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刘洁 《学前教育》2020,(2):22-23
今天天气特别晴朗,姥姥带着晴天到街心公园游玩。在姥姥的陪伴下,晴天挖土、捡石子、捉虫子,玩得不亦乐乎。公园里不时传来晴天的召唤声:“姥姥,我又发现一个小虫子,你都没见过!”“姥姥,快来呀!我发现了宝石。”就这样,在晴天的惊呼声中,她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  相似文献   

2.
刘洁 《学前教育》2022,(8):26-27
<正>周五,晴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姥姥发现她没有往日的欢愉,小表情中透出一丝的郁闷。姥姥关切地问:“晴天,幼儿园有什么新鲜的事跟姥姥说说。”晴天闷闷地说:“没什么新鲜的事,都很平常。”见她不想说,姥姥也没有再追问,跟二宝晴朗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晴天凑过来说:“我们幼儿园要进行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了。”姥姥饶有兴趣地说:“太有意思了!你想讲什么故事?”晴天丧气地说:“一点也没有意思,我不会讲故事。”姥姥反驳说:“谁说你不会讲故事的?你讲的《西游记》每次都逗得姥姥哈哈笑!你讲的《三国演义》,好多故事我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3.
姥姥,我害怕     
刘洁 《学前教育》2021,(6):22-23
冬日的河道没有夏日的嬉闹,空旷而安静,冰封的河面让人感到阵阵的寒意,而这些丝毫没有减少晴天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姥姥,快来看!有一条泥鳅。”晴天大声地招呼着。顺着晴天手指的方向,姥姥果然看到一条泥鳅趴在河岸边享受着阳光的照耀。晴天跃跃欲试地想要把它捞上来,手却碰到了硬邦邦的冰,她不好意思地一笑:"有冰够不着。"一阵微风吹来,一颗小种子带着毛茸茸的尾巴飘过来。晴天一边伸手去抓,一边叫道:“蒲公英!蒲公英!”姥姥好奇地说:“会飞的种子啊!它是蒲公英吗?”晴天看着飘走的种子说:“就是蒲公英!夏天我们玩过。”姥姥说:“我们找一找它是从哪儿飘过来的吧!”  相似文献   

4.
脸上有伤     
刘洁 《学前教育》2023,(10):26-27
<正>从幼儿园回来,姥姥发现晴天脸上挂了花,关切地问:“你的脸怎么了?”她说:“被大路抓的。”姥姥见晴天忙着手里的事,不想讨论这个话题,也就没再继续问。妈妈爸爸下班回家时,姥姥将晴天的脸被大路抓破这件事告诉了他们。妈妈起初没在意,但看到晴天脸上的伤,就心疼起来:“哎呦!三条呢。一看就是手抓的,都破皮了。”爸爸也凑过来问:“老师说他了吗?”晴天顺口说:“老师说他们俩了。”妈妈看了一眼姥姥,意思是不止一个小朋友呀!  相似文献   

5.
刘洁 《学前教育》2023,(Z4):36-37
<正>疫情期间,晴天每天都和姥姥、晴朗相守在一起。中午休息的时候,妈妈如果没有特别的工作,也会回来看望两个宝贝,顺便帮助姥姥做一些事情。这天吃午饭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晴天将一块蒸鱼放在盘子的旁边,说:“姥姥,这块鱼最好了,咱们给妈妈留着吧。”姥姥说:“嗯,晴天可真懂事啊,把最好的一块鱼留给了妈妈,妈妈上班很辛苦!”晴天的小脸洋溢着喜悦。  相似文献   

6.
睡前两本书     
刘洁 《学前教育》2021,(4):22-23
每天睡前讲两本书是晴天跟姥姥和妈妈的约定,这已经成为她生活秩序的一部分。两本书讲完后,她很快就会安静地入睡。然而,这个约定因为太太(晴天姥姥的姨)的看护被打破了。那天姥姥不在家,太太看晴天午睡,讲完两本书后,晴天说睡不着。于是太太又拿出来书继续给她讲,直到讲得自己口干舌燥,晴天也困到了“秒睡”为止。  相似文献   

7.
刘洁 《学前教育》2022,(2):26-27
<正>冬日的滨河公园冷冷清清,锻炼的人比往日少了很多。成群结对的小鸟叽叽喳喳,在树枝上、草地上飞来飞去。晴天问:“姥姥,小鸟飞来飞去的在干什么呢?”姥姥停下脚步,说:“它们在吃草籽,看到人来了,有些害怕,就躲到树上;等人走过去,它们再飞下来接着吃。”晴天拉着姥姥的手,催促着说:“我们快走吧!别打扰它们。”姥姥回应说:“好啊!一会儿天黑了,小鸟就看不见了,吃不饱饭,晚上就会又冷又饿。”  相似文献   

8.
刘洁 《学前教育》2023,(24):26-27
<正>姥姥和妈妈带着晴天和晴朗去野狐岭军事要塞游玩,钻出地道又爬上山顶,已经将近中午了,大家都感到很累了。妈妈提议坐高山滑索下山,既节省时间又免了下山的辛苦,可是晴天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不坐!太高了,我害怕。”姥姥看着烈日当头的天空,又看了看疲惫的孩子和背着双肩包的妈妈,琢磨着:放弃坐滑索,小宝晴朗自己走下山的可能性极小,姥姥和妈妈已经没有体力抱着他;坚持坐滑索,就要解决大宝晴天害怕的问题。权衡利弊之后,姥姥领着晴天来到索道的观景处,观看其他人坐滑索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二宝来了     
刘洁 《学前教育》2021,(2):22-23
姥姥领晴天去医院看望生二宝的妈妈,但疫情期间,医院规定不让小孩进病房。姥姥的恳求、晴天的眼泪也没能打动楼道的看守人员。好在有姥姥陪伴,晴天还有些安慰。可是第二天妈妈给姥姥打电话,告知二宝黄疸偏高,要姥姥去儿科病房给他陪床。看着急急忙忙收拾物品的姥姥,晴天忧心忡忡,询问谁来照顾自己。姥姥安慰说只在医院待几天,很快就会回家,这几天爷爷奶奶会很好地照顾她。  相似文献   

10.
接姥姥     
军军四岁了,还没见过姥姥呢。一天,妈妈说:“军军,你白天想姥姥,夜里梦姥姥,今天姥姥来信说,过几天就坐火车来看你了。”“妈妈,姥姥是什么样的呀?”“你猜猜看。”军军打量打量妈妈:“姥姥跟您一样,高高的个子,对吗?”妈妈点点头。军军又望望妈妈的眼睛:“姥姥跟您一祥,眯眯地笑,对吗?”妈妈笑得真好看。盼了一天又一天,姥姥没有来。军军盼呀,盼呀,一次次走到街头去等。“噢,”军军叫了起来,“姥姥来了!姥姥来了!”原  相似文献   

11.
一大早,小熊布布有事要出门了,他对邻居们说:“请你们照看一下我的屋子。” “你放心。”邻居们说,“我们会替你看好门的。” 布布刚走,熊姥姥气喘吁吁地走来看外孙了。姥姥走到布布的屋子跟前,一边敲门一边喊:“布布,姥姥来看你了!” “姥姥,姥姥!”  相似文献   

12.
刘姥姥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个成功的喜剧形象。本文首先粗略描述了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喜剧表现。其次,对这一形象的多重喜剧意味作了简要论析:第一,刘姥姥形象内涵着作者对“人生无价值的东西”的嘲笑和否定;第二,刘姥姥形象折射出一幅“深沉而又浩大的忧郁的背景”;第三,刘姥姥形象集多种喜剧特点于一身。“老树著花无丑技”,是刘姥姥形象的美学概括。  相似文献   

13.
载体独特,先“一般”后“特殊”。平常“姥姥坐在小板凳上”剥;临别前夜“姥姥面前摆着一袋剥好了的南瓜籽仁,借着微弱的灯光,弯着腰,静静地剥着”。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等着我”,应删除——当时姥姥还在世!此文主旨多元,可变格用于“童年”材料作文,变格措施是:不将“姥姥到了天堂”作为前文的潜台词,增补姥姥转述“南瓜籽仁”的童话。  相似文献   

14.
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姥姥的剪纸》教学片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亲情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情的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的融融亲情。  相似文献   

15.
爱的隐瞒     
放学一进家门,我就看见妈妈在客厅里走来走去,不住地翻看手机里的信息,最终她打了个电话。我问:“给谁打电话?”妈妈不语。“喂,妈,你现在没什么事吧?”对方一接通,妈妈慌慌张张地询问。原来是打给姥姥的。妈妈又说:“姥姥在旁边吗?你先到厨房接,别让姥姥听见。”妈妈的举动,让我大惑不解。妈妈口中的“姥姥”,是我的老姥姥,已经80多岁了。我不明白妈妈有什么事要瞒着她。只见妈妈拿着手机,走进卧室,还锁上了  相似文献   

16.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选编的散文,文质兼美,情深意长。在作者的笔下,心灵手巧的姥姥凭借着一把剪刀,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始终编织着五彩的世界,编织着内心最美的梦。课文通过姥姥的剪纸,传达出浓浓的祖孙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姥姥对孙儿的爱,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为此我挖掘剪纸的两个神奇之处,通过解读姥姥剪纸的“熟”、“神”、“栓”,让学生走进姥姥的内心世界。一、抓剪纸之“熟”,品姥姥的熟能生巧 《姥姥的剪纸》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似是写姥姥的剪纸,实则是围绕姥姥的剪纸,引发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姥姥是一个没有知识的农村老太太,她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也不懂什么高深的知识,但她有一双会说话的剪刀,凭借这把剪刀,她有了令人惊叹的人格魅力。师:读完《姥姥的剪纸》,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生:神。姥姥太神了。师:姥姥的“神”表现在哪里?将你喜欢的句子圈画起来,一起来交流。  相似文献   

17.
荷花的芬芳     
<正>七月,荷花正盛开。我手持相机,在湖边耐心地等待着最佳的光线,只为拍摄到最完美的画面。姥姥依旧不能来湖边赏荷,但我会为她带回最美的荷花照片。等待中,时间慢慢流逝,我沉浸在儿时的记忆中。“我今天就要去紫竹院玩儿!就要去!”那时我刚五岁,总跟姥姥提要求。紫竹院公园因雅致的竹林与湖里的荷花闻名北京。正值七月中旬,荷花开得繁盛,我想让姥姥带我去赏荷。姥姥笑着拍拍我的头,答应了我。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个“大厨”姥姥。我的姥姥个子中等,烫着时髦的卷发,胖嘟嘟的脸,给人一脸慈祥的感觉。说我的姥姥是“大厨”一点也不夸张,在姥姥住的那个村子里,凡是吃过我姥姥做的菜的人,无不喷啧赞叹姥姥的好手艺。  相似文献   

19.
从现在开始     
《中国青年》杂志曾刊载过一篇题为“姥姥的遗憾”的文章,讲述的是作者教70岁的姥姥认字的往事。由于姥姥人老了,脑力不够,三天才学了一个“今天”。姥姥说太难了,不学了,作者也就没有再坚持。没想到十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80岁的姥姥依旧神智清醒, 眼目明亮.却也依旧只认得一个“今天”。作者后悔,姥姥更后悔。  相似文献   

20.
抓药奇遇     
姥姥病了,凌凌和妈妈送姥姥到医院看医生。到了医院门口,凌凌问姥姥:“姥姥,您是看中医还是西医?”姥姥说:“过去我一直看中医,这次也看中医吧!”凌凌妈说:“也好,我们可以在一楼瞧病,省得乘电梯上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