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国一谈到婚礼,神圣的婚纱、美丽的捧花、红包、中国传统的磕头及浩浩荡荡的婚车会即刻闪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希望对于中国婚礼如此熟识的你对异国他乡的婚礼习俗也兴趣十足。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不同国家的婚礼习俗吧。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因历史,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中西方在婚姻的习俗,婚礼的服饰,婚礼的仪式及婚宴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本文主要是对中西方婚礼习俗进行对比和探讨,这样有助于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相似文献   

3.
邶、鄘、卫风中的婚恋诗是《诗经》婚恋诗的精华,它反映出那个时期先民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和习俗,文章结合有关卫地的史料记载和前贤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探讨了邶、鄘、卫风婚恋诗所反映出的婚俗:同姓不婚的习俗、投赠定情的习俗、婚前占卜的习俗、春秋冬举行婚礼的习俗、婚礼习俗、贵族女子的归宁礼俗和出游的习俗,从婚俗的角度对那个时期的婚恋文化做了一补充研究。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婚礼是鄂尔多斯地区独特的文化习俗,也是当地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从古代流传到现代的鄂尔多斯婚礼仪式及其音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以鄂尔多斯杭锦旗"金枝,巴图"的婚礼为调查对象,试图揭示鄂尔多斯传统婚礼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变迁与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美文化在爱情、婚俗、对待孩子未来方面表达相同愿望时具有相似性:都用植物果实象征爱情;在婚礼上都希望一对新人早日生儿育女;在婚礼上都有"闹婚"的习俗;在举行婚礼时都有合吃食物的习俗;婚俗特点非常相似;都在孩子出生后用"抓阄"这种方式试探孩子对未来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陈述罗布人某些独特的传统婚礼习俗,在此基础上,采用历史比较法对婚礼中的跳火仪式与萨满教的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阐述对少数民族婚礼中的宗教仪式进行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婚礼歌谣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浙江地区的婚礼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从浙江婚礼习俗中的文化内涵,对浙江婚礼歌谣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艺术特色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5,(4):64-68
婚俗是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汉宗教文化对婚姻观、婚礼地点、仪式的影响,以及英汉审美意象文化对中西婚礼服饰的影响,着重以颜色词意义差异为视角,分析中西婚礼习俗差异的成因,从一个侧面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包括汉族在内的我国不少民族,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过去是十分浓厚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不仅渗透于这些民族的衣、食、住、行、生育、丧葬等习俗中,就是在以喜庆为主旋律的婚礼习俗中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我国许多民族传统婚礼习俗中存在的与喜庆格调极不和谐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分析,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揭示了这些民族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风气的浓厚与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0.
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婚礼是开启情侣通往幸福生活的一扇门,是各个国家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伴随婚礼的是各种各样的庆祝仪式。近些年来,中国婚礼不断借鉴西式婚礼的仪式流程,但是婚礼的内涵根本区别不仅仅在着装、婚礼地点、婚礼内容之上,更多的,则是文化、民俗、宗教的差异。本文主要对中德婚礼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德文化的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围绕婚俗这一主题,通过婚姻观念、婚礼仪式、过程以及婚姻、家庭、社会等视角对中国塔吉克女性社会角色进行考察和研究。在婚姻观念里,塔吉克女性的婚姻观反对独身,存在早婚现象;在婚礼仪式前,塔吉克女性角色在订婚、提亲、定亲和送彩礼中均有所体现;在婚礼过程中,更是通过新郎迎亲、神圣的"尼卡"、哭嫁离娘、揭面纱等仪式反映塔吉克女性的社会身份;在婚姻视角中,塔吉克社会保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和严格的家长制;在家庭视角中,塔吉克女性地位的成因与传统文化、社会性别观、经济依附关系和教育弱化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社会进程中,塔吉克女性自觉和塔吉克社会自觉是改善塔吉克女性地位的两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小议土家族婚俗的民族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婚俗民族风味浓郁,特色鲜明。土家婚礼具有典型的程式性、群体性特征.包含着浓浓的人情味和狂欢气氛。土家婚俗程式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许亲反把媒婆怪,过礼“背山”花袱盖,抹把锅灰表示爱,临嫁不哭闲话来,发髻不可随意改,新娘出门把筷甩,上轿须得哥背来,步入洞房看谁快,好话说尽吉利来,全家三天无大小。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喜糖包装设计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喜糖包装在不断的创造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内涵。每一个时期的喜糖包装随着历史的不断改变和发展而产生相应的设计风格。从历史发展的特点研究各个时期喜糖包装的设计风格演变,对喜糖包装品牌系列化、风格个性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话语分析角度对比英汉婚礼致辞中的隐喻及其文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礼习俗在整个中华文化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对中国传统婚礼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婚礼致辞的研究却只局限于社会文化研究及民俗研究层面。文章从话语分析角度对中美两国的英汉婚礼致辞进行对比阐释,揭示两国在婚礼致辞中最常使用的隐喻,并分析与其相应的社会文化模式。一方面证明了婚礼致辞是一种特殊的话语行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隐喻表达,不同国家因受到其社会文化模式的影响,既有相同点,又都各有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社会的文化模式会影响人们的话语表达,而话语表达又可以鲜明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文化,两者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研究婚礼致辞的隐喻表迭,对社会发展,对文化进步以及我们的现实生活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蜜月游和旅游结婚结合成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婚庆旅游。为了更深层次地开发与更高层次地发展婚庆旅游,必须集中资源优势,细分婚庆旅游市场,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调查了当地回族的风俗习惯,以民族志的形式对张秋镇穆斯林的结婚仪式进行了详细表述。通过婚前三天的细节描述,对当地穆斯林的礼节和程序进行了细致介绍和描述。因为受有关禁忌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展现出来不同的仪式程序,从而对这一地区的回族婚礼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个性作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7.
秀山民歌的“哭嫁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山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谣有《哭嫁歌》、《薅草锣鼓》、《酉水号子》、《秀山山歌》、《秀山花灯歌》等。《哭嫁歌》以歌代哭,把难以割舍的亲情、友情及对封建婚姻的控诉表现得淋漓尽致,歌韵婉转,情景动人。本文从秀山“哭嫁”的来历、“哭嫁”的发展历程及部分哭嫁歌文本等方面剖析“土家姑娘哭嫁”这一古老婚礼风俗的民俗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对陕西省白水县婚俗文化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从当地的婚俗方言词汇中来看当地的婚俗文化,并探究其与中国古代婚俗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从而对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的当代形式作以点式的梳理和概括。  相似文献   

19.
论鄂尔多斯婚礼的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阴山地区的鄂尔多斯婚礼以其生动优美的婚礼祝词、内容丰富的民俗风情、热烈浓郁的英雄崇拜和虔诚古老的宗教信仰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婚礼过程歌舞相伴,传递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透过热闹纷呈的婚礼画面可感知蒙古民族精神世界之丰富,民族性格之豪爽。  相似文献   

20.
黄佤一生需经过三个婚礼仪式才能完成婚姻的缔结,整个缔结仪式跨度时间长,仪式繁琐,但这种缔结习俗传承至今。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黄佤婚姻缔结仪式是其传统文化的原传介质,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调控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