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报纸上不时见到“一片多名”的怪事,一张新闻照片竟署名两人以至多人“合摄”,实在令人费解。摄影不同于写文章。文章可以几人分工合写,连缀成章,摄影却只能一人按动快门摄取影像。新闻摄影也不同于艺术摄影。拍摄艺术照片可以有人组织场面,有人布置灯光,有人制作特技,他们共同付出了劳动,自然应该同时署名;然而靠瞬间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好照片“一图胜千言”; 有人说,一幅优秀摄影作品,犹如一首诗; 也有人说,“新闻照片只有一天的寿命”。而我读于文国的新闻照片《窑主与矿工》,觉得它很有思想深度;那震撼心灵的形象和潜在人物背后的语言,冲击我连绵的思考、联想、分析、判断。读了好多年,方自以为读懂了。 1996年,这张照片见诸《工人日报》的时候,文字说明曰:5月16日,在贵州西南贫困山区,一个矿工在为赫章县野马川镇窑主(站立者)从半公里多的斜道井下一次拉上来  相似文献   

3.
“这个笑话是真的。”老摄影艺术家袁毅平强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资稀缺,买什么都需要排队,有一个老太太看见有人排队,也不知道是卖什么,就赶紧排上了,好不容易排到跟前,发现原来是卖手纸的。而时任《中国摄影》杂志编辑组长的袁毅平,曾经拍摄过著名照片《东方红》,用图片展示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但他没有拍过一张像排队这样的琐碎小事一实在是太平常了。  相似文献   

4.
湖迹渡,位于长沙烈士公园西北角,又名回西渡,观名红军渡。原为官渡,是长沙城东北过浏阳河的古渡口,有驿道通岳阳的平江。清乾隆十年(1745),乡绅渭南等邀众募捐塘、田55亩,建造渡船1只,呈报官府“勒石永禁”:“船不得转拨,田不得侵占,渡夫不得需索”。清末,渡口遭废弃。这个古渡口,是湖南近现代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地。辛亥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5.
这是个讲究“有图有真相”的时代.人们在网上发帖反映情况、表达观点,如果仅仅是以文字发布,读者或许将信将疑,响应者寥寥;但如果配上相关图片,说服力立马倍增. 可事实一再证明,“有图有真相”的惯性认识,也常常让读者上当,让有关当事人无辜受伤,这误伤率甚至还不算低. 距今不算太久的天津港爆炸事件,便出现了这么一个小插曲.2015年8月中旬,有人在微博上传了一张天津港爆炸事故发布会现场照片,目标对准一名在发布会上打瞌睡的男子.很快,照片上这名男子的行为在网上引起“公愤”,广受网民指责.  相似文献   

6.
南京大屠杀相关的报道中,经常出现一张日军装甲兵围攻南京的照片。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守城部队也有一支“高科技”德制坦克部队。由于中国的史学研究多不涉及武器史,抗战初期的中日坦克很少有人研究和介绍。近年,随着许多早期“国军”装甲兵的资料和照片的公开,抗战初期的中日装甲兵状况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7.
城市马路上的“坑洞”常常让不少骑车人栽跟头,这样的事情在每个城市都时有发生。2006年5月9日下午,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冒着大雨,在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拍摄了一组一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水坑摔倒的照片,被各大网站转载,相关评论有上万条,有人夸他恪守了作为记者的职业道德,但也有人谴责他“没公德”,一场关于“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争论,几乎将柳涛淹没。  相似文献   

8.
万强 《新闻前哨》2008,(4):34-35
前年和去年.各有一起与新闻的职业有关的新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05年5月9日下午。厦门市大雨如注,《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外出采访时,有市民相告:“前面有个大坑,已经有人摔倒了。”柳涛便在被雨水淹没的坑旁守候了40分钟。抓拍到一组骑车人摔倒的照片。图片见报后,网络上议论四起.虽然有人称他“恪尽职守”。但更多的人却指责他“缺少公德心”。  相似文献   

9.
人类政治史有一个怪现象:公众人物搞不好就会突然消失。一百五十多年前照相术发明后,固然可使人音容长在、传诸千古,但在一些国家,要人一失势,人不只可能失踪,也可能从文献照片中被刷掉,“不留下一点痕迹”。幸好世间有些“资料虫”,专事收集官方照片,给历史作见证,几十年下来,竟可写成一部“官方照片涂改史”。而且照片两相对照,也显示政治斗争的残酷以及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摄影改革中,对“机器加人”(包括“庄稼加人”)的照片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围剿”。然而,它不但时常在许多省、市、地区级的报纸上露面,而且在中央一级的报纸上也尚未绝迹。 所谓“机器加人”实际上是新闻界形容新闻照片公式化地反映经济建设的代名词。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总编辑、摄影记者,对“机器加人”的照片持两种看法。 一种是:新闻摄影是一种形象的新闻报道手段。它在报道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以及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社会新闻诸多题材上,具有“一图胜千言”的优势;在报道一些令世人瞩目的重大建设成就上,也有其独特的个性,但在众多工业题材面前,它很难摆脱“机器加人”的框框,因而许多西方国家报纸报道经济新闻,大多采用图表的形式。因此有人提出:摄影记者应当扬长避短,以主要精力抓适合形象表现的题材,将形象较弱的某些经济题材让给文字记者,再也不要干“机器加人”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相似文献   

11.
9月初,一组题为“哈药六厂豪华赛皇宫”的图片在网上疯转,照片显示其主楼是凡尔赛宫的装修风格,走廊内全是实术雕刻,并用金箔装嵌.有人认为,哈药六厂属国有控股企业,每年只缴5%的红利,却花重金建“皇宫”.还有网友把此事与之前哈药总厂污染环境事件联系起来,称“在处理自己的排污问题时说没能力,原来把钱都用在豪华装修上了,不过这也解释了药价为何总是居高不下”.对于外界的质疑,哈药六厂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我觉得网上的照片有故意抹黑嫌疑,因为这些照片中的场景是我们的版画博物馆,但版画展品却完全没有出现,似乎刻意要显示哈药六厂办公环境非常奢侈.”  相似文献   

12.
军人的思念     
舒浩 《新闻天地》2005,(12):50-50
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泊中有了亲爱”。 有人说:“如此疯狂的思念,心是会痛的”。我现在终于体会到了这种感觉——是一种想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档案是人类的记忆。兴许是因为档案直接记录了人们的实践活动,一纸契约,一份会议记录,一本日记,一张照片……都能勾起人们对尘封往事的回忆,档案馆也因此有了人类的“记忆银行”一说。  相似文献   

14.
在谈到办报难时,差不多都有这么一句话:当今报刊林立,竞争激烈。这话有道理,也是事实。细一琢磨,又觉不全面。竞争既是规律,也是好事。竞争,才能争出高招,争出质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比喻说,竞争是水,质量是船,水  相似文献   

15.
照片背后惊心动魄甘伟珊5月18日,一张署名为高豪、文峰的新闻照片《反扒能手再立新功》在广西日报一版刊出。照片上浑身是血的便衣民警正与歹徒顽强搏斗。对此,读者和新闻界同仁反响强烈,都称这是多年未遇的好照片;但同时也有人责问:作者是谁?为什么只顾抓拍好照...  相似文献   

16.
岁末年底,报纸上“送温暖”报道渐渐多了起来。但我发现,多年来,“送温暖”照片似乎都是一个样子:“送温暖”的领导一手端着慰问物品,面向镜头,一脸笑意,作深情慰问状。而被慰问者双手捧着慰问物品,感激地看着领导。照片中,领导大都是“正面形象”,而被慰问者多是“侧面形象”。我就禁不住想,“送温暖”的照片为啥年年一样?记者们为什么就不能换个角度呢?记者可能会抱怨:拍摄“送温暖”照片,多是奉命行事,而且往往要“突出领导”,也只能那样拍。但是为什么每张照片都拍成那个样子呢?这一是记者有了固定思维模式,虽然镜头里的人不一样,但也不…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工农业图片报道中,虽然出现过许多好照片,但是有些报道和群众的要求确实还有距离,从内容到形式还都比较枯燥、呆板,引不起读者的兴趣。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人说一是由于记者片面地理解“抓中心工作报道”。例如,报道增产煤炭,许多摄影记者都去拍摄掘进的情况,跟着报纸上就不断地出现清一色的“打眼”和“剥离”工作的照片。农业图片报道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另一个原因,是记者  相似文献   

18.
许博渊 《新闻世界》2009,(6):179-179
一个人不可不谦虚,也不可没有自信心和自傲感。一个民族也如此。但自信过满往往会变成自恋,自豪也往往会变成自大,吞食了谦虚。最近,有人说了一句“中国人需要管”,引来了一片骂声。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有人说他是情歌圣手,有人说他是解剖社会的手术刀,也有人说他是台湾的音乐教父。本书不仅仅是罗大佑个人化的抒情记忆,而是所有小学四五年级光阴的故事和共同回忆录。《童年》是一部以照片为主打的“老照片集”,这  相似文献   

20.
我爱好新闻。业余一有空就写点稿子。因之,隔三见五,时有“豆腐块”文章见诸报端,集腋成裘,时间长了,算来竟有九百多篇。 我在物资流通部门工作,稿件内容多与物资储运有关。搞物资报道困难多,归纳起来有三:一是物资用语难懂;二是物资技术内容难写;三是稿件在非专业报刊上难见报。因此,在实际采写时,首先注意,要抓住“活”字,取材、构思、形式都力求灵活多样。比如,筛选素材就分清类别,灵活掌握,取其之优,合理选用,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据素材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当体裁形式,或写成消息、通讯,或写成科普小品等。这样,那些难懂的东西也就会变成群众读得懂学得会的新闻信息。一次,我采访签订物资经济合同的事儿,素材十分丰富,但直接报道“经济合同”不行,我把它写成《“下海”须学法规,预防失足“溺水”》的稿件,被《西安日报》刊用了。其次,要多留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