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一项社会调查表明:当今社会上最累的人不是白领,不是蓝领,而是孩子!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可是,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玩了。邻居家的圆圆刚满3岁,从幼儿园回到家,妈妈教她画画儿,爸爸让她写字,她想玩,根本没门儿。同事老马的孙子今年4岁,星期六奶奶陪着他去学电子琴,星期日爷爷陪着他去学英语,他想玩,根本没时间。孩子玩的时间被占用了,孩子玩的权利被剥夺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小画家、小翻译家……而我却和这些家长的想法相反,我要把孙儿培养成“小玩家”。孙儿3个月时,我在他手里放个小铃铛,让他摇着玩;孙儿1岁时,我在他的房…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2,(Z3)
我抚摸着手中的照相机,心中正在为下午的采访做准备。这是一次神奇的采访,被采访者是一位叫乐天的12岁儿童,半年前进行了记忆移植手术,其移植材料取自一位商业巨子———当然属于英年早逝的那一类。“一位具有成人思维能力的儿童会是什么样子?”在这样一种疑问的盘绕中,我步入了“英才寄宿学校”———乐天的在读学校。我见到了他,他安静地坐在一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与他相对着的是一大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他的确与众不同,整齐的小西服,被整理得一丝不苟的头发。这和平常那些成天玩得一身泥水的孩子形成强烈反差。据他的班主任介…  相似文献   

3.
一些父母常常为孩子间发生吵闹而烦恼,认为这是孩子调皮、淘气。其实,有时并不是这样。13岁半的方也和1岁半的表妹在地板上玩。突然,还不会说话的表妹委屈地哭叫起来。哭声引来了两个妈妈,一个说:“不要吵!”另一个说:“不要哭。”而且异口同声地“命令”孩子:“两个人不要在一起玩!”这时,外婆来了,她看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场面:一张  相似文献   

4.
“玩耍是孩子的工作。”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孩子生理、心理健康发育的需要。但是成人对孩子的玩不应放任自流,因为只有科学的玩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心身健康发展。一要有伴。有关专家指出,0~3岁的婴幼儿最好的玩具其实是“人”,即要有伴玩,玩具只是他们玩的辅助物而已。如果没人陪着玩,他就不会玩得长久,特别是独生子女,让其一个人玩他很快会失去兴趣,并容易导致心理发育迟缓等。所以,一般孩子总喜欢与伙伴玩,道理即在此。因此,年轻父母不管事情怎么多怎么忙,都有必要经常带幼儿一起玩,再做一次“孩子”。对大一些的孩…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名著《一千零一夜》里有则孩子们百听不厌的故事,故事里有句孩子们百说不厌的魔语:“芝麻,开门吧!”顷刻间,石门訇然中开;无尽的宝藏尽在眼前。如果人生也有这样一句魔语,该是多么的幸运啊。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二实验幼儿园就一直在为孩子们打造这神奇的“魔语”,让他们用它去开启人生的胜利之门。“魔语”一:“我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在一些人眼里,3~5岁的孩子往往就是个小生物,给他吃,哄他玩,或者是块橡皮泥,随大人的意愿被捏来揉去。课堂上,孩子们说的最多的是“知道了”、“我懂了”,有谁在鼓励孩子说“我觉…  相似文献   

6.
从出生到三岁,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父母一定要重视这一时期对孩子的教育。从我们幼儿园的情况看,那些懂礼貌,守纪律,对同伴友爱,学习兴趣高,智力发展好的小朋友,家长都重视三岁前孩子的教育。如有位家长说:“我们从小不娇惯孩子,孩子做错了事,与他讲道理,让他自己想通,认错,这样才会知错改错。”又如有位家长是这样做的:从小给孩子准备足够的玩具,让他学会玩,大人有空时陪他玩,玩时有始有终,使孩子慢慢地养成做事认真的  相似文献   

7.
神奇的声音     
在教孩子学说话的过程中,家长往往只重视让孩子“说”,而忽视了“听”的环节。其实,听觉是语言的基础,听音是发音的前提,只有让孩子听得清,才能让他说得好。下面,我们来玩玩“神奇的声音”这组游戏,看看宝宝的听力怎么样。  相似文献   

8.
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我”在公园散步,在一片如茵的草地上,一位母亲和他的孩子在不厌其烦地玩着弹弓打玻璃瓶的游戏,可是孩子每次打出的“子弹”都与目标相差甚远:然而,母亲却在不远处根据孩子打出的方向一次次变换着玻璃瓶的位置一“我”被这种场面深深吸引,走近后才发现,原来孩子是个盲童:盲童怎么  相似文献   

9.
我的孩子今年5岁多了。不知从哪一天起,他爱上了玩“藏猫猫”的游戏。开始,他不懂得怎样玩,天天藏在固定的某个地方,每次别的孩子找到他时他都叫起来:“你要这里找找,那里找找,再找找这里。”闹得大孩子都不愿跟他玩。轮到他找“猫”的时候,他偏偏只会去找自己藏过的那个地方。可见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10.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边,三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人。不过,这三个月里,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三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十六次。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相似文献   

11.
儿子已经四岁半了。我常利用休息时间和他一起玩,一起做科学小实验。一次,我和孩子做“鸡蛋浮起来了”的小实验。我们用玻璃杯装满清水,拿一个鸡蛋放进杯里,只见鸡蛋立即沉入杯底。我让孩子把住食盐一点点地放入杯里,并且用筷子搅动,这时看到鸡蛋慢慢地往上浮,随着盐的增加鸡蛋浮到了水面上。孩子高兴地叫起来:“浮起来了,浮起来了!”我问:  相似文献   

12.
洗衣记     
去年的一个冬日,一大早起来我拉开窗帘:“哇,下雪啦!”7岁的儿子被我的叫声惊起:“真的吗?真的吗?”随即从床上蹦了起来。这小子,平时可是拉都拉不起哦。他伸头看看外面:“妈妈,我要和贝贝、冰儿去打雪仗!”看着他热血沸腾的样子,我不忍扫他的兴:“好啊,多穿点衣服。”“噢,妈妈万岁!”为了不让他冻着,我让他穿上了新买的那件橙色羽绒服和牛仔裤。穿戴完毕,他蹬蹬蹬地三步并作两步就上了楼去叫冰儿。一会儿就听见两人在大叫贝贝。三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商量了一阵就出了门。过了一阵子,我放心不下,就伸头透过窗户往外看了看。嘿,三个孩子玩得…  相似文献   

13.
文摘     
采用强制性办法“关心”孩子的父母,并未能促进孩子智慧上的发展。三宅和夫等人的研究证明了这种情况。他以四岁孩子和他的母亲为一组共六十六个小组为研究对象,让母子一道玩玩具。有的母亲和孩子一起玩;有的让孩子自己玩,母亲去做其他事情;还有的是以孩子为主玩玩具,母亲从旁指点帮助。三宅和夫发现,有些母亲总想教给孩子点什么,她们经常对孩子说:“说说看,这是什么颜色?”“这是三角形。”“数数看,这里排列着几个白色的?”这些母亲还往往强制孩子“做做这件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中午,邻居那个四岁的孩子用细绳牵着一个空铁皮罐头,一边在走廊里走,一边嘴里“呜——”地叫着。他显然以火车司机自居,那空罐头在地板上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犹如火车在飞跑。孩子的父亲听到那吵人的声音,怕影响邻居休息,便叫孩子不要玩。可孩子玩得正起劲,不肯停下来。做父亲的二话不说,一脚把“火车”踩扁了。孩子“哇”地大哭起来。我知道情由后,把孩子抱了过来,告诉他最好的火车开起来是很轻的,他这辆“火车”很差,开起来声音那么响,要影响人家睡午觉的,以后我们做一辆开起来声音很轻的火车玩。孩子破涕为笑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游戏中认识世界,接受知识。做父母的要正确对待,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玩好。孩子玩得不适时,要善于根据孩子的心理状况进行引导。这位父亲如果开始就对孩子说“火车到站了,旅客们坐火车  相似文献   

15.
《云南教育》2008,(9):48-48
两个月的暑假,孩子没人管,放开让他们玩,还不玩疯了?干脆让他上个“衔接班”,一来有个约束,二来也学点东西。  相似文献   

16.
10岁儿童张炘炀在他父亲的辅导下,经过连续跳级,以5年的时间学完了12年学制的中小学课程,成为建国以来最年轻的大学生。其父张会祥在《神奇的学习》一书中坦言“:我们家的经验既不高级,也不讨巧。”他们最成功之处,在于处处从炘炀的实际出发,引导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帮孩子”有时候也是干扰孩子小炘炀喜欢玩积木,直到大学一年级。他的第一套积木是红颜色的,小家伙简直是爱不释手,一玩就是大半天,摆弄得满地都是。炘炀妈妈回家,看到满地乱糟糟的,自然要去整理一下。孩子有时候玩别的去了,妈妈整理积木他也没有怎么在意。可是他回来后,…  相似文献   

17.
孩子睡觉为何这么费劲?上海闸北区蒋芳问:每天晚上让女儿睡觉时,5岁的女儿总是哭闹一番:“不,我一点也不困,我还不想睡觉,我要玩。”连哄带吓把她哄上床,每次她还要翻腾上一个多小时才能睡觉。天天如此,好累人。请问怎样才能使孩子安然入睡?答:要有规律。每天按时上床,睡前提前半小时提醒他一次:再过半小时就该睡觉了。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半小时后孩子会很顺从地走进卧室。不要太兴奋。不要让孩子在睡前做容易兴奋的游戏,或看有刺激性的电视节目。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手工类较安静的活动,这样比较容易进入睡眠状态。与孩子…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勇气     
一位男士很为自己的儿子担心,他16岁了,却一点儿勇气都没有。于是父亲决定去拜坊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儿子。禅师对孩子的父亲说道“:你应该让他单独留下。三个月内我将把他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但是在这段时间你不可以探望他。”三个月后,父亲来看孩子,禅师安排孩子与一位经验丰富的碰撞师进行一场比赛。拳师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下,但他立刻站了起不定期;每当再次被击倒,他紧接着又站起来。几个回合后,禅师问道“:你认为你儿子怎样?”“真丢人!”孩子的父亲说“,我没想到他竟如此不堪一击。看来他没有必要继续留在这儿了。”“你只看到这…  相似文献   

19.
儿子3岁半了,自己会刷牙、洗脸,但是每次洗漱时总是很拖拉。要么先玩水,玩够了再洗漱;要么一边洗漱一边玩,直至把衣服弄湿,很让人头疼。我该怎么办?(果果妈妈)1.比赛法:让孩子和他喜欢的卡通人物比  相似文献   

20.
曾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世界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成名后的一天,一位老太太心情急迫地拿出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让他评价作文的好坏并由此预测小孩的前途。巴尔扎克十分仔细地看完作文后,断定小孩将来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因为“仅从字迹来看,这孩子就显得很迟钝”。然而,巴尔扎克无论如何也意想不到,这正是他小学时的作文本,这位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他孩提时代的老师。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有的教师常常以学生的一两次作业,一两次考试的“差”成绩,就像巴尔扎克那样“仅从字迹来看”,断定这孩子是“差生”,是“笨蛋”,甚至是“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