整个过程都处于积极思考、认真判断的动态之中,又能使学生克服套用模式猜测题的不良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按梯形结构编排的,以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的意义→反比例应用题为序。其纵向联系不十分紧密,所遵循的是单一的认识习惯和思维方法。学生学习中,对正,反比例概念容易混淆。为此,不得不被动地安排较多的对比练习进行弥补,以致教学时间过长,教学效果欠佳。笔者在教学时,重新组织知识结构,以正比例意义反比例意义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为序,来用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法,把正反比例知识组织成一个网络结构,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正、反  相似文献   

3.
过去,按教材编排的顺序,教学正反比例,都是先教正比例,再教反比例。学生刚开始学正比例时,比较顺利,但学到反比例时,就有些辩别不清,当把两种比例并在一起综合练习,就更易混淆了。针对这一情况,我把这部分内容重新组合,同时教学正反比例的意义。由于练习内容多样,学生要通过分析、对比才能作出判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还能缩短课时,收到较好  相似文献   

4.
新编小学数学第十册《比和比例》中正、反比例两节,根据我的学习体会,教材的重点要放在使学生建立正、反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正、反比较中X、Y的变化规律上。教材在引入正、反比例概念以后,安排了大量判断正、反比例的题目,意图是在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观察X、Y的变化规律,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安排了一些用比例解应用题的例题和练习题,这些应用题的练习,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以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中的两种相  相似文献   

5.
正比例和反比例在教材中是分开安排的。由于各自单一出现,教学时学生往往不重视分析和判断,从而出现正反比例的易混和易错现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据此,我打破了原来教材的顺序,按照意义、判断、应用题的顺序,重新组合教材,采用正反比例对教的方法。在教学中,突出正反比例意义这个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突破判断这个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讲清意义,打好基础正反比例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是判断的依据,是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能力的基础。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表格直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概括出正反比例的意义,使学  相似文献   

6.
按传统方法,正、反比例是分别教学的。这样教的缺点是:学生学习正比例时,概念清晰、判断正确,但学习反比例以后,就开始出现概念混淆、判断经常出错的现象,尽管教师反复讲解、对照,也无多大收获。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分别教学时,练习十分单一,学生不需动脑分析,便可按例题模式  相似文献   

7.
“说课”──我教反比例应用题吴忠市利通一小常淑萍一、教材反比例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简易方程、反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应用题解答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理解反比例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导学内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教材是把两者分开编排的 ,教学时一般也是先教“正比例的意义” ,再教“反比例的意义” ,继而上一堂辨比性的练习课 ,以此巩固概念。笔者认为 ,正、反比例都是在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 ,按“部分———部分———整体”的思想教学不利于学生迅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把它们集中起来遵循“”的教学思想 ,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的结构 ,也使学生在正、反比例意义的相互迁移、比照中强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实现有意义学习。[导学设计]一、整体入手强化感知1 导入。…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材中,相互联系,概念相似且易于混淆的内容不少。对这类的教学内容,如果以交错对比的方式把它们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本质属性的理解,澄清模糊认识,这对于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是很有好处的。今以六年制小学数学十二册第四单元的正、反比例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原教材是先教正比例意义,然后教正比例应用题,再教反比例意义和应用题。这样的教学顺序,纵向的联系不十分严密,学生做练习时仿例套题,对知识的理解往往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与教法分析正、反比例实质上是两种函数。所以,教学时,我们应提两种量成正、反比例关系。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而且反比例不是一个比例,解正、反比例应用题时,应说成“列方程得”,不应说成“列比例式得”。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除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外,还应重点建立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按六年制教材上的编排顺序教学正反比例,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知识也能掌握得很好,但综合练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的小学实验课本《数学》第十册中,正、反比例的教学内容与现行教材有着不同的编排方式。现行教材是先出现正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应用题,再出现反比例意义和反比例应用题,而实验教材则是先集中教学正、反比例的意义。教材先分别通过具体例子出现正、反比例的意义,再把两种情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的认识。然后,再编排比例的应用等教学内容。两种不同的编排方式,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正、反比例的概念答题,既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也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利用与同一事物相关的两道例题创设对比情境,使学生掌握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例1.正比例应用题 题目:一辆汽车2小时行64公里,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5小时。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公里? 分析:路程与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变量,速度是定量。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所以本题符合y/x=K(一定)的正比例判断式,用正比例方法解。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x公里,根据判断式可得:  相似文献   

13.
现行五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册中,正比例、反比例内容分为两节。遵循教材的内容安排,按部就班,先教学正比例,再教学反比例。学生在分别学习正比例或者反比例时,能学得比较好,而一旦把正比例、反比例的题目放到一起,不少学生就分不清谁属于正比例,谁属于反比例,教学成绩明显下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近两年,我把正比例和反比例看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小学数学十二册第四单元的正、反比例的教学,通常是先教正比例的意义,然后教正比例应用题,再教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这样的教学顺序,学生学起来容易发生练习仿套和知识混淆现象。由于正、反比例知识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重新安排教学顺序,改为先教正、反比例的意义,再教正、反比  相似文献   

15.
《比例》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单元复习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复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复习的质量。复习这部分知识应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梳理,使之进一步系统化并形成知识网络。还要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含义,明确它们的区别。注重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根据本单元教材的特点和基本要求,谈几点建议。一、弄清概念,提高判断能…  相似文献   

16.
正、反比例的意义,一般采用分别教学的方法。这样教的弊病是:讲正比例意义时,学生学得头头是道,讲反比例意义以后,就出现概念上的混淆,经常在判断正反比例时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把正、反比例意义的教材组合在一起,分两节安排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理解比、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解比例、解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和运用正、反比例关系解答应用题;能熟练地化聚名数;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相似文献   

18.
正反比例应用题一般采用分开教的方法。我们感到这样做,教正比例应用题时,学生会做正比例应用题,教反比例应用题时,学生会做反比例应用题,但是把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就会出现混淆,导致错误。因此,我们把五年制小学课本第十册中67页例4和75页例4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出现,进行对比教学,既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又区别它们的不同点,效果较好。一、首先判断几组数量的正反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比例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  相似文献   

19.
《比例》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单元复习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复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复习的质量。复习这部分知识应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梳理,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用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来定义正、反比例,学生由此判断正、反比例往往比较困难,而且这种判断方法和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不一致,解比例应用题的书写格式和步骤又比较繁琐,学生学起来也有困难。现行教材用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一定或积一定来定义正、反比例,抓住了正、反比例关系的本质特征,判断比较简便。由于学生已有简易方程的基础,在解正、反比例应用题时,根据正、反比例的定义就可以直接列出方程,这样既简单明了,又节省了教学时间,学生易学易懂。 在本单元教学中,从判断正、反比例到解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