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是酒的故乡,更是诗的国度,酒与诗都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岁月的流逝中,酒与诗不断交织融汇,相互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中国文学史由此而形成别具一格的诗酒文化,诗人与酒的复杂而深厚的情缘,诗与酒的完美结合,吟酒诗独特的艺术特色都是这种诗酒文化的集中体现。 (一)酒与诗人的生活 历代中国大诗人与酒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汉代曹操“对酒当歌”(《短歌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嵇康、阮籍在沉醉中留下万言大作,唐代李白更是诗百篇皆因斗酒之功,被称为酒仙兼诗仙,张旭是“三杯草圣传”,戴叔伦则是“每因一樽酒,重和百篇诗”,到宋代,显贵晏殊也是“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甚至女流之辈李清照也“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险韵诗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又是一个酒的国度,美酒与好诗如胶似漆融于一体,创造了中国诗与酒的文化史。诗人们或以诗酒解愁,逃避现实的苦难;或以诗酒自娱,沉溺人生的享乐;或以诗酒寓怀,感慨生命短促的悲凉和无奈;或以诗酒为志,实现人生别样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酒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文化,与浪漫主义诗歌的结合形成的狭义文化是本文关注的焦点,而结合的产物——酒诗有着丰富的含义。喝酒能使人快乐,通过对比酒诗中"畅饮"与"狂饮"来探讨中西方酒文化的不同,也促进了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在白居易一生的交友中,除元稹与刘禹锡外,崔玄亮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他是白居易的四位执友之一,透过白居易写于他的诗,可以看出他们是真正的诗酒朋友、艺术知音。  相似文献   

5.
以诗仙著称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与诗和酒都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正是促成李诗豪放风格的内在趋动力。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其逍遥境界,象一股涓涓细流从李诗中淌过,可以说构成了李诗飘逸的意境。细读李诗后不难发现,李白对月情有独钟。李白离不开酒,更离不开月下喝酒的幽韵之境。李白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月亮意象。从  相似文献   

6.
酒自出现以后,就与文化密不可分。文章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文化维度对比中西酒文化,发现二者在起源、种类、酒器、酒德、酒礼、酒功、酒诗以及酒政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化主要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了解差异并追根溯源,是促进中西酒文化交流发展,推广中国酒文化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酒文化:国学与传统艺术之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和音乐之深层关系与酒文化有不解之缘。古时琴棋书画诗酒花并称,书尤其和诗画相类,都是文人雅士借以传情达意的工具。古人常喜酒后作书,使得酒和书法天然相洽。综观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史,音乐和酒有很深的渊源。先秦时期,诗、乐、舞三种艺术形式合为一体,其中有很多内容直接涉及酒,有些创作也离不开酒神精神。中国酒文化与西方酒文化精神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酒文化代表的是中国自我身份的独特认同,同时代表了国人潜在的独立文化认同意识,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民众精神和酒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唐诗与唐人小说的发展并不同步,但唐人小说中拥有大量的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进入小说的机率越来越高,小说中诗歌与唐诗发展的风貌愈益相合.唐代诗歌与小说用诗的流程嬗变有着明显的可比性.从"四期说"的角度比对唐诗与小说的用诗,初唐诗坛因中有革,小说用诗低迷.盛唐诗坛呈现鼎盛之态,小说用诗出现俗诗短章.中唐诗人探索求新,小说用诗与唐诗和谐融通;晚唐诗坛出现衰退之象,小说用诗逐渐繁富.  相似文献   

9.
郝经和方回作为元代追和陶渊明《饮酒》诗人的代表,其诗歌都是借和陶诗的形式浇自己之块垒。但由于各自人生追求以及生活境遇的不同,在对诗酒生活的描写、对功名节操的态度以及对陶渊明精神的取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了陶渊明《饮酒》诗对元代诗人多层面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存先秦至唐五代悼亲诗共73首,总体数量不多,其中悼宗亲诗较多而悼妻亲、外亲诗较少.悼宗亲诗有悼父母诗、悼祖父母诗、悼子女诗、悼兄弟诗、悼叔诗,大多写得情深意切、哀怨动人,而悼妻亲、外亲诗有悼舅诗、悼表弟诗、悼甥诗、悼姐夫诗,在情感上略逊一筹且略微呈现出应酬的倾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宗法制、父权制社会男尊女卑、注重父系血缘关系使然.悼子女诗在悼宗亲诗中比例最大,其原因在于中国人重视子嗣的传统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如果把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比作。一座奇妙无比的宝库,那么酒文化就是埋藏在鲜为人知的地层深处的一颗明珠。内蕴丰厚、历史悠久的中华酒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且不说别的,只要看一看涵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就足以让人惊叹不已。早在《诗经》中就有许多以饮酒为题材的诗篇。可见,酒与诗从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这里开始,历代文人雅士大都与酒保持着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在魏晋时期,好饮成为一种名土风度。因此,这时就产生了许多为后人所景仰的酒中圣贤。“竹林七贤”正是以其共同的对于“杯中事业”…  相似文献   

12.
何良俊在文中是一个符号,他代表的是明嘉靖中后期活跃在南京附近、经常诗酒唱和的一批江南文士,被称为金陵六朝诗派或"金陵社集诸诗人"(钱谦益语).这批文士生活环境相近,人生意气相投,诗文风格相似,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吴承恩在嘉靖三十三年后编入南京国子监坐监的数年间,参与了这批文士的若干活动,形成了一段独立的人生体验.把吴...  相似文献   

13.
苏轼与酒、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之于酒、茶最重要的是淡化和超越其物理作用而重在其精神性.他于酒中求真、求适、求至乐,真得酒中之趣;他于茶中求得一种清醒、清雅、清适而又清高的君子高人之品格风度,深得茶中三昧.苏轼以儒释道思想为底蕴,赋予酒、茶以深厚的文化、审美意味,鲜明地表现出他的高风绝尘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4.
自负其才的李白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努力进取 ,但理想难以实现 ,潜能无法发挥 ,使他产生了对人生、对生命的缺失性心理体验。从他的酒诗入手 ,可展示诗人不为人知的那份孤独、愁苦和无奈 ,获得一个对诗人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以通俗浅近为特色.过去论者较多地着眼于梵志诗的通俗化、语体化,而对其诗的使事用典却很少论及.梵志诗“不守经典,皆陈俗语”(《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原序》)凡已成为定论.然读梵志诗不难发现,所谓“不守经典”说并不可靠.使事用典在梵志诗中并不罕见.对此,我们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也无须囿于《原序》的成说再不作科学的探析.基于此,本文拟对王梵志诗的用典特色作初步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对梵志诗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精心于诗歌意象的创造,使其诗具有高度的思想与艺术价值,从而跻身于中国古代大诗人之列。通过立意选象,其高峻的人格和洒落的胸怀也得以完美的彰显。酒的意象在陶诗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展示了诗人生活的全部底蕴,以及对生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唐代侠风炽盛,成为侠文化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加之唐代是近体诗的成熟期,因而这一特定时期的唐人咏侠诗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咏侠诗发展史上的一座艺术高峰.<全唐诗>中收有300多首咏侠诗,从诗人的审美理想、艺术创作的独特性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等方面,充分反映了唐人咏侠诗的魅力所在,也体现了诗中文人的时代精神、独特个性以及巨大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8.
曹春华 《阅读》2011,(5):18-20
阅读是什么?她有诗的细腻,酒的甘醇,情的回旋,心的激荡……个中滋味,无与伦比。这正如美国作家毛姆说的:"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我们热爱阅读,就在于阅读能产生一种打动心灵的力量,这种力量震憾着我们,警醒着我们,也感动着我们。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是抒情诗的发达。这些即兴式的抒情短章的创作,多在饮酒的环境中进行,它们记录了作者平日积累于心底,经酒精刺激徒然爆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的人生感受。本文从文学史中有关的生动的作品和史料中,具体描写了这一段千古诗酒风流,寻绎不同时代不同个人诗酒因缘的不同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中国酒文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20.
臧明艳 《阅读》2023,(35):14-15
<正>中唐时期,中国诗坛继屈原、李白之后,又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就是被誉为“诗鬼”的李贺(790年—816年)。李贺为后世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雁门太守行》)、“雄鸡一声天下白”(《致酒行》)、“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千古佳句,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