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一个理论观点,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来分析,跨越卡夫丁峡谷是一个过程,该过程由“社会制度跨越”和“生产力补课”两个阶段构成,只有完成了两个阶段的跨越,才是实现了真正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目标。“跨越过程论”论证了初级阶段的客观性、科学性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跨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初期阶段;“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商品经济,解决的是社会主义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而不是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克雷库“社会主义”越搞越穷最终走向失败,启示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之后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生产力,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发展为够格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作出了准确、全面的新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党的工作中心的内在逻辑;“十五大”对中国特色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进一步具体定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基本路线和行动纲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反“左”防右,克服僵化思想影响的有利武器。  相似文献   

6.
“先进化建设”战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化战略。这一战略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其本身具有严谨的理论建论,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化建设中具有极高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中,科学地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江泽民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世界多样性”,“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的新观点,以及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新理念,并对社会主义现实与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新的解释,既是对现实社会主义走出低潮的科学探索,又是我们深入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八大”的历史性贡献是根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决策。“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内容和实质的论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的现实意义在于给邓小平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很大的启迪。邓小平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联系起来考察,在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马恩“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研究存在一些错误倾向,主要表现为:片面夸大“跨越”思想的适用性;用社会主义实践注解“跨越”思想;认为马恩只有“不通过”卡夫丁峡谷思想,而没有“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否认“跨越”理论具有思想上的创新性和独立性等。这些错误倾向混乱和歪曲了人们对马恩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解,对之加以全面的剖析与纠正,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晚年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提出了关于落后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笔者认为,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南。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是“跨越”的继续。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困惑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上半叶,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晚年设想从理论变成现实,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特别是苏东剧变,使人们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构想产生怀疑和困惑,并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深表担忧。为使人们清醒地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风雨历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就必须辩证透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设想的内涵、背景和特征,以及在实现跨越之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 ,大大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矛盾的认识 ,更全面地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阶段性和长期性 ,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约辩证认识 ,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理论问题的理解 ,从而发展和创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对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旅游业的发展实践,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坚持中国先进文化方向、满足劳动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谈了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研究社会主义理论时,提出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我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并且认为这个阶段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期。这些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既是我们党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也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早年和晚年分别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层研究,并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天才预言。从世界历史体系看,人类社会是按照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而个别东方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是对五大社会形态理论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的理论。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这个理论,为其增添了许多新内容。第一,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紧密结合起来。报告指出: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我们不仅要从一般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且更要具体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  相似文献   

18.
从毛泽东“要创造新的理论……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到邓小平“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毛泽东“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论到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毛泽东“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到邓小平“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追求中国特色的实践目标。  相似文献   

19.
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基车路线和行动纲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反“左”防右,克服僵化思想影响的有利武器.  相似文献   

20.
认识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只有从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的统一上才能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分阶段的思想,邓小平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的统一;江泽民深化了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的统一的认识。坚持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的统一,是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关键,也是防“左”反右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