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与人的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现实的个人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着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也就是说是包含有总体性、历史性、全面性的人。人的解放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使人真正成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主人。现实的个人与人的解放也是密切相关的,现实的人是从总体性、历史性、全面性的方面来实现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是一种相互阐释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中"现实的人"的充分展开必须超越"解释世界"范畴而向"改变世界"范畴跃迁。为了实现人的全面的解放和发展,通过对西方近代思想史的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扬弃了"抽象的人"的唯心主义范畴,正本清源地以历史中"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建立了通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论途径。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人学观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转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进行了多层次的理论规定,并进一步指出"现实的个人"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只有正确把握现实的人,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现实的人是对传统的人的批判和扬弃的发展;现实的人是自然界中有前提的人;是一定社会关系中有需要的人;是历史发展中的有主体能动性的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下现实的人,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人类的理想实践和终极追求。马克思摒弃了传统哲学从思辨到现实的致思理路,以具体的、感性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来阐释幸福。马克思“现实的人”视域下幸福思想的历史演进分为3个阶段,即关涉人的生存发展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抽离人的存在发展的“异化状态下的不幸”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幸福”。马克思“现实的人”视域下的幸福思想较之前哲学家的幸福思想发生了深刻转变,具体表现为幸福的实现主体从“神”到“人”、幸福的实现场域从“彼岸世界”回归“人的现实生活”、幸福的实现路径从“政治解放”转向“人自身的解放”。马克思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现实的人”及其实现幸福的理论关注与实践探索,彰显出“现实的人”的革命性、“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和“人的发展”的人民性,为人们提供了探寻幸福的理论参照和实现幸福的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个人”这一概念,“现实的个人”存在于一定的现实社会中,面临着一定的现实的问题。“现实的个人”与人的现实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全面正确理解二者,对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于深入领会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并在社会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思想所揭示的作为社会主体的历史人与自然人的统一,以及作为目的而非手段存在的人的思想,在历史的发展中越来越展示出其理论价值与时代魅力。代表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发展目标正是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时代回应,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现实的个人"是历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注重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条件.历史就存在于"现实的个人"的活动中,通过考察和阐释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几大前提因素来说明"现实的个人".  相似文献   

11.
《拉格泰姆时代》是多克特罗的一部代表作品,他借助了上个世界初在美国纽约发生的一系列历史重要事件,在创作中虚构了一些故事场景并融入到真实的历史画面中,为小说丰富了细节与多元因素,也是历史叙事表达张力的显现。本文结合笔者多克特罗《拉格泰姆时代》的阅读与研究,探讨其历史的真实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要正确把握“本质真实论”的理论内涵,应着重搞清三个问题:第一,“本质真实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二,“本质真实论”的真实内涵是事实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统一;第三,用“本质真实论”衡量具体的新闻作品应以事实真实为前提,同时要从同一视角看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办学"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从我国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期待考虑,政府都有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来积极推进教育家办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广大办学者也应加强自身"修炼",努力实现从"非教育家办学"向"教育家办学"转变.  相似文献   

14.
论文主要从元小说理论这一角度出发来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金色笔记>的文学价值在于它的形式和结构.作品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现实的建构,它让读者相信情节和人物的真实;另一个是现实的解构,作品中多处表现了莱辛作为作家的自我意识,以及艺术虚构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者 ,聊天闲谈 ,说神谈鬼 ,搜奇猎异之场所也。以我们过去的评价 ,多注重于小说借鬼怪神仙浇心中块垒之社会价值 ,然在四百余篇的小说中 ,笔者发现蒲氏所记述之故事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只宜以小说看 ,实是记录现世人们所经见的一些不为世人所理解的实际现象。不唯有小说价值更有一定的真实性。经我阅读 ,发现不少是讲述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小型故事 ,虽云故事 ,实为事实 ,或在事实的基础上略加虚构 ,这应是蒲氏小说中值得注意的现实 ,现掇拾数篇记述如下 :《化男》(卷八 )中所说的一…  相似文献   

16.
《河西学院学报》2019,(4):98-100
文章通过对中国山水文化当中"虚"与"实"概念的发掘,以及基于虚实观念引发出的一系列形式美法则——"隐"与"显"、"藏"与"露"、"曲"与"直"等美学范畴的探讨,解读中国山水文化因"虚""实"交互的形式美法则的巧妙运用而产生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押沙龙,押沙龙!》与《撒母耳记》的对照比较,分别从《圣经》原型,不一而足;父子关系,似“是”而“非”;兄弟相残,原因各异三个方面论证了小说与《圣经》故事的关联及对后者的超越,进而探讨和阐述了福克纳舍弃看似“名副其实”的《黑屋子》而更名为看似“名不副实”的《押沙龙,押沙龙!》的意图和目的。  相似文献   

18.
“情感真人秀”是近年来出现并日益成熟的全新电视节目形态,它以矛盾为出发点,凭借戏剧化的包装在事件双方的冲突中展现真实人物的情感,引起了受众和电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论争。这一节目形态的兴起得益于第二媒介时代“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需求的产生与席卷全球的泛真人秀浪潮的共同推动。在历经萌芽、成熟、突破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后,它最终依靠《人间》等品牌栏目的巨大社会影响力跻身主流电视节目类型之列。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已成为汽车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基本都采用该方式。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专业课的教学方式,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在实行的过程中,各学校存在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对该教学方式的认识存在差异。结合这几年作者在汽车专业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岗位上的所闻所感,谈一谈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类”思维是指人们在人类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借助于“类”概念不断反思、设计、实现和评价自身“类”本质的程式和方法。其现实性必须从“类”存在的人、全球问题及全球化问题以及矛盾思维、辩证思维、实践思维的逻辑关系方面入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