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毅强  曹立勤 《科教文汇》2009,(36):256-258
要认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句子本貌的区别,必须先弄清两种语言基本句型的区别,而要弄清两种语言句型的区别,首先要辨清两种语言句子的句核。英语的句子句核可以表述为“S+V”,两部分都有形式的要求,两部分在人称和数上有一致性的要求,相互间还有逻辑联系上的要求和逻辑联系形式化的要求。关于汉语句子旬核的表现,理论界存在较多的争议,这首先表现在关于“话题”的范围和特点的争论上。通过分析发现,“话题”可以从功能、内容和形式上加以界定,而且,“话题”完全可以用于描述汉语句子句核的首脑部分。两种语言句子的句核表现出了鲜明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纯 《科教文汇》2009,(1):234-234
当主语句非施事时,与“VC”有直接的句法和语义联系,“VC”是句子的谓语中心结构,“VO”作为“VC”的状语起修饰作用,此时重动句的句型应匈“主+状+动”。当主语为施事时,与“VO”和“VC”都有直接的句法和语义联系,但从句子表达的语义重心看,“VO”仍是“VC”的补充说明;而且一些修饰性的成分,都出现在第二个动词或“VC”结构前后,“VC”是整个谓语的核心结构,重动句的句型仍为“主+状+动”。  相似文献   

3.
蒋娟 《科教文汇》2012,(31):133-133,148
谈词语的意合,不能不提到复合词:谈短语的意合,不能忽略成语俗谚;谈句子的意合,不能不提紧缩复句.汉语紧缩复句凝练精短,注重“意合”,言者以意缩句,闻者以意会之,这在别国语言里是少见的.但目前关于汉语紧缩句的定义及归属问题,学者们争论不休.源于此原因,本文试图从汉语“……就……”紧缩句的日译角度、从句子自身特点来探索日汉语的共同特点,找出相似的规律,以期对语法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4.
侯明午 《科教文汇》2013,(26):64-65
否定比较句是借助否定词实现比较的比较句,是汉语比较句的一个重要类型。否定比较句为数不多但情况复杂,不同类型的否定比较句在词语搭配、语义表达上均有很大差异。本文首先对否定比较句进行了定义和界定,并总结其典型句型,分析了以“不比”、“不如”、“没有”、“不像”、“没法比”等否定词作为标志的否定比较句的句型特点,并对各种句型做了整理总结。  相似文献   

5.
主题句是表达段落主题的句子,它反映了一段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从如何写好主题句入手,探讨了在英语写作中主题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孙卫斌 《内江科技》2008,29(1):73-73,79
汉语流水句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的角度阐述了流水句的翻译方法,提出首先将流水句语义联系切分,进而综合运用英语的多种表达手段进行翻译,并注意主语的变化以及主从句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考点透视]   仿句,就是根据试题设置的语言环境和提供的例句句式特点,在充分了解语意、感受语脉、品味语境的基础上,仿写一个或几个内容相同、句式一致的句子.……  相似文献   

8.
黄字红 《科教文汇》2008,(14):175-176
“对于”句指的是用介词“对于”将动作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介引到谓语动词前的一种句式,在语义上主要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判断、评价和对待关系。本文首先从“对于”句的语义角度对“对于”句中的谓语动词进行分类.将其中的核心成员大致分为三类。在分清“对于”句中动词的核心成员以后,本文进一步考察动词与“对于”所带宾语的语义关系以及“对于”句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动作性。最后,本文简单比较一下“对于”句和“把”字句。  相似文献   

9.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广泛使用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英语中被动句型远远超过汉语,翻译时可根据句子的整体结构以及汉语的表达习惯,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处理英语的被动句.本文就英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医学英语被动语态译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琳  宋传国 《内江科技》2006,27(4):63-63
医学英语中经常可以见到被动语态的句子,翻译成汉语时可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分别用原文中的主语做主语或宾语,也可译成带表语的主动句;另外可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常见的由“被”,“给”,“(遭)受…”,“为(被)……所……”等词或词组来翻译这些句子。本文对此进行一些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花园幽径句是临时的歧义句,不同的歧义结果之间有优先性,但是,人们不太愿意接受的解释恰恰是这个句子的正确分析结果。因此,人们在理解花园幽径句时,会有一波三折之感。汉语中的花园幽径句的研究不多,冯志伟和许福吉在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国际圆桌会议论文中研究了英汉的花园幽径句。本文将在其成果基础上,对汉语中相声小品等语言艺术形式中的花园幽径句,及其产生的特殊的艺术效果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2.
王璠 《科教文汇》2009,(3):258-258
花园幽径句是临时的歧义句,不同的歧义结果之间有优先性,但是,人们不太愿意接受的解释恰恰是这个句子的正确分析结果。因此,人们在理解花园幽径句时,会有一波三折之感。汉语中的花园幽径句的研究不多,冯志伟和许福吉在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国际圆桌会议论文中研究了英汉的花园幽径句。本文将在其成果基础上,对汉语中相声小品等语言艺术形式中的花园幽径句,及其产生的特殊的艺术效果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3.
“败句”与“佳句”之间章闻据说古时候有一个人参加诗酒之会,和朋友联句吟诗,但这人根底很差,下笔竟写出一句不成话的诗:“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怎么会片片红呢?不伦不类、举座哗然。这时,一个人灵机一动,马上补上一句“夕阳方照桃花坞。”这夕阳方照桃花坞”,...  相似文献   

14.
主谓易位,是指句子的主谓成分位置变换,而句法关系不变的一种言语表达形式,是古汉语中常见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无论是在古汉语中还是现代汉语中都普遍存在着主谓易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据说有个财主,为了附庸风雅,一次他的夫人寿诞,财主专请了一位先生为他的夫人写祝寿诗。这位先生知道他的用意,是用调侃的方法铺纸启砚,动笔为他写起来。第一句“这个婆不是人”,财主一看大惊失色,正想臭骂这位先生,“怎么用诗起我老婆了?”不想先生笔锋一转,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尘。”“啊,不是人是仙女!”财主转怒为喜。接着第三句“几儿子都是贼,”财主又不高兴起来,“骂了我夫人还要骂我儿?”先生接着笔锋又一转,“偷得蟠桃献母亲!”财主不得不夸位先生的笔力,连赞“好诗”。从这个故事中,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写诗,不一定落笔是佳…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英语文献中数学公式的句法属性、功能与位置,认为数学公式的句法属性有三个层次:或相当于名词词组、或相当于名词性分句、或相当于句子。相当于名词词组的数学公式在功能上或者直接充当句子成分(充当宾语、补足语)、或者不直接充当句子成分(充当同位语);其位置一般在动词(包括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ing分词、联系动词、动词被动态)之后、as/to be之后、先行语(以及引导词)之后。相当于名词性分句的数学公式在功能上构成that-分句、附属分句、并列分句;位置分别在引导词that、从属连词、并列连词之后。相当于句子的数学公式在功能上近似于句子,但仍需要由某些词引出;其位置多在句子副词、连接副词、关系副词、“介词+which”之后。另外,数学公式还常出现在as follows的后面。数学公式偶尔充当分句中的主语成分。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转换生成语法。它的创始人是著名的语言学家阿夫莱姆·诺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中的转换规则可以解释有歧义的句子。这在汉语歧义句的分析尤其是语义歧义的分析中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祈使句的基本用法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等的句子叫做祈使句。常省略主语,谓语动词用原形。祈使句的谓语动词无人称和数的变化。句末则使用感叹号或句号,一般用降调。1.肯定的祈使句①句型:动词原形+其他成分。Be careful!小心!②“Do+祈使句”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或请求,do起强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媛媛 《百科知识》2021,(24):67-68
系统功能语法中,句子以上并不是段落而是小句复合体.小句复合体一方面是表达说话者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经验;另一方面是通过衔接手段将语义上相互依赖的各个小句连成一体,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从而描述事物之间更抽象、复杂的内部关系.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小句复合体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英语阶级由低到高包括词素、词、词组和小句.小句复合体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小句构成,其中小句与小句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不同逻辑关系.小句间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两种:逻辑依赖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逻辑语义关系分为扩展和投射.扩展关系中一个小句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另一个小句的意义进行扩大延展.扩展关系又分为解释、延伸和加强.投射是指"一个小句的功能不是对(非语言)经验的直接表征,而是对(语言的)表征的直接性".  相似文献   

20.
<正>王阳明,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并形成了阳明心学的理论体系。“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所述,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一般视此四句为王阳明大半生心性学的总结概述。对“四句教”的理解诠释历来有异议,如持赞同观点的有王阳明的弟子王龙溪,持质疑否认观点的有明朝的刘宗周、王夫之等。此四句,本无对错,因为语言传递的实意其实是在语言之外。正如《指月录》中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