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去年,实力派演员张秋歌有两部大戏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分别是《上将许世友》和《五十一号兵站》。从开国将军许世友到《五十一号兵站》中的反派一号田中队长,"话剧王子"张秋歌展现给人们的是他不俗的表演实力。其  相似文献   

2.
张晓军  李学华 《学子》2004,(10):12-1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中,有两位出自“少林”的将军,更有趣的是,两位将军还曾在一个大军区共事过,他们就是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上将和副司令员钱钧中将。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中,有两位出自“少林”的将军,更有趣的是,两位将军还曾在一个大军区共事过,他们就是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上将和副司令员钱钧中将。世友名出“少林”许世友将军出生在河南、湖北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因父母养活不了他们兄妹7人,才在逃荒的路上把他送进了少林寺做杂役,得法名“永祥”。进寺之后,让他最高兴的事就是每天能学拳练武,所以日子虽然苦些,但也觉得很有盼头儿。许世友功底深厚,臂力过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寺内3米多高的围墙,他跑几步就可攀上;9间9檩的千佛大殿,他手抓屋檐的椽头,一口气可顺转3…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近日,委厅离退休工作处和离退休干部党总支组织部分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党员赴河南新县参观考察。在参观许世友将军故居、陵墓时,老党员们对这位传奇将军肃然起敬。在参观考察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烈  相似文献   

5.
艰苦的年代,传奇的经历,多舛的命运,使将军经过三次婚恋:一是金莲之妻——朱氏;二是叛逆之妻——雷明珍;三是白头偕老之妻——田普。三次人生体味,使将军百感交集。金莲之妻——朱氏许世友被家乡父老称颂为“大别山的孝子”,他“生前报效祖国,死后与母同葬”的遗言已是最好的证明。作为许将军在人生婚恋上,当然也逃不脱“媒约之言,父母之  相似文献   

6.
将军故乡育桃李──记全国优秀教师王振莲曾鸣,高锡勇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将军县”新县,这个山区小县曾涌现了许世友、李德生等43位共和国的将军。在新县的南部边陲,有一个名符其实的“将军乡”──箭厂河乡,从这块红土地上走出了1位中将,6位少...  相似文献   

7.
许世友一共有7个孩子:三儿四女。五六十年代,是许世友家庭最美好的时光,子女们一个个背着书包出出进进,像欢快的小鹿一样。许世友常常兴致勃勃地把孩子们集合起来,教育他们要刻苦学习。 6个孩子是在许世友身边长大的。作为慈  相似文献   

8.
墓址曾被改变过 许世友同志之墓位于河南省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采,在一个半山腰处。西南面为许世友父母亲的合葬墓,相距约40米;东面偏北为许世友的出生地,相距约50校正前远方是五虎山(相邻的五个山头)。墓包占地面积约98平方米:墓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许世友要为母亲尽孝看坟,选择此处是再好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9.
陈晋 《老年教育》2010,(5):14-14
人们常说许世友是一位传奇人物。所谓传奇,除了他的经历,还包括他的个性。“文革”期间,毛泽东曾几次谈到许的个性。1967年9月在杭州对杨成武等人说:他们要打倒许世友,打倒他行吗?对许世友我是要保的。都打倒了谁指挥打仗啊?这个人还是有魄力的,错就错、对就对,很果断。  相似文献   

10.
在通江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有红军自己建造的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有全国最著名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金川,有全国唯一以世界革命领袖命名的学校和公园——列宁学校和列宁公园,还有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省委党校——川陕省委党校……当时不足23万人的通江,就有5万人参加红军,傅崇碧、何正文、陈彬等共和国将军即为通江优秀儿女的代表;这里也是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许世友、王树声等446位将军戎马疆场、浴血奋战过的地方……为此,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为了让学生牢记历史,重温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1,(16):9-10
在人民军队高级将领中,武功最高的人当属许世友。他的功夫是正宗少林功夫,老师为云游武僧林子金。单个交手,没人不怕他,包括他的战友。尤其在酒桌上,许世友非常豪放,不灌趴下几个人,他是  相似文献   

12.
小莲 《初中生》2011,(31):9
本文精华:许世友八岁跟着少林寺和尚林子金习武,学得一身好功夫,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许许多多革命志士都和许世友一样,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追求革命真理,从而走上了革命道路。打死地主崽许世友的堂兄放牛时,踩坏了地主家十多株棉花苗。地主的儿子对堂兄又打又踢,许世  相似文献   

13.
从毛泽东与粟裕关于“攻济打援”的来往电报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担心粟裕他们不敢真打济南,而达不到打援的目的。由于许世友因生病没有参加华东野战军的曲阜会议,毛泽东特别指示粟裕和谭震林:此次攻济是一次重大作战,“请考虑在许世友同志身体许可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战牙山     
《老年教育》2007,(12):12-13
许世友同志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为了纪念这位身经百战的一代名将,本刊特编发许世友同志生前撰写的革命回忆录《战牙山》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串联外逃事件震惊毛泽东 1956年底,中共中央在延安开展了对张国焘长征途中阴谋分裂党、分裂红军罪行的批判。但由于这场运动采取了极“左”的做法,激起了原红四方面军官兵的强烈不满。血气方刚的许世友第一个站出来,并串联了原红四方面军的一批高、中级指挥员,秘密商定重返大巴山打游击。事情泄露后,许世友、洪学智等三十余人被抓了起来,许世友被关进红军大学禁闭室。  相似文献   

16.
1985年1月底,正是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时节。邓小平南巡途经南京,让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韩培信当面告诉许世友:“我到南京后,要去看望世友同志。”韩培信放下电话即驱车前往中山陵8号告知了许世友。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1,(11):9-9
打死地主崽许世友的堂兄放牛时,踩坏了地主家十多株棉花苗。地主的儿子对堂兄又打又踢,许世友去解劝。地主崽说:“你爹给俺种过田,你娘给俺洗过衣,都没还清债,你赔得起吗?打死你这个秃驴,  相似文献   

18.
许世友下棋     
“文革”初期,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名字在街头的标语上被打上了黑叉,“批许指挥部”就设在军区机关大门口,揪斗许世友的万人大会已在酝酿和筹备之中。许世友见势不妙,一走了之。他以视察后方战备建设和治病为由,一头扎进了大别山。住了近100天。这段经历后来被人戏谑地称之为“武装割据”。严格地讲,是“据”而不“割”。尽管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他与“三省一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密切联系,始终没有“割”断。办法再简单不过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电视连续剧《许世友上将》热播期间,我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也每集必看。看着看着,“文革”时期在许世友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的那段日子,便又清晰地展现在脑海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黄禹康 《下一代》2014,(4):9-11
正一代名将许世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大别山连绵群峰中的一个穷山村走出来,最终成长为一位叱咤风云、指挥下军万马的上将。他在战争年代留下的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勇战斗故事,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笔者在这里要记述的,只是许世友九跪慈母的故事。一跪:1905年2月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