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贤江心理卫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建立在他对人类心理现象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杨贤江根据他那个年代的国内外先进的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他的科学的心理卫生观;杨贤江的心理卫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人";杨贤江在对青年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的实践中注重青年心理卫生的自我教育.杨贤江的心理卫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开创性、本土性和革命性等特点,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他的青年运动实践,而且对我们现在学校的心理卫生教育的理论建设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谈学校的心理卫生教育刘尧心理健康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而且与他们体质强弱密切相关。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提出三条标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这是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现代健康观要求学生不仅要讲生理卫生,保证躯...  相似文献   

3.
保健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中专体育教学承担着保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学校通过教学完成保健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中专体育教学千万不能忽视教学过程中的保健教育。一、保健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合理的生活规律生活规律是指一天中的学习、工作、休息、饮食、睡眠和体育锻炼等的安排而言。合理的生活规律能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更好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二)个人卫生和运动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是指个人生活习惯、工作、学习、身体、被服、住宅、设备、工作场所的清洁等卫生要求,也是防止疾病发生、保证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运动环境是指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时所处的空气、水、土壤以及运动场馆设备。它们对人体的生理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都有一定的影响。(三)心理卫生心理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维持和保持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说明人体的健康不仅是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正常。(四)营养卫生营养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营养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并可作为防...  相似文献   

4.
保健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中专体育教学承担着保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学校通过教学完成保健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中专体育教学千万不能忽视教学过程中的保健教育。一、保健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合理的生活规律生活规律是指一天中的学习、工作、休息、饮食、睡眠和体育锻炼等的安排而言。合理的生活规律能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更好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二)个人卫生和运动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是指个人生活习惯、工作、学习、身体、被服、住宅、设备、工作场所的清洁等卫生要求,也是防止疾病发生、保证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运动环境是指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时所处的空气、水、土壤以及运动场馆设备。它们对人体的生理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都有一定的影响。(三)心理卫生心理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维持和保持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说明人体的健康不仅是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正常。(四)营养卫生营养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营养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并可作为防...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发展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学校体育功能多元化的社会动因,指出学校体育必须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人类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积极促进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适应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马明永 《考试周刊》2010,(29):24-25
欧美对体适能的研究在健康体适能方面不断深入,在与运动相关的体适能和与代谢相关的体适能方面逐渐拓展。体适能与工作学习、娱乐和应急处理等生活情况紧密联系。给我们的启示是:体适能的发展要与健康紧密相连;健康观念应由无疾病的消极观念转向充分发挥身体潜能的积极生活观念;学校体育教育应正确处理好健康体适能与运动体适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性别文化对女性的观点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性别文化的特质,构成了中国传统性别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对女性心理卫生乃至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我们逐步找到了社会发展的关键和钥匙,即只有树立正确的女性观,才会有完整的女性心理卫生;只有完整的女性心理卫生,才会有健康的女性;只有健康的女性,才会有健康的社会和文化。这是指导人类社会的根本准则和永恒精神,是社会制度、人际关系、文化风俗在两性关系基础上完满结合的"中介"和"指标"。通向女性真正解放道路上的矛盾和冲突并没有结束,传统性别文化在当代中国仍有很大影响,因此,探讨健全中国女性心理卫生的方法途径是一项重要课题。而启璞计划正是一项很好的教育尝试。  相似文献   

8.
电影《楚门的世界》与媒体权力的文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技术进步与商业化运作,媒体已经由最初的信息传播工具演变成为一种无形的文化控制力量,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它介入生活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不断加大,而且也已经成为一种权力本身。媒体在用舆论塑造现代人的生活观念乃至价值观。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媒体包装了我们的生活,甚至还越俎代庖地为我们量身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杰出教育家赛泽的教育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在有关教育的许多重大问题上,其观点与杜威一致,对美国当代进步教育的学校改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其教育观、学校观、课程观及教学观的探析,并结合"要素学校联盟"的性质和十大原则,为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当代进步教育运动路向的学校改革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犹太教基于"纯洁化"的生活形式的追求而指向的"共同体想象"就其本质而言具有世界性意义,这一点使其在后现代视野中具有了与基督教"上帝观"(后现代条件下)之内涵达成沟通的可能,即通过二者之间的"对话"具有达成关于未来生活设想的"共同意见"的可能性,而这可以为后现代社会下的人类整体未来走向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人类健康观的演变目前为止,人类健康观经历了由"一维健康观"到"三维健康观"再到"五维健康观"的变化。最初的"一维健康观"认识到了疾病和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以疾病作为参照,认为"健康即没病"。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维健康观",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完美状态"。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这三个方面,对于人类健康都非常重要。这种"三维健康  相似文献   

12.
传媒社会背景下的学校休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休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在传媒社会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休闲观和休闲行为受到了传媒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学校的休闲教育,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传媒的正面中介作用,充分利用积极的社会休闲观来化解传媒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真实的休闲生活世界,重建学校休闲教育目标并探寻更为有效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人类天生是故事的叙说者,人类生活在由故事所建构的世界中,故事是人类的意义栖居之所,就此意义而言,故事对人类自身具有本体论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关于我们自己的个人史,都有我们自己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使我们能够解释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将会被引向何方。我们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方式就是讲述一个有关我们自己的有意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人类天生是故事的叙说者,人类生活在由故事所建构的世界中,故事是人类的意义栖居之所,就此意义而言,故事对人类自身具有本体论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关于我们自己的个人史,都有我们自己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使我们能够解释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将会被引向何方。我们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方式就是讲述一个有关我们自己的有意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作为研究<说文>的一部分,徐锴改订形声字,一方面,有不明古音和文字观上偏重字叉轻视字音的因素,尤其是文字观上的影响是其主要方面;另一方面,他纠正了<说文>误析的形声字,部分改订对揭示形声字声符表义有积极作用.就其影响而言,其改订意见被徐铉采纳,成为通行的大徐本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人类的自我认识与哲学的核心问题人类认识自己已成为人类思想的最高目标.卡西尔曾对这一点评论说:“在对宇宙的最早的神话学解释中,我们总是可以发现一个原始的人类学与一个原始的宇宙学比肩而立;世界的起源问题与人的起源问题难分难解地交织在一起.”①从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来看,古希腊哲学中的向自然宇宙的探究并不是纯粹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而是人的自我认识的一部分.当人类的哲学意识萌发时,人类必定观看周遭,确定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在这里,认识自然的目的就是认识自己②.使希腊哲学真正转向人类学的是苏格拉底.在他那里,哲学唯一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他所知道的以及他全部探究指向的就是人的世界.他曾说:“一个人还不能认识他自己,就忙着研究一些和他不相干的东西,这在我看来是十分可笑的.”③苏格拉底相信,只有坚持不懈地认真审视自己,审视别人,审视人类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对人的洞察.苏格拉底促使哲学第一次转向了人的美德、智慧和灵魂之善,从而开创了古典人文主义的先河.苏格拉底的问题和方法,经柏拉图思想的传播,在人类文明历史中留下了它的绝唱.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人们对情境的逐渐重视,在西方发展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趋势,即研究的生态化取向.1979年,Bronfenbrenner提出,发展心理学有必要从一个更广的情境观点出发去研究人类发展.他强调,如果我们不理解对儿童发展产生作用的每一个影响因素,我们就不能够理解儿童发展.所以,尽管人们逐渐认识到学校在儿童的认知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关于学校教育情境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也有许多流派,但是从整体观点出发,把学校理解为一个整体的特殊人工生态环境还是不够的.为此Eccles和Roeser总结了学校效应(school effects)的更加整合的观点提出一个学校教育情境的描述性模型,①参见图1,把学校环境理解为具有多水平交互作用的复杂的组织.以下简要介绍这一模型.  相似文献   

18.
希伯来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之一,生动地反映了该民族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历史,展示出希伯来人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广阔生活画面和精神风貌,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人类早期文明的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有宗教、律法和文学三个方面,本文试从这些方面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9.
1.关于教育的理解:《现象学与教育学》的刊头中写到:“教育的本质是我们与处在教育关系中的儿童、青年或长者之间的生活方式。”现象学教育学寻求对生活、对世界的直接体验,他们认为“现象即经验,因此现象学意味着研究经验”。体验到的经验是最值得注意的。经验源于生活世界,因此必须重返生活世界。 2.关于知识观:现象学教育学把知识理解为一种动态过程,认为要通过体验和理解、能动地构建才能形成知识。儿童要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生  相似文献   

20.
本杰明·S·布卢姆,生于1913年,是当代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他曾担任教育研究协会的会长和国际教育评价协会评价及课程专家。他的代表作有《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布卢姆提出的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学的理论,曾经被列为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影响很大。本文只根据仅有的一些材料就他的学校教学理论作粗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