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更新 《视听》2016,(12):49-51
近两年泰国电视剧在题材类型、叙事技巧和制作技术上的进步,使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日益扩大。经典爱情剧突破传统悲情路线,增加轻松幽默的喜剧成分,改变了观众的欣赏趣味;以青春伤痕故事为主题的校园剧,及翻拍自韩国、日本经典的偶像剧均反响不俗,受到年轻观众群体的持续追捧。泰剧创新虽然任重道远,但偶尔刮来的清新之风却也能让观众心情舒爽。  相似文献   

2.
正如何讲好当代生活故事?或者说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当代生活?假如我们知道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故事,我们就去写什么样的生活故事,问题就容易得多。所以,有所谓话题剧,有热点题材剧,这类剧及时应景,所写的都是百姓关心的话题,有天然的收视热点。但不幸的是,大多数编剧都没有这样的运气,我从未写过一部话题剧、热点题材剧。细数我自己所写的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浙产电视剧创作显现了较强的“建设性叙事”思维。有的农村题材剧敏锐聚焦农村转型的现实矛盾,以“方案逻辑”讲述乡村振兴工作,有的改革题材剧以未来为面向,探索多元主体表达,还有更多垂直题材剧深挖事件背后的语境,赋予观众理性思辨与解读的空间。深耕“建设性叙事”以紧扣时代脉搏、贴近人民生活的内容主题、突出影像功能性的创新叙事方式,深刻践行“两个先行”指导思想,生动讲述了新征程中的浙江故事、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4.
以扶贫攻坚为主题的电视剧近年来要么因为题材过于明显的政治化而让人敬而远之,要么因为故事的虚构和演员的演技差而导致观众缺席.但《山海情》的完美收官不仅以最高的豆瓣评分成为主流国产剧的标杆,而且还凭借剧情的真实性、人物的典型性、情感的崇高性等艺术建构能力成为一种"山海情现象".该剧不仅以现实主义手法为观众树立了艰苦奋斗的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老剧重回观众视野,吸引大量年轻观众重温老剧。如今传媒市场发达,媒介内容丰富的情况下老剧为何依旧能抓住受众眼球?文章将从社会心理、媒介技术变革、老剧内容本身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老剧翻红的原因,以期对当代影视剧生产提供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雁 《传媒》2014,(12)
正近期电视屏幕播出的电视剧出现一冷一热的现象:冷的是抗日"神剧",热的是描写小人物的都市情感剧。根据收视率调查,两种剧的主流观众竟然都是成年男性;而成年男性观众的这种理性转移,体现出了从"神剧"到"人剧"审美的回归。曾几何时,抗日题材剧雄踞电视屏幕,风靡大江南北。《亮剑》《雪豹》《打狗棍》播出时,就是男人的狂欢季,不管重播多少次,都有铁杆影迷追着看。调查显示,支撑抗日题材剧高收视率的是一批成年男性观众。男人都有"英雄  相似文献   

7.
从《民兵葛二蛋》看草根抗战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现森 《新闻世界》2013,(3):132-133
红色抗战剧在某一时期总会成为荧屏的主角,题材的变化革新,成为新的红色抗战剧突围的关键。《民兵葛二蛋》做为红色抗战剧转型的代表,为红色抗战剧的突围提供了借鉴。草根抗战的形象更得到了观众以及业内人士较高评价。  相似文献   

8.
常静 《声屏世界》2017,(2):37-38
2016年最热议的都市爱情题材剧 《欢乐颂》,是一部极富话题性的作品,是都市爱情题材电视剧的新拓展.它以现代都市——上海为故事背景,男性角色担任配角,女性角色为核心叙事,通过戏剧化的表达,时尚化的包装,讲述五位性格迥异女性的成长故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旋律电视剧一直占据着中国荧屏的重要地位,对当代中国观众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久而久之,"主旋律"约定俗成地被定义为一种电视剧类型。人们一提到主旋律电视剧,首先想到的就是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剧、军事题材剧、英雄模范人物剧,甚至一定要赋予某种政治意义才能称得上是主旋律电视剧。因此,主旋律电视剧和商业  相似文献   

10.
战争题材或以战争为背景的电视剧正频繁地占据观众的视野.本文以最近热播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为文本,分析该剧是如何从一部战争剧演变为媒体文化奇观的.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题材剧精品化发展的当下,玄幻剧收视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对比曾经引发收视狂潮的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目前的玄幻剧发展令人惋惜。本文以传播学的视角,从文本内容、社会环境和受众心理三个维度去探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背后的多重因素,以期让玄幻剧凝聚更具现实意义的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观众,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电视类型往往通过内容、题材、人物、叙事结构等文本特征来界定,本文以婆媳剧为例,将电视类型的形成与运作置于相关产制环境、播放政策、大众媒体评论以及观众评价等多重话语互动中考察,深入了解婆媳剧这一特殊文化类别,是如何在各种力量的话语交织与互动中生成和流行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关注和广泛的兴趣.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连连创下收视纪录。但是,业界和学界对当前农村剧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其同质化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4.
黄颖妍 《东南传播》2021,(7):128-130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中国人民携手抗疫.抗疫主题也成为了影视创作的焦点.电视剧《在一起》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完成了对抗疫集体记忆的建构,并获得了观众的好评.本文将从集体记忆建构的视角,以抗疫剧《在一起》为例探究其建构集体记忆的方式.未来抗疫剧的创作应在真实的基础上,注意对观众集体记忆的构建,可充分运用象征性场景、事件、人物等符号唤醒记忆,适当复现仪式强化集体记忆,以增强观众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5.
余榴艳 《新闻爱好者》2010,(10):153-154
由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创作录制的四集广播剧《"傻子"传奇》是2009年全国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它以安徽著名的芜湖"傻子"瓜子品牌创始人年广久真实的传奇人生故事为题材,凝练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典型的弘扬主旋律的故事,也是一个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精品故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探析央视最新热播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文化站长》在创作主题、创作特征、创作趋势等方面的新特点,并结合近期播出的一系列农村剧的情况作分析比较,为今后农村剧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17.
梁莹 《视听》2021,(1):53-54
近年来,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重回大众视野,聚焦现代家庭亲子关系,展现在家庭教育环境下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一系列故事.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多以"抚慰焦虑,温情搞笑"为路线,关注社会热点,迎合观众审美需求,深受大众欢迎.目前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也存在内容局限、情节同质化、对家庭教育现实引导推动不足等问题.本文以电视剧《小欢喜》为...  相似文献   

18.
夏颖  孙小涵 《视听》2023,(5):39-42
电视剧《麓山之歌》凭借新颖的美学风格、审美趣味和主题构建给观众带来独具特色的视听质感和追剧体验,在2022年热播剧中成功“破圈”。它不仅填补了工业剧在荧屏的空缺,也在叙事策略和精神表达上为新时代中国工业题材电视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时代的工业剧要以扎实、创新、优质的内容,奏响兼具社会意义与文娱意义的工业之歌。  相似文献   

19.
朱逸伦 《新闻世界》2010,(7):125-126
作为我国特有的电视剧类型,反特题材电视剧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与好评,本文拟从定义反特剧入手,探讨反特剧与反特影片的内在联系与历史渊源;分析反特剧在情节系统构成方面的独特之处并简要分析反特剧中反常故事元素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高,中外电视纪录片正在以创新的思维追求题材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在纪录片栏目化后,故事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应用,作为电影、电视剧创作元素之一的故事化,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着实为纪录片增色不少。如何运用故事化、如何利用故事化成为创作者创作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