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题目如图1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F,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当A、B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B.当A、B加速度相等时,A、B的速度差最大C.当A、B的速度相等时,A的速度达到  相似文献   

2.
24.(19分)如图1,质量为m1的物体A经过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  相似文献   

3.
创新百题     
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物体A、B分别与轻质弹簧的两端相连接,将它们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也为m的小物体C从距A物体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C与A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以后不在分开.当A与C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B对地面刚好无压力.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一道高考题:如图1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曰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  相似文献   

5.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_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_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  相似文献   

6.
问题: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B上装有一轻弹簧.B原来处于静止状态,A以速度v正对B滑行. 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 ) A.A的速度减小到零B.是A和B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时刻C.是B开始运动时D.是B达到最大速度时本文将借此问题的分析,小结出此类碰撞“弹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弹簧是指质量不计的弹性体,它能发生明显的拉伸或压缩形变,它对物体(沿弹簧方向)能施以拉力,又能施以推力。弹簧中的弹力一般不能发生突变,这是因为弹簧的形变量较大,形变量的改变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因此弹力的改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1初例态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质量均为m的A、B两小球之间系有一个质量不计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A球紧靠墙壁,如图所示,现用恒力F将B球向左挤压弹簧,达到平衡时,突然将力F撤去,此瞬间A.A球的加速度为F/2mB.A球的加速度为零C.B球的加速度为F/2mD.B球的加速度为F/m析与解初态:A、B球均静止,…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很多物理习题中,发现都有这样类型的习题:如图l所示,质量都为m的两物体A和B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质量忽略不计的水平弹簧连接着.把它们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水平恒力F_1和F_2分别作用在A和B物体上.方问如图所示,且F_1>F_2.则弹簧的压缩量为( )  相似文献   

9.
谈分离条件     
张学伟 《物理教师》2000,(10):16-17
高中物理中经常会遇到两个物体何时分离的问题.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如图1,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A和mB,mA和一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开始先用作用在B上的水平外力F压缩弹簧.然后撤去外力,问A和B两个物体何时开始分离.  相似文献   

10.
<正>一、原题呈现例1(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中三下三模)如图1所示,质量分别为2 kg和2.5 kg的物块A、B,与劲度系数为1000 N/m的轻弹簧拴接后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对物块A施加一个40 N的竖直向下的压力F,物块A、B均处于静止状态.已  相似文献   

11.
2005年高考理综(浙江卷)第24题如下:如图1,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二轻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  相似文献   

12.
题目:(19分)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质量为(m1+m2)的物体D,  相似文献   

13.
纵观2005年普通高考中所使用的几套高考题,笔者认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大都落在典型的“模型”问题上,其中“碰撞”模型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而“完全非弹性碰撞”更是备受高考命题组青睐,多次出现在高考试卷中.在一、光“滑完全水非平弹面性上碰停撞放”导出规律分析两个物体A和B,A的质量为m1,B的质量为m2,其中A上连接一轻弹簧.如图1所示,给A一个瞬时冲量使其获得一个初速度v0正对B物体运动,在A、B两物体相距最近时,求弹簧的弹性势能Ep?和系统具有的总动能Ek?解析:A、B两物体视为一个系统,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故…  相似文献   

14.
题目(江西卷第24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优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行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中学力学教学中,关于“细绳与弹簧对物体作用的区别”的讲解,往往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受力物体的惯性.对此,下面通过3个具体实例来进行分析阐述.例1.如图1所示的重物A处于平衡状态,在剪断ab绳的瞬间,重物A的加速度为多少?分析:中学物理中的细绳和弹簧都按理想模型处理.细绳为理想化的不可伸长的非弹性体,弹簧不计质量.在弹性限度内,严格遵守胡克定律.所以剪断ab绳,绳对弹簧的拉力立即消失,弹簧对重物的拉力也立即为零,重物只受重力作用,其加速度为g,方向向下.例2.如图2所示,物体A、B质量相等,处于平衡状态,在剪断绳ab的瞬时,重物A、B的加速度各为多少?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三物理总复习检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倔强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吊一质量为m的物体,让其上下振动,其振幅为A,当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其回复力的大小为:(A)mg kA.(B)mg-kA.(C)kA.(D)kA-mg.这是一道较好的习题,在教简谐运动时也常选为例题,然而学生掌握得不理想,全年级得分率只有39.7%,实在令人感到奇怪!原因在哪里?对学生调查得知:一是对振动的物理过程模糊不清,不知道振动的平衡位置;二是对弹簧在平衡位置的伸长量x_0和在振动过程中物体距平衡位置的距离x(即位移)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7.
如图 1所示 ,一根轻弹簧两端各连接着一个小球图 1(或滑块 ) ,这样的装置叫做弹簧双振子 .下面就经常遇到的几个有关弹簧双振子的实例来谈谈弹簧双振子问题的求解 .一、质心静止的情况例 1 有两个相同的系统 ,每个系统由两个质量均为 m的相同物体组成 ,两物体间用劲度系数为 k的轻弹簧相连 .两系统以大小相同的恒定速度 v相向运动 ,运动过程中两个弹簧均处于自然长度 L0 .某时刻两系统互相靠近的两物体间的距离为 L (L >L0 ) ,如图2所示 .问 :经过多长时间后 ,这两物体间的距离又等于 L ?设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 ,而且是瞬间完成的 ;物体发…  相似文献   

18.
题目.如图1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能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使绳与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  相似文献   

19.
题1 (2005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如图1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优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相似文献   

20.
一.如、选图择所题示,汽车通过滑轮拉重物G,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行驶,则关于重物的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向上做加速运动B.向上做匀速运动C.向上做减速运动2D..如无图法所确示定,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时,突然使其所受的力变为相反方向的-F,则物体A.可能沿曲线Ba运动B.可能沿直线Bb运动C.可能沿曲线Bc运动D.可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3.汽车车厢顶部悬挂一个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汽车以某一速率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时弹簧长度为L1。当汽车以相同速率通过凸形桥的最高点时,弹簧长度为L2,则A.L1=L2B.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