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说当年姜太公在河边钓鱼,所用的鱼钩是直的,上面也没有鱼饵,而且,鱼钩离水面居然有三尺高。人们都觉得姜太公这样钓鱼很奇怪,可姜太公却说:“这叫愿者上钩。”于是,便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歇后语。如今,姜太公又要前往河边垂钓了,不知他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钓鱼呢?这天,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姜太公头戴草帽,端着一盆清水,往河边走去。这时,一个同村的小伙子迎面走来,他热情地和姜太公打招呼:“您这是上哪儿去呀?”姜太公笑着回答:“天气这么好,我去河边钓鱼。”小伙子上上下下地打量姜太公,也没发现他带鱼竿之类的东西。小伙子…  相似文献   

2.
垂钓人生     
垂钓,也许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垂钓,是人和鱼的对峙,是耐心和智慧的较量。钓鱼之乐,在满怀期望的等待,也在不可预知的悬念。大多数持竿静候者,向往的是鱼儿上钩,但也有一些垂钓者,钓翁之意不在鱼,而在其他。西周时候的姜太公,八十高龄,垂钓渭水,银须鹤发,引人注目。更可奇怪的是,他用的是直钩,没有鱼饵,且悬离水面三尺,如此钓鱼,看来只有“愿者上钩”了!小时候听姜太公钓鱼的故事,觉得匪夷所思。长大后,懂得了一些历史,才知道姜太公钓鱼用意所在,他通过这种奇怪的钓鱼方式,表明心迹,向朝廷暗示自己的政治抱负,钓鱼之举其实是一种作秀式…  相似文献   

3.
当心姜太公,别被他钓了鱼 QQ钓鱼是指别有用心的人仿造腾讯官网页里,在页面上提示用户输入密码,从而窍取真实密码的行为。这里将详细揭露“姜太公”是如何钓鱼的。  相似文献   

4.
我的进退观     
一直以来,进与退就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人们在进与退的选择上也往往是备受煎熬。姜太公的垂钓,钓来了周王;相比他的心有所冀,心有所待,庄子的垂钓则是超脱于尘世之外,浮游于天地之间。  相似文献   

5.
    
一竿竹· 伸向天空」一{ 在银河黑垂钓 而银河里的鱼- 已被那个名叫姜太公的老杀钓去 (呵!他早已将直勺变成弯匀) 因而,只留下那些鱼卵散落成旱 最终,竹被人们捆绑成排 放到河里,随波飘荡. (指导老师:‘伍常福刘银‘叶) 天空钓鱼,竹为钓竿,星星成 了鱼卵—可爱极了!二肠耀里 三.4竹@彭升$湖南新化县白溪镇何思中学  相似文献   

6.
智力星球     
推理河嘎子爱钓鱼。有一天,有人从他身边走过,见他一本正经地在垂钓,就问:"嘎子,你今天钓了几条鱼?"嘎子调皮地回答:"我钓了6条无头鱼,8条半截鱼,9条无尾鱼。请你算一算,一共几条鱼?"智力星球  相似文献   

7.
人间一直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正因为是“愿者上钩”,姜子牙姜太公每年最多只能吃到两条人间的鲜鱼。最近,天庭正要举办王母娘娘120岁大寿,邀请所有神仙参加。姜太公正为这事犯愁呢!他想:送什么给王母娘娘呢?他左思右想,最后决定送一条人间的鲜鱼给娘娘。于是,他带着他那特别的鱼竿,来到了凡间的一个鱼塘边。鱼塘里的鱼不时地把头伸出水面;有的“扑通”跳出水面,然后缺氧而死;鱼塘里还漂浮着许多死鱼虾。原来蓝蓝的水面,现在变得肮脏不堪。看到这一幕,姜太公感到奇怪,心想:我去年来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变成这样…  相似文献   

8.
覆水难收     
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称姜太公。因先祖封于吕,又名吕尚。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姜太公曾在商朝当过官,因为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弃官而走,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为了取得周族的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经常在小河边用不挂鱼饵的直钩钓鱼。姜太公整天钓鱼,家里的生计发生了问题,他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离开他。姜太公一再劝说她别这样做,并说有朝一日他定会得到富  相似文献   

9.
酷比科技     
《少年科学》2013,(5):1+3
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可普通人才没有姜太公那么好的闲情逸致,我们钓鱼当然是渴望更多的"战利品"——活蹦乱跳的鱼。这款鱼群定位声呐球便是为钓鱼爱好者量身定做的"秘密武器"。它可以探  相似文献   

10.
痴文痴画     
一朵荷花,漪的遗忘里。独自开在荷叶的睡眠上,涟真钓者无名,他的目的在鱼,假钓者却能出大名,如姜太公。痴文痴画@彭国梁 @何立伟  相似文献   

11.
爱屋及乌     
比喻因喜爱某人而连带喜爱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周武王在攻克商朝都城朝歌、建立周朝后,问军师姜太公:"怎样处置商纣王遗留下来的人?"姜太公说:"我听说,如果爱一个人,就应兼爱屋上之乌(连带爱上他屋上的乌  相似文献   

12.
知足的境界     
<正>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说,有一次,他到西班牙旅游,在一个风景旖旎的小岛上,他看到一个老人在垂钓。那个地方实在美极了,就连海水也澄碧到可以一眼望到底。然而,让他感觉蹊跷的是,老人钓上来的,都是很小的鱼儿。"老人家,远处不是有更大的鱼吗,为什么偏偏只钓小的上来呢?"老人微微笑笑,回答了一句让他久久不能忘怀的话:"够一顿早餐就好了,多余的东西,再好,我也不需要。"  相似文献   

13.
我的进退观     
一直以来,进与退就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人们在进与退的选择上也往往是备受煎熬。姜太公的垂钓,钓来了周文王;相比他的心有所冀,心有所待,庄子的垂钓则是超脱于尘世之外,浮游于天地之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两大文化体系——儒家与道家,一个强调入世,一个强调出世。陶潜“性本爱丘山”,却也曾“误落尘网中”,当他高吟“归去来兮”时,喜悦的背后是一双多么无奈的眼睛,不知他饮酒赏菊时会不会想起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进与退,皆非其愿,却又皆出其愿,他在进与退的挣扎与抉择中树立起一个典型的形象,后世的诸多文人,无从不其身上寻找失落…  相似文献   

14.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人会钓鱼,不稀奇,鱼会钓鱼,真新奇!而且,会“垂钓”的鱼儿还不少,最响当当的就数[鱼安][鱼康]鱼了。  相似文献   

15.
关于姜太公归周的过程历史上并没明确的记载,各家说法不一.本文对各家说法进行考证,归纳为垂钓说、屠于朝歌说、太公自归说,并对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小儿垂钓     
新构思:1.小儿赵钱孙为治奶奶病学钓鱼。2.为钓鱼找到好位置。3.三位路人分别向小儿问路,小儿三次“相告”。4.小儿钓上大鱼治好奶奶病。“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吓得鱼惊不应人。”一个头发散乱的小孩子,在河边学钓鱼。他叫赵钱孙。他奶奶得了病,一个郎中说药引子是一条大鱼。他爹娘又不在家,他便自己学着钓鱼。钓鱼要找好位子。他先是坐在水边,可以看见鱼又可以看见竿。他又想,离鱼这么近,鱼要是看到他不就不上钩了吗?他于是就躲到大石头后面去坐,可又想,这里鱼看不见我,可我也看不见竿和鱼,鱼上了钩也不知道呀!…  相似文献   

17.
过年了,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喜欢在屋门、窗户、箱柜、水缸、粮囤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表达“迎春接福”之意。 关于民间贴福字,有不少有趣的传说,一说是姜太公封神时,他老婆也要请封,姜太公说:“你到我家来穷了一辈子,就封你为穷神吧!”老婆不高兴了:叫我蹲在啥地方?”姜太公说:“有福的地方都不能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儿垂钓>一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本诗叙写初学垂钓的稚童天真可爱,勾勒了一幅生动、有趣的"小儿垂钓图",尤其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小孩钓鱼日寸的专注,一副干正事的派头,一副行家的模样.  相似文献   

19.
姜太公钓鱼     
兰锦辉 《作文大王》2023,(11):28-29
<正>姜太公年轻时就很喜欢钓鱼。有一天,年轻的姜太公正在钓鱼。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姜太公还没缓过神来,就“扑通”一声,掉在了2023年的大马路上。姜太公看看四周,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认识的。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一辆汽车从远处飞驰而来。姜太公哪见过这玩意儿,他瞧见这玩意儿里面有人,还以为是吃人的怪物呢!姜太公大叫着:“怪物吃人啦!快跑啊!”  相似文献   

20.
一位老翁在河边垂钓,两个年轻人走来,都非常羡慕老翁渔篓中闪耀金光的大鲤鱼,其中一个聪明人说:“老丈,您的鱼太好了,我想得到它。”于是老翁将金色的大鲤鱼送给了他。另一个愚钝的说:“老丈,您的渔艺太神了,我想得到它。”于是老翁让他坐下来静心学习垂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