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在教学作文时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作文教学上花的时间很多,但学生还是怕作文,写不好作文。笔者认为,是因为学生不能、不敢或不善于打开自己的情感闸门。作文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公之于世,而自身的情感却又具有“隐私性”。学生担心的是:“出于一己之私的喜怒哀乐,能公之光天化日之下吗?”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大门,让温馨的阳光洗涤学生的灵魂,使学生情感热流涌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学生情感的激发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创设充满美感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己,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丰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甘春瑜 《考试周刊》2010,(10):55-56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本文从“师生互敬互爱,让学生体验师爱之情;学习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验学习之乐;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体验亲历之趣:教师善于赞赏,让学生体验成功之喜”四个方面来论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让他们真正地愿学、乐学。  相似文献   

4.
胡爽 《山东教育》2000,(29):52-53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语言,其表现方法有它的特殊性。音乐塑造形象是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在大脑中产生联想和想像而获得美感的。因此,我们说“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音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浸染式的。音乐中蕴涵的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都可以通过每一个音符传递到聆听者的心里,每聆听一次就受到一次感染,增加一次记忆与联想。音乐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多听”是学习音乐的好方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让学生善于听,学会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现就本人对此…  相似文献   

5.
一、情感求真,让真切的情感自然地流入作文中教师要善于用真情感染学生。教师平时与学生相处时,交流谈心要体现真情,举手投足也要体现诚意,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每一次微笑都要将真情关爱注入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激情,披情入文,含英咀华,用自己生动鲜活的语言、真挚感人的情感来打动学生,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之弦。教师要善于捕捉情感支点,挖掘学生内心的真情。情感支点可以从生活细节中捕捉,让学生在情感历程中学会化平淡为真切,化漠视为珍爱;也可以从教材范文中寻找、捕捉,并顺势激发。如,李密的《陈情…  相似文献   

6.
每一篇文章总是凝聚着作家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学生通过文章的阅读受到直接的.或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将这些优秀的精神财富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而语文课是学生阅读文章的重要载体,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加强情感的渗入,让学生既受到知识的熏陶又沐浴在情感的海洋中。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由浅入深,由外到内,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艰巨,必须长期坚持,对学生的情感不断施以影响才能有效的过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从教学仪态、教学设计、讲授语言等多方面坚持情感教学。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1.语文教师要善于表现自己的情感以感染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学生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感的上述功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调动这些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情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新课程标准中,首次把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列入教学任务。并把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程度列入新的大纲要求。因此,开展情感教育将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崭新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对化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作如下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爱旗 《陕西教育》2008,(12):55-55
教师要善于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我们“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点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怎样做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呢?  相似文献   

11.
正写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而非为造情而作。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培养和人的终极发展,即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在作文教学探索、实践中,让学生懂得运用情感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较大的帮助。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要开放师生关系,让学生释放情感。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  相似文献   

12.
美术课的绘画是学生们美好的小天地,学生能在美术课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并能培养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给孩子一双审美的眼睛,一种创新的意识.本文从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将其它学科教学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教给孩子改变欣赏的角度四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让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激发想象、体味美感。  相似文献   

13.
论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俊明 《考试周刊》2012,(43):116-116
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据美国《时代》周刊引用最新的脑部研究报告: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为能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较易做出成绩。  相似文献   

14.
一、情感体验式教学 情感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理解的重要方式。鲁洁教授说过:“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型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可见,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立足点,是道德认知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情感体验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学习中。思想政治课就需要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一种情境.调动其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尽情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某个特殊事件过程。通过学生的“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趋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认识某一道德观点。如在教学《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一课时,教师应从揭示每一对父母对子女最无私的关爱开始,让每一位学生回忆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发生过的种种最有代表性的事,包括父母为自己做的事和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可以是关系自己人生发展的事,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随着认识的改变而改变,对认识起推动或阻碍作用。实践表明:学生的积极性总是与情感密切相关的。情能动人,更能激励人。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意志行为,善于用真实的情感去激励每一位学生成长进步,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其激励方式谈谈我们的一些浅见。   一、尊重激励   心理学家认为个人问题行为的形成,主要是压抑了自我以及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知。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学生,同成年人一样,自尊心很强,渴望得到人们的尊…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每个学生都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和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一定的高度。思想政治课堂也不例外,需要我们教师投入情感,且要将情感注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影响力与情感教育让学生的学习以及社会能力得到改善,从而使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起到作用。思想政治课堂虽然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有很多的相似性,但是思想政治课堂对学生及教师在情感教育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构建"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更好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在这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数学教学的形式、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受到很大的冲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呢?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都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开发,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是现在的高中生将文言文的学习视为畏途,怎样使学生变畏惧学习为乐于学习呢?我想其主要方法还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探寻文言文教学的“趣”点,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