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疫情之下,瑞德西韦专利问题引发了学界对于第二医药用途可专利性及其判断的思考。我国专利制度虽然例外规定了第二医药用途的专利保护,但在规范"二次药用"与"诊疗方法"的科学性、体系性方面仍有不足,二者在实践中亦存在多重紧张关系。美国、欧盟、我国台湾地区的医药品专利保护范式对我国制度和实践的完善有一定借鉴意义。为回应第二医药用途专利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第二医药用途的可专利性判断标准,宜承认医药品给药特征对新颖性的突破,强调依据对比文件中所公开的实质性内容,考察在后发明的创造性,作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否可得合理预见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医药领域日益发展,对于已知药品的第二用途发明申请量逐年迅速递增,在制药用途发明中,各种机理相关的功能/效果的描述夹杂在药品、疾病和机体状况中,使得制药用途发明的保护范围难以确认。本文浅析了机理性限定的制药用途发明,对发明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参考欧洲专利局(EPO)对于机理性限定的制药用途判例以及我国审查实践操作的实际情况,为机理性限定的制药用途的撰写以及审查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病毒研究所申请的瑞得西韦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专利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用途发明是医药化学领域专利的重要形式,但是人们对其的认识程度却并不深刻,本文将从用途发明的定义、分类及具体案例探讨医药化学领域用途发明的创造性评价标准及撰写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制药用途权利要求中,给药方式或者用量等特徵只有在能够对制药过程产生限定作用的时候才能够在新颖性或者创造性评判时予以考虑,仅仅体现在用药过程中的技术特徵不能使该用途具有新颖性。  相似文献   

5.
"坏点"是如何产生的专利审查中所谓的发明点通常指技术方案中对现有技术作出改进和贡献,使专利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实质性技术内容。在化学医药领域,权利要求按其性质可简单地划分为化学产品权利要求和制备方法权利要求。在当前的专利审查制度下,这两类权利要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医药领域的发明中,由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能被授予专利权,故当发现已知药用物质或组合物的第二医药用途时,只能以制药用途型权利要求形式请求保护。然而,由于这种发明的本质通常在于对疾病的治疗,权利要求中经常会存在一些与治疗相关的特征,如给药方案等。目前,审查员的做法是:如果表征给药方案的特征对产品的结构和/或组成及制药过程没有产生影响,则一般  相似文献   

7.
美国专利法第103条款规定,要求保护的发明应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发明完成时本领域具有普通技术的人员具有非显而易见性。这种条件涉及获取专利的发明所需要的水平和程度,只有当所要求保护的发明没有在现有技术中被明确地披露或记载,才应用非显而易见性的标准。如果被要求保护的发明不具备新颖性,那么,专利显然是无效的。了解美国专利法103条款的非显而易见性标准的建立过程,将对我国的专利授权判断有很强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8.
医药用途权利要求的性质在我国专利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一直存在着争议,使得医药用途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充满着不确定性。最高人民法院最近首次就医药用途权利要求作出再审裁定,通过对该再审裁定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医药用途权利要求在我国的现状,统一对医药用途权利要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Myriad案解决的重点问题是,美国分子病理学协会等与Myriad公司之间有关人类基因的可专利性问题的争议。Myriad案中,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基因技术的特点颇具针对性地对"发明"与"发现"做了区分,并在审查人类基因的可专利性时灵活地运用了区分自然之物与人造之物的方法,最终否定了分离DNA的可专利性,肯定了cDNA的可专利性。Myriad案成为美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保护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式转折意义的判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化学领域中存在广泛的组合物产品的用途限定的作用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说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在专利性判断中的作用,阐述其在新颖性判断时可起辅助检索的间接作用,在创造性判断时可作为确定所属技术领域的依据,在侵权判断时可明确专利保护的范围,只有将组合物的用途限定所起的作用在确定保护范围和判断专利性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保护专利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Patent systems for encouraging innovation: Lessons from economic analy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conomic theory views patents as policy instruments aimed at fostering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Three major implications are drawn regarding current policy debates. First, patents may not be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protection for inventors to recover R&D investments when imitation is costly and first mover advantages are important. Second, patentability requirements, such as novelty or non-obviousness, should be sufficiently stringent to avoid the grant of patents for inventions with low social value that increase the social cost of the patent system. Third,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patent policy instruments of length and breadth could be used to provide sufficient incentives to develop inventions with high social value. Beyond these three implications, economic theory also pleads for a mechanism design approach: an optimal patent system could be based on a menu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patent protection where stronger protection would involve higher fees, allowing self-selection by inventors.  相似文献   

12.
突破性技术发明在企业参与全球技术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如何才能创造产生突破性技术发明仍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知识搜索重组视角和团队学习理论,重点考察知识组合多样性、新颖性对突破性技术发明形成的直接影响程度和交互影响效应,并揭示发明人团队规模对知识组合特征与突破性技术发明形成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1989-2012年纳米技术领域的8334条授权发明专利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与知识组合多样性相比,知识组合新颖性对突破性技术发明形成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同时,知识组合多样性与知识组合新颖性对突破性技术发明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2)发明人团队规模对知识组合多样性与突破性技术发明形成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对知识组合新颖性与突破性技术发明形成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从知识元素和发明人视角系统揭示了突破性技术发明的形成机制,对企业面向突破性技术发明的发明人团队构建及知识组合战略实施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Mapping Markush     
《Research Policy》2022,51(10):104597
Markush structures are molecular skeletons containing not only specific atoms but also placeholders to represent broad sets of chemical (sub)structures. As genus claims, they allow a vast number of compounds to be claimed in a patent application without having to specify every single chemical entity. While Markush structures raise important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functioning of the patent system, innovation researchers have been surprisingly silent on the topic.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ngoing policy debate about Markush structures and provides first empirical insights into how Markush structures are used in patent document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how they affect important outcomes in the patent prosecution process. While not causing frictions in the patent prosecution process, patent documents containing Markush structures have an increased likelihood to restrict the patentability of follow-on inventions and to facili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broad patent fences.  相似文献   

14.
马荣康  王艺棠 《科研管理》2021,42(5):153-160
随着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的迅猛增加,如何通过事前和事后指标测度并识别技术和经济价值高的突破性技术发明就成为学术界面临的焦点问题。针对我国专利普遍缺乏引文信息的现状,本文利用专利的国际专利分类(IPC)信息构建两两专利相似度指标,并引入时间维度对过去、当前以及未来三个时间段的专利相似度比较,测度专利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影响力,从而构建突破性技术发明的综合识别方案。然后,以纳米技术为例,利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在1975-2015年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基于专利IPC四位和六位分类的相似度指标分别可以识别出6.23%和5.06%的纳米技术专利为突破性技术发明;(2)基于专利相似度识别的突破性技术发明与基于专利被引数识别的突破性技术发明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两类识别方法得到的结果中仅有不足总样本的0.5%是相同的,表明以往单纯依赖专利被引数据识别突破性技术发明可能存在一定偏差;(3)对突破性技术发明来源特征的实证检验表明,基于专利相似度和基于专利被引数的突破性技术发明的发明人和组织来源特征基本一致,而发明层面的知识来源特征呈现不一致的结果,进一步反映出两类识别方案的差异性。本文基于专利相似度构建的突破性技术发明识别方案既为企业在实践中挖掘和利用高价值的发明专利提供参考,也对未来突破性技术发明相关研究达成一致结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进步,人工智能逐渐有能力独立进行发明创造和文艺作品创作。本文主要探讨现行专利及著作权制度中规定的保护对象、权利人资格、专利及著作权的权属、侵权判定、侵权责任主体等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适应及协调程度,研究指出:现有的专利和版权制度应当对人工智能的发明和作品持鼓励的态度,在排除不适宜作为专利或著作权保护对象的同时,人工智能的发明或作品的权利授予标准应当与人类的有所区分;相关权利人仍须对应自然人或法人,而非人工智能本身;相关专利侵权行为应包括间接侵权,同时应对人工智能作品安排“登记-授权”的著作权制度、参考临摹作品为人工智能绘画作品提供相应的授权使用制度等。本文还探讨了当前的专利法及著作权法在人工智能时代符合公平原则的程度,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强人工智能时代”将人工智能的发明创造或作品作为公共财产,授予相应的开发者“数据处理权”作为一种新的邻接权,赋予人工智能创造物新的特别权利(Sui Generis),修改专利法与著作权法中关于主要权利的相关规定等。  相似文献   

16.
朱雪忠  李艳 《科研管理》2021,42(7):22-30
我国正由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大国加速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仿制药企业向创新药企业转变。新角色下被提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风险日益升高,对企业专利管理实践提出新挑战。首次将我国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中创新药企业信息,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公布的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案件信息链接。基于法律纠纷理论模型框架,实证分析药品发明专利无效请求发生概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专利价值越高、专利法律质量越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或当事人对无效结果的期望分歧)越大,被提无效请求的风险越高。与理论分析不一致的是,与制剂/组合物专利相比,药用化合物和药用生物分子专利被提无效请求的概率更低。研究结论为企业有效开展药品发明专利被提无效请求的风险预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检索1999—2018年间江苏省生物医药领域专利情况,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江苏省生物医药发明专利合作整体网络的特征及其在不同年份(1999—2008年和2009—2018年)的演化特点。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生物医药发明专利合作网络规模不断增加,但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南京、苏州和无锡等传统医药产业发达地区,且近年苏州、无锡、扬州、镇江和南通等地市的发明专利申请比重增加明显;同时网络中节点的合作关系也趋于紧密,网络呈现出多中心特征,体现较为明显的产学研合作趋势,并且这种趋势不断加强。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建议江苏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专利较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省内建立合作创新中心,辐射带动区域医药产业发展,以及推动高校和研究院所之间开展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创新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频频遭遇专利侵权指控的难题,本文提出在进入国际市场前应进行规避专利侵权风险的市场选择,该方法的法律基础是专利的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及时效性和地域性。本文以指控汉王侵权的Wacom的美国专利RE34187为例,通过分析其同族专利、同族专利的法律状态、专利审查报告中标注的引用的专利和其它文献,获得相应的市场选择。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university exclusive versus non-exclusive licenses. We specifically focus on the effec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censed invention (i.e. stage of development, specificity and appropriability). We rely on a unique and original dataset of 91 inventions contained in 62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censing contracts executed in the period of 2005–2014 by two leading French research universities. We cannot find a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vention and the degree of exclusivity. In particular, as opposed to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embryonic inventions are not significantly linked to more exclusive licenses and generic inventions are not significantly linked to non-exclusive licenses. Furthermore, inventions that are both generic and embryonic are not significantly linked to exclusive licenses per field of use. These results, although still exploratory, contribute to feed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industry technology transfer since they suggest that performance might be improved by taking more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censed invention.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药品名称必须得到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药品名称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和药品商品名。我国《药品管理法》与《商标法》都明确规定,药品的通用名称不能作为商标注册,但以药品商品名申请注册商标,不在禁止之列,甚至得到国家药监部门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