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莉 《快乐阅读》2011,(14):26-2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已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对话中,主线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围绕主线的则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多重对话关系的和谐生成通过教师这个媒介去实现,因此,对话阅读教学实际上明确了对教师的要求,明确了教师在多重对话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文本对话,阅读教学对话的"扶手"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一个层次分明的过程.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先与文本对话,才能实现师生之间以文本为中介的教学对话.可以说,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对话,就不可能有成功有效的阅读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对话是建立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学生"对话"。要指导学生"对话",自己必须先认真与文本"对话"。那么,我们在进入阅读教学的课堂之前,应该  相似文献   

5.
肖梅芬 《考试周刊》2013,(52):39-39,1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除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必不可少。通过朗读,感知文本,感悟文本,感受语言及音韵的美,培养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对话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应大力提倡。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该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人本对话,夯实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三维互动的过程,可见"人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突出"人本对话",强化师本对话、生本对话。1.师本对话是前提阅读教学,开始于教师与"文本"教材之间的对话。接触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是一名读者,要揣摩作者的旨意,要解读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7.
"对话"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展开有效对话关键是平等。"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阅读教学只有"尊重"教科书编者、文本,才能展开平等对话,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孙秀娟 《西部素质教育》2020,(1):237-237,243
为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根据阅读学习的特性,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四个方面提出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本文从什么是对话、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实施对话要注意什么三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核心.要做好阅读教学中的这一核心过程,学生需要"且读且思且感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则需要通过"边导边引边点拨",来助力学生、文本之间的这一核心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并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本的表达之中,进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使课堂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沃土,让阅读教学洋溢灵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的对话主要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朱彩群 《文教资料》2012,(25):52-5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这一阅读理念,作者把阅读教学分为五个"对话"的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及评价性对话等,尝到阅读的乐趣,认识阅读的价值,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相似文献   

13.
文本是"对话"的核心,生本对话是多重对话的首要方面。"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与文本、编者的阅读对话在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文本为中介的教学对话在后;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延伸。"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文本对话是深入文本语言与文本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在很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文本对话却存在"肤浅化"的现象,造成这一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只是采取单篇文本的"孤立化"教学。对比阅读是促进小学生深入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所谓对比阅读就是指对同一篇文章中相近的语言或者不同文章的相同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教学对话",《语文》实验稿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2011年版课标改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了"教科书编  相似文献   

16.
姜娟 《华章》2008,(19):145-145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指出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平等的师生对话".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他们自己的眼去触及文本,用他们自己的心去和文本交流,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阅读对话,也就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二是教学对话,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等。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拥有了和文本对话的权利,更有了和教师对话的权利。"对话"理念的提出,给予了阅读教学新鲜而丰富的内涵。这种对话除了参与方的"多重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出阅读教学是以教材为媒体,老师、学生、文本三方交流对话为载体,最终使得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学生情感和人格获得成长.那么该如何展开"三方"和谐、有效的对话和交流呢?笔者认为,交流和对话的根本要从抓好文本"题眼"人手,从阅读教学《诚实和信任》为例.  相似文献   

19.
姜娟 《华章》2008,(20):145-145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指出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平等的师生对话".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他们自己的眼去触及文本,用他们自己的心去和文本交流,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低年级阅读教学也需要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对话可以由浅慢慢入深,学生思维的火花可以被激发.教师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与文本对话呢?笔者以苏教版第三册课文<梅兰芳学艺>的阅读教学为例来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