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其理念不外乎两种:一是依附论(接轨论);一是本土主义。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都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我们应当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找智慧,以"和而不同"的理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维度,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新视角,打破当今西方一统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格局,从而实现国际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和谐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维度,应从构建一流的符合国情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有中国气派的现代大学制度,培育中国的大学核心竞争力,把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文化导向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时伟 《江苏高教》2012,(4):16-18
大学学术职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发展过程受到了学术、政治与市场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术因素是大学学术职业发展的根基。大学的多元性决定了大学学术职业的多样性。受世界一流大学学术职业标准的暗示,大学学术职业呈现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学学术职业需要转变观念,从理想与现实两种维度,调适学术、政治与市场多种力量,提升大学学术职业发展的切合度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知识生产的场所,其最高目的在创新知识,开拓人类的认识视界,造福于人类社会。江泽民同志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什么是一流大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人们普遍认同一点,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知识创新成果,一所大学能  相似文献   

4.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对"学生规模、生师比、研究生比例和留学生比例"等四个大学结构维度的分类,基于THE世界大学排名2019年数据,比较分析不同结构类型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化"等四个大学功能维度上的差距。研究发现,具备"小型学生规模、大生师比、中研究生比例和高留学生比例"结构特征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其大学整体功能发挥方面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5.
中国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须认清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要素。根据对国外办学水平评价指标的分析以及办学水平评价实践的相关分析结果看,学术水平、办学经费、师资力量和学生质量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指标,它们是影响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大学要创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这4个方面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世界一流大学评价的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评价是对一所大学本质属性的全面反映,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大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但是重要的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对我国当前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章拟就涉及世界一流大学评价的若干基本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时代主题。从“职能维—创新维”的角度分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关系,从职能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职能耦合逻辑关系,从创新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互利共生逻辑关系,并提出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作支撑,建设一流大学必须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一流大学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对学科知识进行发掘、综合、应用和传播,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在不同层次上的交叉融合,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8.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要建设一流大学,硬件条件的满足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是筑巢引凤的基础,但大学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底蕴是大学的灵魂,因此营造一个有利于学术交流、知识传承和文化积淀的软环境尤为重要。软环境在孕育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无形地展现出了其它要件不可替代的巨大潜力。但当前我国高校软环境构建滞后,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高等院校软环境的快速优化才能使我国高校及早跨进世界一流大学之行列。  相似文献   

9.
随着APEC成员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大学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结合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背景,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对APEC成员国(地区)的一流大学进行了全面评价,并得到了总排行、国别(地区)排行、各指标分布等评价结果。APEC成员拥有不少世界顶级的一流大学,其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2010-2011,是一个新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价体系。其排名理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个有关世界一流大学质量标准的重要参考,无疑具有作为国际化外部基准的价值;作为政策工具,它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政策分析与决策依据,同时激发了大学在组织和行为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大学是人类文明世代积累的成果,也是社会继续前进与发展的基础,近代以后,大学还是国家强盛与实力的重要标志。 一流大学是大学中的佼佼者,在当前的知识创新与人才竞争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拥有高水平的一流大学不但是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识,也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还是国家核心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突破口,走多样化发展之路。这要求我国大学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战略,在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向着"双一流"目标迈进。随着大学、社会、政府、市场的关系日趋密切且复杂,在合作和应用中生产知识并运用知识,同时获取自身发展,已成为大学实现"双一流"的重要路径。在知识传播、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新兴大学应运而生,与传统大学不同,新兴大学更强调结合社会的多样化、开放性需求进行创新、改造与突破。从战略管理视角来看,创业型战略顺应了新兴大学的特质,它是"双一流"背景下新兴大学的一种战略选择,它为新兴大学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提供了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可视化成果方面成绩显著,但在无形的文化资本方面仍然薄弱。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建构,就是要瞄准世界一流,凸显中国大学的理想与追求。从共性维度,大学文化建构要以大学理念为先导,坚持“崇尚学术”的核心理念,形成保障学术发展的学者共同体。从个性维度,大学文化建构要以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厘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文脉络,挖掘校本文化资源,形成中国大学特有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4.
刘芳 《林区教学》2013,(11):1-3
人们在研究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时,更多关注的是学校规模、基础设施等硬性指标的对比,忽略了大学精神等软实力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的作用。大学精神贯穿于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整个历程,使其明确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汇聚了卓越的人力资源,成就了一流大学独有的气质和迷人的社会品格,是一流大学的魅力所在,更是一流大学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学习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精神文化,对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研究合作是大学智库开展政策知识生产的重要科研形式。深入探究世界一流大学智库跨学科研究合作的关键要素与运行策略,对于促进大学智库研究成果满足政府决策需求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对美国5所世界一流大学智库进行案例分析发现,跨学科研究合作的关键要素主要有发展理念要素、研究人才要素、研究对象要素、研究资金要素、研究技术要素和研究平台要素。通过制定并运行发展规划指导、多元化人才聚集、团队知识共享、科研资源协同、研究成果管理等策略,促进了大学智库跨学科研究合作关键要素的有机融合和政策知识生产的有效实现。美国5所世界一流大学智库跨学科研究合作的经验,为我国特色新型大学智库建设提供了诸如坚持问题解决导向,建立中国特色的“旋转门”机制,重视非正式沟通网络在跨学科研究合作中的作用,整合校内、校外两个层面资源,健全大学智库治理结构等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流大学评价的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一流大学是社会公认的结果,具有突出的良好的社会声誉是世界一流大学最基本的标志。没有全球范围内的良好社会声誉,一所高水平大学难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对所在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突出影响,这种贡献是大学社会声誉的来源和基础。一所大学是否属于世界一流大学,不仅取决于大学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水平,而且取决于大学所在国家和民族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以及大学对国家民族在取得这种国际地位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大小。大学社会声誉的形成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大学源源不断对社会作出贡献并得到社会公认的过程。仅仅偶然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学,往往难以被认为是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7.
知识生产模式是决定学科质量的关键因素。探究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及影响,进而找到学科建设创新之道,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今大学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经历着从追求学术卓越的“模式Ⅰ”到注重问题解决的“模式Ⅱ”、再到突出协同创新的“模式Ⅲ”的重大转型,衍生了政治的、公共的与竞争的多重学科发展逻辑,并使学科呈现出组织的综合性、制度的开放性、知识的集成性和文化的包容性等新特征。顺应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的新要求,应立足顶层设计,树立系统思维,从调整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改变知识导向逻辑、改革学科组织形式、革新学科制度体系、创建新型学科文化生态以及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学科创新发展、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即对大学核心价值与理想信念的坚守,其精神特质是在大学精神中体现出的特殊品位、志向、气质与神韵。上溯世界一流大学高度集中的欧美大学发展历史可知,其精神特质是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博雅教育,德国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念,以及美国威斯康星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大学主体的本然状态体现为作为信仰意义的本体、知识传承与创造的本职、实践活动的教育本身,大学的本体精神、知识精神和实践精神构成一流大学精神特质的三维分析框架。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特质从以上三方面加以体现,具体表现为:形上寄托、真理追求、原理探究、自由教育、个性自由、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一:世纪之交,整个世界的大学都处于剧变之中。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作为知识生产力的源泉和基地,其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显。另一方面,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历史上形成的大学如何焕发生机,如何在错综复背景二:2003年夏天,媒体对于中国一流大学的关注己经超越了原有的维度:一是在通向国内一流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大学评价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以往评价实践基础上,2014年评价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创新:优化科研产出评价,完善大学分类评价机制,注重大学社会声誉影响。在对全国2 427所高校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地区教育竞争力排行榜、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等8个榜单的结果。其结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缩小地区差异需循序渐进;一流大学竞争激烈,重点大学的优势地位受到挑战;理工类高校优势明显,民族类、艺术类和体育类高校相对弱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