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我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我的终身事业,大致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我在小时候,也就是从六七岁到十四五岁,除了两年上小学以外,大部分时间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典籍,十六岁才上初中,十八岁才上高中.在蜀光中学上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哲学家,陶富源先生以探索真理为最高追求.陶先生集苦心孤诣之所得,悉数凝结于这套煌煌巨作之中,并且蔚然成为对真理的系统化探索.首卷《形上智慧论》乃是“元哲学”,即关于哲学本身的哲学思考;第2卷《实践主导论》用意于一切真理源于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第3卷《终极关怀论》阐述人生的价值追求,阐明在价值目标上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之本质区别;第4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是人类哲学的最高境界;第5卷《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追溯作为人类哲学最高境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现史;第6卷《唯物辩证论与实践智慧》、第7卷《唯物史观在当代》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第8卷《政治文明的哲学观照》、第9卷《精神家园的哲学守望》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两大上层建筑领域的分析;而第10卷作为这套文集的收官之作,乃是作者毕生从事学术研究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与心得,并欲薪火相传以授青年学子.10卷汇聚一体,蔚然成一体系.太史公曰:学者的使命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对陶富源先生来说,最为贴切不过了.能达到这一目标,乃是哲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陶先生的这套著作,正是他努力攀登这一最高目标的标志性著作.正是在哲学上的这种毕生探索,使陶富源先生成为安徽哲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人物介绍     
马俊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编写课题组主要成员.兼任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社会发展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评价活动论》(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价值论的视野》、《价值论原理》(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研究生教材,合著)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30多篇,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西班牙、俄罗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4.
《列宁专题文集》哲学卷收入列宁著作14篇、相关重要论述23条。在这些文献中,列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揭露了马赫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实质,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为我们进一步厘清哲学认识上的是非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对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著作关于黑格尔哲学基本思想的解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有更直接的认识,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发源地──纪念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150周年蔡英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的一部天才著作,在这部著作里几乎包含了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起点。有人把它称之为马克思的“思维密码库”,看作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赞尔巴哈论》)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并不多见的专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它全面地闸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中十分重要的文献。自从《费尔巴哈论》问世以来,它一直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今天,它仍为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及其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四十年来哲学思想成果和哲学斗争经验。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崭新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在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论》中得到了“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人”的问题,特别是“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是近些年来国外谈论的课题。这个课题所以引起许多人的注意,一方面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另方面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著作、手稿、札记等的发现、研究,特别是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引起的。由于这些早期著作中涉及人和人在资本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地位问题的篇幅相当大,而且这些篇幅中的一些观点和表述还没有完全摆脱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因而对这些著作、特别是对马克思的1844年的《手稿》的评价不一。一些人把《手稿》的观点完全看成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观点,把《手稿》当成纯粹的哲学著作;另一些人则把它当作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马、恩以后的著作只是它的进一步发挥;还有一些人则企图用《手稿》的观点解释《资本论》的内容,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说成是“劝善说教的乌托邦”。这样,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新人教版)第一单元从知识体系角度说,在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之后,把学生带入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样的知识逻辑结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接下来的第二至第四单元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按照这样的教材呈现顺序开展教学,学生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一框题的学习中对  相似文献   

11.
高一思想政治课讲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一些社会历史现象和社会现实问题.而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中学生初次接触哲学知识,普遍觉得哲学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学生正在学习的知识.在哲学常识教学中引入历史知识进行讲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一、二、四章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全面地、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旧哲学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划时代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和基本思想。可以说教师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绪论”部分中所讲到的一些主要问题,在恩格斯的这部著作中,都有原则性的指示和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面对20世纪由自然科学问题所引发的哲学危机,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通过开辟辩证法与认识论相互统一的最新范式,回应了经验批判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修正行为,坚定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这部著作中有关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再现了列宁批判马赫主义所生成的理论镜像和方法论特征.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运...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和他面向新世纪的哲学纲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庄福龄撰写于马克思逝世后第四年的《费尔巴哈洽》,是恩格斯坚持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坚信未来、出于历史责任感的郑重而负责的表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面向新世纪(20世纪)的纲领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曾被列宁称为“十分明确而详尽地”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恩格斯在这本书中,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哲学,特别是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科学地总结了以往哲学发展的积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最重要的一部巨著。这部著作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翻开这部巨著我们就会看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全面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本文拟就第四章的内在逻辑结构做一初步探讨.潜心研读《费尔巴哈论》第四章可以清晰地看出,恩格斯是沿着一条主线,围绕三  相似文献   

18.
高中政治必修课讲授的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与生活》,其实质是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和哲学常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说到,高中政治课的核心价值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这意味着,不论怎样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灵魂仍然是一门意识形态教育课程。所有政治教师都必须明白这一点,否则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政治老师。既然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教育,那么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就必须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基本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思想。对于这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意义,海内外研究《手稿》的学者们颇有争议。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的不朽著作《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许多年以来,人们对这部著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阐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鉴于这部著作的重大价值,人们在今后也必将对之进一步开展研究.这就不仅要求对已经有所开拓的领域加以深化,而且要求开拓《实践论》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课题,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领会这一著作.其中,应当包括对《实践论》中所体现的科学人性观加以研究,促使人们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借以排除和戒防来自“左”的和右的对科学人性观的误解曲解. 当然,《实践论》不是关于人性问题的著作.但是,它在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为论述中心的同时,势必对实践主体有所论说解剖.实践主体必定不能把现实的人排除在外;论说解剖实践的主体,事实上,也就是论说解剖人性.《实践论》对科学人性观的重要意义,正是在这种角度上形成的.那种把《实践论》对实践主体的论说解剖加以忽略,或者把它对实践主体的论析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