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遵从上级人事部门的要求,年年都要从"德、勤、能、绩"等诸方面对每位教师进行考评,分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三个等次来进行奖励和存档。受传统思想的支配,这三者的分布比例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样式:大约10%的老师"优秀",极个别的(甚至是没有)老师因为众所周知的工作失误被限制为"基本合格",其余的老师都是"合格"等次。这样的比例设计强烈地向老师们传递了一个貌似积极的信息:让大多数的"合格"者先向为数极少的"优秀"者学习。为了加强"制度保障",人事部门还规定了"连续三年‘优秀’可以提前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措施。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和做法其出发点毋庸置疑,问题是:这种评优真的具有激励性吗?有多大的激励力量呢?  相似文献   

2.
年终考核如、何才能准确、公正?这需要有一个客观标准。笔者设想:将德、能、勘、绩分数项考核内容,每项考核内容对应的考核结果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确定分数。具体实施方法:(1)按同学科同类型分组填表,每组10人左右为宜,每个小项的优秀控制在一个左右,自报公议,半数以上票通过,逐项填写,同步运行,组长主持,总分最多者为优秀。  相似文献   

3.
堵小亚 《考试周刊》2010,(12):86-88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5的老师是合格老师,教3+2=?的老师是好老师,而用3+2=6来教的老师才是优秀老师。显然.这位教师的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教学思想:“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而我们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错误”避之唯恐不及,课堂的教学尤其大型观摩教学活动中,追求的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强势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源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20世纪90年代,它被引入我国。“末位淘汰制”在我国的推广过程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即厂矿企业推广阶段、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推广阶段和中小学推广阶段。在我国厂矿企业、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机构获得了成功。在中小学推广过程中,作为一种教师管理制度和教师评价模式,其基本操作过程是:先制定教师绩效考评标准或教师业绩考评标准。然后,由全体教师或教师代表对评价对象(所有教师)逐一进行民主评价,在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或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之间作出选择。最后,经过汇总统计,按照事先规定的比例(如5%或10%),把排名末位的或排名靠后的教师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也说出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事实。我们期望每个老师都能够找到最好的传授知识的方法,学生们都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用心”是指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和感悟,“用脑”是指对学习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5,(8):89-90
这学期,渝北空港新城小学给家长们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三方评测,由孩子、老师、家长自己分别按一定比例打分,得出每位家长参与孩子教育成长的成绩.近日休学典礼上发放了家长成绩单,结果有点“惨淡”:全校2125名学生,仅有335位“合格”父亲,446位“合格”母亲,爸爸妈妈都“合格”的家庭只有220个.(1月31日《重庆晨报》)  相似文献   

8.
海静 《教书育人》2005,(9):60-60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日:“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戏剧教学,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我们从两位老师的案例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位专家说过,新课程能否真正实施,关键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否切实确立。两位老师的案例准确地演绎了新课程的这一最基本的理念。无论是王老师板块教学结构中的“演读课文”“品析语言”“课堂辩论”,还是任老师的“课堂辩论”,都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已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文本的研习者,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则是课堂的导演与参与者。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思维品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探究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更是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列为重要内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探求“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在教者指导下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养成该书的习惯。叶圣陶大师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至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学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自能读书”的基本功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目能读书”呢?笔者认为:一、要振奋学生阅读的精神和情绪要学生善读,首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思想,而这种探索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  相似文献   

11.
“末位淘汰制”也称“末尾淘汰制”、“末位淘汰法”,是指通过量化指标的排序,对序尾者按比例进行淘汰的制度。它是一种强势管理制度,其理论基础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的“活力曲线理论”,也称“强制淘汰曲线理论”,即:只有淘汰不优秀的员工,才能把整个  相似文献   

12.
【探究实践部分】说明:1.本卷系综合性学习考查,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卷完成。2.本次考查采用等级制进行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3.教师对本卷进行评定后,请将本卷存入学生的成长记录档案,作为该生的过程性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学校与一个企业一样,要在市场上立足,其立足之本在于高质量的“产品”。而“产品”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它的‘制造者”素质的高低。显然,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尤其在知识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知本人物大谈PC和朝阳,作为“制造者”的老师仍然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向高精尖发展。为此,要把好“四关”:一是把好“进口”关,即对新进学校的教师,要严格考核,不合格的坚决不用,宁缺勿滥。二是把好上岗关,即采取学校考核与学生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严格的“筛选”。凡未过关者一律不予上岗…  相似文献   

14.
晚饭时,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突然说道:“今天我们老师说,星期三上午班上来听课的,我们之间要订一个秘密约定,达成一种默契:“谁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就举右手,谁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就举左手……”我和妻都是教育工作者,听此言愕然、默然,继而妻愤然,而我欣然。愤然者反对此种做法,欣然者赞同此种做法。二人为此在饭桌上发生了一番争论。现以正方、反方辩论的形式整理如下,还请大方之家明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谈的“教案”是指一些出版社的出版物,井非教师自己备课所得。引起这个思考缘于一次听课。前不久听一位老师讲《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按教科书按部就班地教学,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听课时很为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高兴。这里摘要叙述为下: 教材中“比例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是  相似文献   

16.
近期《羊城晚报》报道,广州一些学生家长向媒体投诉:有些学校为了使公开课上得“漂亮”,竟然不让成绩后进的学生参加,甚至以高年级学生取代低年级学生听课,而老师讲课基本照着课件背下来即可。时下,公开课俨然成了许多教师、学校、部门的形象工程,“公开”的背后烙下了浓重的预演痕迹:精心准备、严密组织、反复操练。从讲授内容到教学环节、听课学生、问题回答等一切都事先设好“圈套”,只等着届时上台表演了。表面看来,如此组织的公开课多是万无一失、十分顺利,也常能引起评课者言不由衷的赞赏。然而,这样的公开课——究竟意义何在?是否真的没有缺失了呢?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班开始有了“差等生”和“优等生”的分别。没有谁宣布过谁是“差等生”,谁是“优等生”,可谁都心里明白。要不信,你看看老师的态度就知道了。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吧。我观察,老师对爱提问题、敢提问题的同学通常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优等生只要有提问的示意,老师总是停下正在做的事,满脸笑容,和蔼可亲地说:“有什么问题呀?”尔后提问的同学总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有时还能被老师夸几句:“勤学好问,很好……”老师如果对任何同学都这样那就皆大欢喜了。可是同样的问题,如果换了…  相似文献   

18.
行阳 《家教指南》2005,(11):40-41
嘉宾李复生(教育科学研究员):前不久,我对几城市的100个有中小学生的家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6%的家庭教育属于合格或基本合格。有21%的家庭属于“偏向家教”。这些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家长对待他们的学习特别在意:要求很高:他们的作业,家长每天要逐科检查;每次考试,家长要看他们的名次。即使老师不排名次,家长要找到孩子的同学,逐个打听他们的成绩,然后自己私下里替孩子排名次。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批作业。王老师班的两名班干部急匆匆地到办公室来向她报告,说××同学没完成作业,数学老师让他补上并加做两道题,他不同意,在教室里同老师顶起来了,吵得很凶。王老师听完以后,只轻轻说了一声:“我知道了,你们回去上课吧。”仍然在备她的课。这使我很纳闷:她的班是优秀班级,她又是优秀班主任,班里发生了这样的事,她怎么像没事似的?第二天我背地里问她班的小班长:“××顶数学老师,挨批评了吧?”“没有,王老师根本没提这个茬儿。”事隔一周,我实在憋不住了,便找了个机会去向王老师请教。“王老师,…  相似文献   

20.
新颖的题目是中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素材,也是广大一线教师孜孜搜求的稀缺资源。 什么是新题?似乎不大好下定义,但我们一线的老师又都心知肚明。我们以为,“新”题是相对“旧”题、相对传统题目而言的,无论是题目的背景,题目的解法,还是题目的价值(思维价值、教学价值、训练价值),只要有不同于传统题目之处,都可以纳入我们此处的关注范畴。 本栏目每期将刊登6道题目,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七、八年级各一道,内容尽量保持与教学同步,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为本栏目踊跃撰稿.我们将在年终盘点总评,对优秀的供题老师表彰奖励。[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