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价-类”思维可以预测物质的性质和设计物质间的转化,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有重要作用。以“医生给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开药”为情境,设计一系列情境问题,利用“价-类”二维图讨论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价-类”思维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体会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季文彭  李智 《化学教与学》2023,(4):12-15+76
将硫酸亚铁肥的使用情境贯穿于教学始终,通过挖掘情境问题、扮演角色、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实现沉浸式地参与学习。密切联系“价-类”二维的学科认识模型,引导学生探究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检验和相互转化,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知识素养化。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思想通过实验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是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节课从铁的两种价态盐溶液的鉴别引入,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设计实验,鉴别两种价态的铁盐溶液。通过实验现象与学生预期的偏差,从而促使学生寻求更准确的鉴别这两种溶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真实情境“聚合硫酸铁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为贯穿单元始终的总任务,设计“寻找合适铁源”、“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剂的应用”三课时的“铁及其化合物”的单元教学,突出“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大概念对本单元学习的统领作用,并引导学生基于“价-类”二维视角认识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设计单元整体评价,力求全面诊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中,以生活中常见的“铁系双吸剂”为情境素材,针对铁系双吸剂的保鲜原理、转化及再利用等实际问题展开系列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基于实际问题情境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含铁物质的类别、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缺铁性贫血和服用琥珀酸亚铁片”为真实情境,学习铁盐与亚铁盐的性质、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等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变化观念和守恒观念等核心素养。以“印刷电路板的制作”为真实情境,融合信息化技术,让学生深刻体会化学知识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大用途和“学以致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情感,达到大概念教学引领下的深度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铁盐和亚铁盐”的教学为例,从“除铁锈”这一真实的情境出发,设计了“分析酸除铁锈的原理、研究除锈液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讨论如何科学除铁锈”三项研究任务。以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和问题解决活动,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以真实情境为化学课堂教学的载体,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铁盐和亚铁盐"教学内容为例,选取了"补铁剂"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补铁剂"的有效成分,并建立含铁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模型,发展了学生核心素养,同时为高中化学真实情境教学提供了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9.
梁军灵  孙萍 《甘肃教育》2021,(6):130-131
文章以“铁的转化”为例,介绍基于价-类-耦合反应的思维方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中的应用。在元素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建立价-类二维认识模型的转化观,以耦合作用为载体,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热力学理论理解复杂化学反应中的耦合反应,帮助学生建立分析复杂反应的热力学模型,发展学生的模型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10.
以“硫代硫酸钠的制备”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含硫物质转化”的复习教学。学生将项目拆分成子任务并转化为化学问题,完成了“硫代硫酸钠的性质预测及制备原理的探究”“硫代硫酸钠实验制备条件优化及产品分离提纯的探究”“硫代硫酸钠产品纯度的检测”等三个子项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含硫物质转化的“价-类”二维图,使学生掌握从物质结构、元素价态和物质类别等多个角度认识物质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尝试将核心知识、学科思维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等有效落实,形成适用于元素化合物复习教学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探究火柴头中的硫元素”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学生通过完成“查阅资料,明确火柴头的成分”“设计实验,检验火柴头中硫元素”“动手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绘制手抄报或思维导图,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4个项目任务,掌握了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体会从物质结构、类别、元素价态、特性等角度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并构建基于证据—推理—实验—验证的学习模型。利用西林瓶、注射器、矿泉水瓶、pH传感器等仪器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汇报实验成果,发展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必备的学科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元素组成物质的种类众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物质间转化关系的复杂性等因素给很多一线教师的教学造成困扰。应用物质的“价态-类别”二维图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发展变化观念、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以“氮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二维图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以“热敷蒸汽眼罩使用前后成分探究”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设计基于高阶思维的元素化合物复习课,阐述了高阶思维的内涵、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功能与价值。从精选化学学习情境,构建教学单元内容;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创设核心学习任务,开展高阶思维活动;实施日常学习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等四个方面进行基于高阶思维的元素化合物复习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基本任务主要是探寻物质转化规律,本文用“类”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学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能更有效的体现“元素现”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是元素化合物学习的重要内容,性质可在转化过程中体现。以“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为例,通过设置任务载体,利用“物质类别通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完成转化任务,归纳物质转化的一般路径并提炼“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认识性质视角,从而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框架与学习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铁盐亚铁盐”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总结与反思为案例,阐述开展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势: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扎实而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的学生,符合新课标下的学科育人要求,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全面把握,从而践行“活教材”研究思想。  相似文献   

17.
宋晖 《广西教育》2014,(6):81-82
探讨制作类、探究类、知识拓展类、思维技巧类四种科普探究学习课程的课堂教学,提出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设计不同的“实验道具”来创设悬疑性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铁三角”“铝三角”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的剖析,借鉴“价类图”等相关理论,从化学反应中元素价态变化、粒子所带电荷数和反应体系溶液酸碱性等多个视角,创造性地提出描述水溶液中元素的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价荷图”,以铜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实验证实“价荷图”的可靠性,借助“价荷图”思想预测并设计双铜电极电解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创新实验,体验“价荷图”在实验设计和深度学习中的统摄思想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情景激学、问题导学、实验促学、归纳提升等环节设计并实施"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引导学生从价态观和物质分类观角度自主构建元素化合物学习的知识网络,提炼出相同价态和不同价态物质转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0.
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融入化学实验复习,以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为情境,利用多样评价方式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存在问题;创设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借助实验融合化学核心知识的联系,提升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基本技能、问题探究和实验计算的理解和掌握,建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学科思维发展。以“硫酸四氨合铜的制备和探究”为例,尝试“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化学实验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