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李长之的批评实践中,最具影响的是他的传记体批评。李长之的传记体批评有着自己独到的批评特色和阐释方式,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分别从深层阐释、修辞风格、博引与比较的角度来论述李长之传记体批评的阐释策略。  相似文献   

2.
“艺术一人生”的传记批评──论李长之的批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记批评是李长之批评实践的主要特色。李长之传记批评特点体现为:一、"其人"其文"互译,二、情感与识力的完美融合。传记批评是李长之批评主张的具体运用,是他用以建构文学史的基础工作;从批评精神的发展出发,传记批评是联系文艺批评和文化批评的桥梁和中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李长之的传记批评法独具特色,其中既有远承古典传统的象喻式批评法,又有西方理论影响下的文本细读、心理分析和社会历史批评法。在由作品分析而深入到作者及其时代考察的过程中,李长之始终强调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这也是其研究方法能够成功融合中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家李长之,其独具特色的"传记式批评"实践,在文学批评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因而,以李长之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其作品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总的来说,人物品评的萌芽、浓郁的诗性人格和平静而黯淡的笔触,是其"传记式批评"风格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是传记体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确保传记真实性的有效手段.作为一部由美国学者写就的国人传记,金介甫的《沈从文传》兼具传记的史实性与文学性,在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试从跨文化摘译、跨文化批评、跨文化阐释三个方面来解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作品、沈从文思想与《沈从文传》之间存在的互文性关系,阐释它们在传记叙事中的再...  相似文献   

6.
刘欣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01-103
朱光潜的传记式批评一方面受到作为批评范式的"舌人式"批评的影响,一方面与自己的美学理论相契合。他标举"人格即风格"论,在古代文学批评和现代文学批评领域都实践了他的传记式批评。然而,对文本的忽视以及有限的批评模式限制了批评的阐释空间,使他传记式批评的实践减色不少。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重要的文学批评家李长之以其独特的批评方法在当时备受瞩目,而在今天这种批评方法仍然大放其彩。因为批评事业发展至今更加注重对作家主体精神(不仅包括批评家,也包括批评客体的作者)的探究,而李长之通过对主客体两方面的定位正好诠释了这种批评方法,以一种新的视角去定位批评的精神和批评的方式,因此从主客体两方面研究李长之的独具特色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对于整合李长之的文学批评观和学习其批评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学的诞生与发展中,沈雁冰、李健吾、李长之、沈从是感悟式作家作品批评中的佼佼。沈雁冰为人生的学批评、李健吾感悟性的印象式批评、李长之感情的批评主义、沈从注重学人性的批评等。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趣味与追求,促进了中国新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长之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批评家。在他看来,文学批评永远应该是感情和理智的起伏。因此,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李长之的文学批评既体现出传统批评的神韵妙识,又显示了现代批评的逻辑严密,于逻辑中透着灵悟,在睿智中散发着浪漫,将中西文学批评的优长熔于一炉,呈现出灵妙与思辨共存的风格。这种科学的批评规范对现代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批评特征 ,但他对主体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中主流社会历史批评。本文就其批评中以作家精神为核心来观照社会生活的影响且它与作家艺术世界的关系等特征展开论述 ,试图证明李长之代表了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另一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11.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著名的京派批评家,他在文艺批评上倡导“感情的批评主义”。并以“感情的型”作为衡量文艺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标尺。他在文艺批评实践中以“感情的型”为标准,从人格与文格互释的角度解读鲁迅,超越了同时代人对鲁迅的评论。他从内容与形式糅合的角度解读中国绘画,从而证明了“感情的型”是一个具有深厚理论阐释力和普适性的艺术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2.
李长之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卓有成就的美学家、批评家,一生著述颇丰,其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建构,是以“感情的型”为核心理念的。这一旨在建立中国转型时期的现代美学批评范式,为中国现代文艺批评提供了新的话语和阐释空间。“感情的型”作为一种独特的批评理念,受到当代学人的关注,在今天也仍具有丰厚的诗学内涵和充分言说的必要,值得继续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荆楚理工学院文学院教授全展的《传记文学:阐释与批评》,即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论文集是从全展23年来研究传记文学的40余篇文章中精选出来的,分为“理论阐释”、“现状研究”、“文本批评”三辑;附录“《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评论小辑”,则收入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对全展专著的8篇评论。北京大学世界传记中心主任、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长赵白生教授为之作序。全展《传记文学:阐释与批评》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14.
李长之的书评及其理论和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家中致力于书评最勤 ,数量最多的学者。他认为书评是文学批评的一部分 ,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在批评精神 ,批评的精神在忠实 ,在求真。同时书评应有独立的价值 ,既包括自己的主张 ,自己的体系 ,也指文字的优美 ,本身是有力的创作。李长之的书评理论及其实践对现在的书评工作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长之的文学观是西方与东方、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在强调文学传达情感、纯粹直观的同时,又承认文学的功利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李长之建构起严格、精确、深入的批评理论体系,对文学批评的性质和特征、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批评的方法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闪烁出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6.
作家评传是传主与作者的对话,传主在对话中浮出历史的地表,呈现出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历史,传记作者在对话中也敞开自己,表达自己对存在的感悟,阐释传记事实实乃阐释自己。《丁玲评传》在意识形态、文学史框架、叙事结构、文学创作等层面上与传主对话,对传记事实进行阐释,展示了现代作家评传作者与传主对话的途径和对传记事实阐释的方式,这对于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书写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传记理论体系的创立人,其传记理论对中国现代传记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了胡适传记文本的语言形式,并对胡适传记文本的语言进行了阐释,剖忻了胡适传记文本在语言方面的特色,揭示了胡适对中国传记的伟大贡献及深远影响,探讨了胡适传记文本语言的文体观,阐述了“胡适之体”给传记带来的新生。最后,分析了中西传记文本的异同,从叙述人称、写作手法、材料选取等角度进行了探讨,也探讨了其不同的根源以及在语言层面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李长之一直践行的是勇敢地为文学做任何批评的批评精神,这就决定了其文学批评的方法是独立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其文学批评的特色是关照作者的精神世界,凸显了批评家的主体精神。本文从感情的批评主义和浪漫的批评风格两方面来论述其文学批评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记批评法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自汉魏以来,历经了德行、才性、人格精神、胸襟、思想立场等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以后,传记批评法虽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来自其他批评方法的猛烈攻击而一度被迫隐退,但在中国,却仍是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虽然不是职业传记作家,可是他的传记数量可观,影响巨大。他的传记写法新颖,特色鲜明,在中国阐释性传记中独树一帜。“政术为第一义”、“世界之人之眼光”和“以造时势为究竟”是粱启超传论的三大特点。可是,它们也是梁启超传记的主要问题所在。倚重历史事实,忽略传记事实,这是梁启超的传记阐释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