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从社会、家长以及国家的角度来看是明确反对体罚学生的。为此国家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还在《教师法》中说明老师体罚学生会给其一系列的处分方式,严重的还要追究  相似文献   

2.
法律没有规定教师对学生享有惩戒权,但是并不妨碍教师对惩戒权的研究。我们都知道,在美国,家长不准体罚孩子,如果家长体罚孩子就有可能丧失对孩子的监护权,《刮痧》这部电影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并非所有的美国家长都不打孩子。我们来看一个“体面地接受肉刑”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教育》2014,(8):16-16
徐金佳在2014年7月16日《浙江日报》撰文指出:体罚教育历来为大众所诟病,然而体罚现象却屡禁不止。近日,云南省巧家县东坪乡中心学校13名学生编歌骂老师,被老师用电线抽打、脚踢3小时;山东济宁一名初中学生因插销忘插,被罚跑26圈得了气胸。孩子淘气犯错是正常,老师过度体罚是失常,关键在于教育理念问题,教师应正确看待并妥善处理学生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廖信山 《中国教师》2009,(Z1):534-534
<正>"严禁体罚学生!"这是当今教师当中常用的一句话。特别是当某一位家长因老师处罚学生而在学校闹事之后,学校领导就会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在大会小会上强调这么一句话:"严禁体罚学生!"我们的家长们也有了一种共识:老师不能体罚我的孩子。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应当感到欣慰。"严禁体罚学生!"成为教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教育方法日前在西安电子一中诞生了,新在哪里?喏,就是学生犯了错误家长陪读。一位陪读家长闫女士称,一星期前因为儿子在学校打架,班主任老师为了防止孩子再惹出事端,要求家长到学校全程陪读。这样,闫女士放下工作。每天跟孩子7点以前到学校,晚上近7点回到家里,陪满了整整一个星期(2005年11月16日《钱江晚报》报道)。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13,(12):25-25
近期,老师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频发,恶劣的体罚手段令人震惊,为此不少教育同仁呼吁:要"赏识",不要"惩罚",要多鼓励,少批评。但也有不少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大吐苦水,表示现在很多孩子娇惯,难管理,连批评两句都不行,教师"动不动就丢饭碗",以至于老师不敢管。《珠海特区报》联合珠海新闻网调查发现,完全支持"教师不准体罚学生"的网友比例仅为18%,其余82%的网友认为是否该体罚,要"根据情况,视情况和处罚程度而定"。支持对学生体罚的网友们还给出理由:"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有的孩子太溺爱了!"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惩罚教育"呢?请关注本期微博看台。  相似文献   

7.
时常听我们的老师对学生说,你再不认真学习或再不好好表现,就把你的家长叫来。他们将家长当成了惩罚孩子的武器。尤其是在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的今天,有些教师更是喜欢使用这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体罚     
同学,你违犯了纪律,可不要怪老师体罚你,因有以下理由:老师体罚学生,理由多多,现整理成章,名曰《体罚有理》,诏告天下,以退怨言。第一章:公开讲的1 古人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2 政治家说过:落后就要挨打。3 新的教育理论支持:保留教鞭,适度处罚,老师打你用力是很适度的,没打死吧,叫你父母亲自对老师说:这孩子只要不听说,就使劲地打。  相似文献   

9.
一说起学校教育中的暴力,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打手心、扯耳朵、揍屁股、刮脸皮、抄课文、罚站。其实在教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体罚”,这就是“心灵施暴”。“心灵施暴”一词比起“体罚”来,人们可能陌生得多,不过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不陌生。在校园里,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某位老师对某个学生说: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有什么两样;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有的老师在评价某个学生的时候会…  相似文献   

10.
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文明行为、学习习惯等。这方面,教师应让家长懂得对孩子应该既爱护又严格,既言传又身教,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既不能溺爱,也不能苛求,更不能体罚。因为溺爱孩子,会使孩子产生“骄”“娇”二气,缺乏自治和自理能力。苛求孩子,则无异于逼鸡下蛋,拔苗助长,其结果往往使孩子身心受到摧残。体罚孩子,其后果就更加严重了,使孩子对父母不是唯唯诺诺,就是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甚至在家里挨了打,出去就找人发泄,逐渐养成了喜欢打人骂人的恶习。其次,教师要让家长懂得,家长双…  相似文献   

11.
如今,乡镇学校的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着悲凉的尴尬,那就是"不准体罚"的呼声非常高,很多社会人士动辄就是打电话或者写信状告老师!而我私下认为是新闻媒体不负责任地引导家长把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冲突矛头直接指向学校!一些家长和孩子,把老师令学生改正错误和缺点的正当行为当成了体罚,甚至如果老师有半  相似文献   

12.
时常听我们的老师对学生说,你再不认真学习或再不好好表现,就把你的家长叫来。他们将家长当成了惩罚孩子的武器。尤其是在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的今天,有些教师更是喜欢使用这种方法。这样做,也许对学生能起到一时的教育和震慑作用,但长此以往,必将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产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早期教育》2001,(16):31-31
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教师,即使是偶尔掌打或体罚孩子,均会阻碍幼儿的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4.
据《新民晚报》报道,近日,江苏无锡部分学校教师要求差生去医院测试智商。如果测试结果显示孩子智商低,那么即使成绩差也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业绩,因此,常有差生家长收到老师电话拜托在智力报告上打低分。  相似文献   

15.
在《爸爸就是班主任》这部作品中,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把儿童视角下的“父者”刻画得形象、生动,且发人深思:当今的家长们和老师们都是从成人的文化心理和生活体验出发,把传统的“父者”强权植入孩子稚嫩的心灵,无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呼请家长、老师们要多理解孩子,指导孩子,解放孩子,给孩子多一点自...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昨天晚上,中国残疾人联台会的爱心特派员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他听说咱们班上的孩子既能干又懂事,就委托我在今天的《品德与社会》课上,评选一批爱心小天使,大家有信心获得这个光荣的称号吗?  相似文献   

17.
郭立场 《云南教育》2007,(B09):36-36
《广州日报》9月2日报道,总是喜欢扮成奥特曼的模样,追着“怪兽”不停地打。这个暑假,小宇最想做的就是每天都能看一集《奥特曼》,然后再练习一下刚刚学到的“招数”。暑假就要结束,但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看了一个暑假的日本动画片,尤其是像《奥特曼》这样充斥暴力情节的节目后,性格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8.
体罚和变相体罚在不少学校还时常发生。学生因为犯了错误,被教育者讽刺、挖苦、辱骂者有之;罚站、罚跑、罚面壁者有之;踢脚腿、揪头发、揪耳朵者有之。这些简单、粗暴的做法,极易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极端做法。在一些学校的一些班级还存在罚钱、罚物的现象。这种处罚与其说是罚学生,倒不如说是罚家长,因为学生是纯粹的消费者。教育并不否认处罚,适当的处罚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我们讲的处罚并不是指对学生进行体罚、变相体罚和经济处罚。体罚、变相体罚和经济处罚是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它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有关规定,直接导致青少年学生身心受到伤害。动辄体罚、变相体罚和经济处罚,只能反映我们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无能与素质的低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来,一部分老师因体罚学生被处分的消息不时传入校园,使老师们意识到了体罚学生的严重性,老师们相互告诫,不能再体罚学生了。并常听老师们这样议论:“不要再体罚学生了,管他能学到多少。”就这样,现在在相当一部分学校教育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怪异的情景:老师对纪律不好的学生因不敢体罚而不再过问,对成绩后进的学生听之任之,导致绝大多数班级的纪律日趋涣散,班风渐坏。 这一情景应引起我们教育界所有同仁的重视,我们必须寻求一条解决的办…  相似文献   

20.
有家长在孩子刚入园进会对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比较弱,我很担心他在幼儿园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在接送时间发现孩子脸上被抓破时,有的家长马上会问:“今天谁欺负你了,把你脸都抓破了?”有的家长甚至会说:“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就去告诉老师,或者打回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