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供给主体之一,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从辅导员层面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辅导员专业知识缺乏、说教式教育方式普遍存在、工作开展缺乏亲和力、事务性工作占据过多时间、新媒体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来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发现其原因在于供给主体供给能力不足、供给方式简单僵化、供给内容毫无新意,以及对需求侧的需求分析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辅导员层面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来思考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的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全面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本文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入手,积极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重维度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并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环境等四个要素系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了辩证处理主与次、质与量、显与隐、刚与柔、点与面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有效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班级微信群,既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班级微信群面临着信息管理难、内容供给不足、话语体系不够灵活等困境,提出必须加强思想引领、优化内容供给、创新话语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从教育理念人本化、教育主体协同化、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交互化、教育环境人文化等方面进行内涵建设。通过在"交往对话"中变革,在"以人为本"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从主体性到主体间,寓教育性于生活化,实现供需双方新的协调平衡,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引领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要深刻理解"亲和力"和"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概念及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因素可以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除通过调整和优化其影响因素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外,还可以通过"转换研究视角"和"厚植心理学基础"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相似文献   

7.
“亲和力”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内在性、普遍性、基础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方式,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想要提高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对这门必修课的关注度,要从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上下功夫。通过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内涵,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存在的问题,从教师自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提出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是一种拉近高校思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积极力量,提升亲和力是开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要求,应从思政课教材、教师、授课方式、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实效性是一项重要任务。经济学中的"供给侧"改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具体内涵出发分析高校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供给侧"和"需求侧"所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从"供给侧"一端发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供给主体多元化和价值引领特殊化齐头并进;(2)优化供给内容,把握时代脉搏,与新时代"同频共振";(3)创新供给载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沈光 《江苏高教》2020,(4):96-99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可细分为教育者亲和力、教育对象亲和力、教育内容亲和力、教育目标亲和力、教育方法亲和力和教育环境亲和力。只有从要素和整体相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相统一、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显性传播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相统一着手,方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因距武夷红茶区径捷,在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辟为首批通商口岸之一。福州的茶叶贸易在经历了开埠初期近十年的沉寂后,到1853年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并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极盛,成为弛名中外的世界“茶港”。本文拟从福州“茶港”的沉寂与兴盛的原因入手,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福州城市贸易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2.
闽都行政文化的构建,不仅是提升福州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闽都地域文化建设、实现福州地域社会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一环.闽都行政文化的研究以闽都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与闽都地域社会文化特征为出发点,探讨福州发展历史过程中的行政特点,挖掘福州行政历史中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品质,提出闽都行政文化所具备的商业精神、人文精神、知学重教和传承道统四个特质,并为实现闽都行政文化的构建、闽都文化的树立和闽都社会的文化认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记录了大量的方言字音。从高本汉的描写中,可以离析出福州方言音系的整体面貌。文章重点介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所记福州音之声母系统。高本汉所记福州方言15个声母,与《戚林八音》、现代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对“n、l”两个声母的分合看法有所不同,这是福州方言语音渐变的反映。另外,高氏还记录三个特殊音ts、c、c,经过分析,发现这些音标在书中仅有一两次用于描述福州方言,并不能作为福州方言声母系统的声母。  相似文献   

14.
清季中国近代海军之基在于福州船政,福州船政的兴衰系决于清廷发展海军的方针的演变,福州船政的兴衰和国防战略的演变则影响、决定着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  相似文献   

15.
福州会展业迅速崛起,在整个海西经济区会展城市排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011年更一度成为海西之首。但随着会展经济的受益越来越明显,厦门、温州、泉州、汕头等海西城市都积极发展会展产业,与福州争抢会展市场,以至于这两年福州会展经济陷入低谷。文章通过选取厦门、温州这两个会展业发展相对成熟的海西城市与福州在会展市场、综合实力、内部产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表明福州在发展会展产业上是具有比较优势的,然后利用钻石理论分析影响福州会展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指出福州发展会展经济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最后从政府、市场、行业协会、企业、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以及机会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旨在提高福州在海西乃至全国会展城市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运用极值理论中的广义Pareto (GP)分布,通过对福州地区1953~2013年每日最高气温数据进行分析拟合,得到了福州地区年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以及极端气温的重现周期和重现水平.表明该非平稳的GP模型符合福州地区极端高温的实际态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福州市高校网球运动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Excel数据处理、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深入调查了福州市四所高校(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的网球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现状,找出了相关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洞察福州市各高校网球发展状况,且为福州市及福建省的网球发展提出有效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福州市旅游资源概况及旅游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揭示了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 ,并对新世纪的福州市如何抓住机遇 ,办好大旅游、培育大市场作出战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福州市人口主要特点及人口问题对福州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提出了解决福州市人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复州皮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于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对复州皮影的历史概况进行梳理,分析了复州皮影的价值;针对复州皮影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复州皮影的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以期使复州皮影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