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政府对外贸易上所实行的闭关政策被认为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但闭关政策的形成实际上是经过禁海-开放-闭关发展过程的,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发展是清代政治、经济环境所造成的,同时它也反映出清代各个时期政治、经济上的变化,以及它对各个时期海外贸易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例题: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社会背景不包括①自然经济逐渐瓦解②农民反抗斗争高涨③主权独立,领土完整④闭关锁国,禁绝外交A.①B.②③C.①④D.④解析:②、③是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社会背景,均可排除;对于④,只要把握“闭关政策”的概念: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是禁绝外交,便可得知是  相似文献   

3.
1.闭关政策就是禁绝中外交往。该观点错误的原因在于认为闭关就是关闭所有关口。实际上,在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时,仍留有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所以,闭关政策应表述为严厉限制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4.
在清朝前期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和中国人移民海外的背景下,中泰之间频繁的朝贡贸易和中泰大米贸易为华人移居泰国和往返中泰提供了方便。为发展中泰贸易,清政府对中国人移居泰国和华人参与中泰贸易网开一面。中泰贸易衰落后,清廷开始禁止华人为泰国服务并严格限制华人出入国。清廷的泰国华人政策本质上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与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
关于清代闭关政策有两个问题须进一步分析认识。一、关于“一口通商”。闭关政策并非意味着始终“一口通商”。清初,清政府为割断东南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等领导的抗清力量的联系,曾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清军收复台湾后,一度开放海禁,允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并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今连云港附近)四个地方为通商口岸,同时采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有许多同学们不能准确理解的历史概念 ,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吃透教材 ,准确地理解其真实含义。而高考试卷中又经常出现这样的试题 ,如鸦片战争前夕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湖广总督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 ,“湖广”指的是湖南、湖北。那么 ,对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的历史概念应该如何理解呢 ?我在此以每个单元为一自然段作个提示 ,希望能对同学们在历史概念学习中的准确理解、完整把握有所帮助。鸦片战争后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解体”是指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且日益…  相似文献   

7.
由于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及东北实行的封禁政策,史学界一般认为清代的海运贸易是不足称道的,尤其是内地与东北地区的海运贸易更不会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清代中期,不仅沿海商业活动相当活跃,且内地与东北地区的粮食海运贸易尤其发达,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以致破坏了清廷闭关政策的施行,对清代中期社会的稳定和东北边疆的开发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就清代奉天与内地间粮食海运贸易诸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施元凯 《中学文科》2000,(11):72-73
“中国是世界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毛泽东选集》第586页),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清末的闭关政策完全改变了这一切,清末的闭关政策对这一时期的盛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施辉 《历史学习》2002,(12):12-13
闭关政策指的是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政策。长期以来,它被视为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因循守旧、虚骄自大的表现。但是,自然经济不自清朝始,妄自尊大的传统恶习不自清朝始,何以在汉唐不实行闭关政策,而独清前期(实自明中叶以后)实行呢?一、我国古代的对外开放没有突破自然经济范畴。我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是,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产生不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呢?我认为,第一,由于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对外开放在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中地位不突出。第二…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战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次战争成了中国历史自古代转变到近代的一个分界线。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斗争高潮,它把历代农民战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下面就这段历史中的重要问题,略作介绍和分析,供自学者参考。一、学习中的重要问题 1.关于清代的闭关政策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结构的反映。乾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它也表现出清朝统治者的夜郎自大和盲目排外的恶习。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以维护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1.
论清代的闭关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清代闭关政策,目前中外学者在史书论著中有着一些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认为:闭关政策"是对于十六世纪以后欧洲的海盗商人的不法行为的一种合理的答复",是"弱者对抗强者的一种自卫手段",它具有保护封建经济,防范资本主义入侵的作用.一种认为:闭关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封建国家"两种通商制度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则是"两个社会制度矛盾的表现"."对外闭关并不就是造成中国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自明朝晚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逐步形成了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内容:限制通商口岸、实行洋行制度、限制外国商人行动、限制出口物种与数量。主要成因:政治上,天朝帝国的思想、超稳定的政治结构、防范汉人与外夷联合、维持沿海安全等;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大的国内市场、有限的购买力等。这种闭关政策虽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总体上仍是消极的,甚至是反动的。现阶段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既来之不易,又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清朝的闭关政策是造成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执行当前的对外开放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闭关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我国自明朝中期以来,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也有了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生  相似文献   

14.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是比较特殊的,它拒绝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严格限制其商品进口,持续对日本维持了一种不平衡的贸易关系。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持并促进其商品出口,保护国内工业不被冲击,并鲜少受到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两国之间贸易不平衡的加剧是澳大利亚调整对日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但这没有改变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的事实。澳大利亚坚决维护其自身利益的做法对其它国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在审视“闭关政策”时 ,大多只将眼光聚焦于东南沿海、广州一线 ,这是不确切的。清朝的对外贸易有京师贸易、恰克图贸易和广州贸易三种格局 ,贸易形式有朝贡贸易 ,边境、沿海自由贸易二种形式 ,他们的发展在同时期有很大不同 ;贸易国家还有西方列国和藩属国之分 ,清政府对待他们也有甚大偏差。所以“关”就不能简单的将其理解为“海关” ,“边关”也是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死刑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 ,必须严格加以限制。就死刑的司法限制而言 ,主要依靠审前阶段、审判阶段以及死刑复核阶段。通过这几个阶段 ,可以将死刑的适用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以关税为贸易保护手段的传统贸易保护主义而言,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以限制进口或鼓励出口的种种非关税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贸易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8.
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多重的,良好的环境也为贸易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又会给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带来诸多障碍.环境保护要求对自由贸易实行一定程度的限制,而贸易自由则力求减少环境保护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死刑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必须严格加以限制.就死刑的司法限制而言,主要依靠审前阶段、审判阶段以及死刑复核阶段.通过这几个阶段,可以将死刑的适用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对清王朝的闭关政策的评价,从说纷坛。我认为对清朝的闭关政策,应该分阶段来分析,因为一个时期的政策的出台,有它的背景、目的,并由此带来相应的影响,这样才能作出正确公正的评价。我以为清初的闭关政策有利有弊,然而十八世纪下半叶后的闭关政策则有弊无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