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整体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之一,从提出至今,已成功地从试点阶段、普及阶段转入提高阶段。近两年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作为前瞻性政策规划,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前进方向,空前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作为教育信息化引领者的广大人民教师,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面前,亟须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刚刚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即将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界的两件盛事,为我国当前高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手段之一。教育部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率先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国家层面给予了明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相继颁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新媒体新技术正在不断促进和推动教与学模式的变化和创新。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结合沈阳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阐述了以应用提升为核心,以师生发展为目标的沈阳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策略和未来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教育部组织编制并于3月13日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直是核心问题之一。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浪潮此起彼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相继要求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并将其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工作,这无疑吹响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新一  相似文献   

6.
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相继颁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新媒体新技术正在不断促进和推动教与学模式的变化和创新。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结合沈阳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阐述了以应用提升为核心,以师生发展为目标的沈阳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策略和未来设计。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实施"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建设教育云资源平台,建设2万门优质网络课程及其资源。《规划》要求"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在优质资源共享、学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  相似文献   

8.
2012年3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正式颁布,为未来中国10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规划》确定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总体目标,为顺利实现发展目标,提出了八项发展任务,五大行动计划及四项保障措施。《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颁布两年多以来,各项教育事业稳步推进。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推出,各地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正向纵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肩负发展人的重任,技术赋予人改变社会、教育乃至自身的利器。人、教育、技术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人通过教育获得发展,应用技术变革教育。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师》2012,(10):4-4
2012年3月13日,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据介绍,为保障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实现总体发展口标,《规划》提出要完善政策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布,教育信息化走进了各大高校的校园。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教育信息化也直接推动着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的分析,结合身边的发生的真实案例,对今后教育信息化之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教育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纲领。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对于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功能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的典型领域。该文讨论了英国高校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发布的《JISC 2010-2012战略》与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规划内容,结合两国实际发展需求和基础条件,对比分析了两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特色和异同,梳理了两国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和发展思路上的差异,并就其中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颁布。《规划纲要》制定了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规划纲要》还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列为第十九章,明确提出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足见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读编社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至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装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教育信息化也成为新形势下教育装备工作的主战场和突破口,全国各省市纷纷将推进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作为下一个五年或十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十年规划》),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基本两显著"的总体目标。教育信息化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杨广 《教师》2013,(7):124-12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化网络,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十年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颁布。《规划纲要》制定了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规划纲要》还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列为第十九章,明确提出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足见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为切实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华中师范大学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视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和顶层设计,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全面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建设长效的保障机制,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文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对高校教育信息化促进高校发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短短十余年,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信息化领域的飞速发展给国家、政府、企业、个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面过信息化浪潮的挑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应对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今年3月,教育部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今后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描绘了教育信息化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20.
《北京成人教育》2011,(5):60-60
为掌握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设需求,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近日,教育部组织专家赴青海省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需求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