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古人提倡写作“文以载道”,但具体到孩子来说,他们的写作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或者说是一种“游戏精神”的体.现。他们把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就高兴了。所以,与其说让他们学习写作,不如说是教他们用写作感受快乐。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多,他们的习作内容会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2.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3.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写作也是这样,只有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已学的方法技巧,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事物、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进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感受能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需多"法"齐下。一、多一些细心,采撷生活浪花,培养观察能力艺术的真实源自于生活的真实。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不仅可  相似文献   

5.
孙国平 《教学随笔》2014,(6):173+136
本文的研究,就是要突破传统写作教学的空间限制,通过各类活动,从地方特色资源中找到创作源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改变学生单一的写作方式,真正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进行写作,鼓励学生用事实说话,训练他们"真实、真诚"的文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丰富情感;构建一种既符合学生实际,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写作模式,为今后的作文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体验,感受写话资源生活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因而教师想方设法去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几个"一"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每周一次文娱活动、一次班队活动,有时玩  相似文献   

7.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它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没有经过写作训练的同学,很容易把读后感写成"读后抄"——所有文字都在讲述原文的内容。其实,顾名思义,"读后感"是因"读"而"感",写作时应重在读文后"感受"的表达上。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部分要求5—6年级学段的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7—9年级学段的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课标》中虽对这两个不同学段在写作上有具体的梯级要求区分,但都在强调一点就是写作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是在实际写作中,不少5—6年级学段的学生说着大而空洞的假话,唱着大而无当的高调,套用俗而陈旧的套路而压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迷失了自己的思想,失去了写作的热情与兴趣。升上初中后抄袭、拼凑、杜撰成了他们完成作文的途径,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缺乏个性,概念化、成人化、千篇一律,更是一种普遍现象。我在主持校级课题"中小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衔接策略探究"的研究过程中,把"中小语文写作教学衔接"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联想与想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兴趣,指导他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出门旅游是一种理想的休闲娱乐活动.它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当学生陶醉于优美迷人的山水风光时,一定记住要让他们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即时写下来.一般说来,游记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四个"一".  相似文献   

10.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身边的社会,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最头痛的莫过于教学生写作文了。尤其是山区的学生,一提写作文,他们就怕,往往觉得无从下笔。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少,信息闭塞,缺乏应有的知识储备及能力训练,所以他们的作文普遍存在记流水账,缺少个人感受等现象。《新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卢梭也指出"教育要回归自然"。因此,笔者认为,山区  相似文献   

12.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述之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作教学被人为扭曲了.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出的几种模式.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被异化成应试的"工具"、写作的奴隶.写作不再是真情的流露.  相似文献   

13.
朦胧诗     
杜家和"文革"结束不久,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格的诗歌,被称为"朦胧诗",代表性的诗人主要有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梁小斌等。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多数朦胧诗的诗人在"文革"期间已经开始"地下"写作,"文革"结束后写作逐渐转入"地上"。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由此可见,体验是写作的基础,体验是写作的前提,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学生写出自己真实而独特感受的保证。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体验、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写作指导,使学生将自己的认  相似文献   

15.
一、中等生写作心理分析作为班级里的中等生,他们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不少人性格内向,心理具有隐蔽性。长期以来,中等生在写作中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1.写作自卑心理中等生在写作中的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产生怀疑并作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6.
我们所教的学生,基础不怎么好,特别是写作能力差。针对这种现象,语文学科小组的老师们共同商议,想用情境感悟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启迪他们的写作智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就组织一次春游,让学生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得到生活体验,然后再回到课堂写作,估计效果会好一些。我们经过这一实践,果  相似文献   

17.
<正>如何让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呢?我们应该从恢复自信、学会积累、结合教材、创设情景这几个方面入手,引导他们热爱写作。一、恢复自信,激发写作兴趣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当其冲应该让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告诉他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语),写作就是用自己的嘴说真话,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袒露自己。"作文无差生",写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要激发民族学生用汉语作文的动机,使他们有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就必须让他们说真话。但是如果对学生的写作设置诸多限制,无异于让他们戴着镣铐跳舞。所以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减少对民族学生写作的束缚",并强调"鼓励说汉语说真话和大胆有创意的表达"。一、让民族学生乐于说汉语,用汉语表达真实感受1.摒弃目标"枷锁"这里的"枷锁"指的是过高的、过严的、过滥的习作要求。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对记叙文写作的要求:"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叶圣陶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不论是《语文课程标准》,还是叶老先生,他们都在强调一个导向:生活才是写作源泉!而记叙文写作更讲究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作为中学生,只有真真实实地到生活去感受、去感悟、去想象,才有可能再现记叙文写作的生活真实。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成人对儿童世界的过多介入,很多儿童已不再具有童真,他们的世界由不得自己做主,文章自然也缺少了一分儿童的视角。要找回儿童的那部分童真视角,就必须去探索童年的乐趣,把学生们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把富有童趣的生活还给他们,让他们通过学会追寻生活的本源,感受习作的快乐。本文尝试通过建构儿童特有的写作视角,还原写作的"童性"、让学生童心回归、丰富写作素材、唤起写作本真、增强写作自信,让作文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