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金宝 《军事记者》2011,(11):28-29
我从2003年初分管《解放军报》老干部宣传专版至今,已经快9年了。在这个岗位上,我结识了许多老前辈,获得了许多人生感悟。盘点近9年的点点滴滴,让我对搞好老干部工作宣传有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从香港回北京近两年,孙文杰明显老了许多。“说实话,是否赴京工作,我是有过思想斗争的。因为在香港我早已得心应手,对市场经济的一些作法游刃有余;但回来却有许多陌生的东西,内地国有企业的困境我早就有所耳闻。”  相似文献   

3.
我在报社工作了将近四十年,当过采访记者、戏剧评论员、特写作者、小品文作者、秘书处工作人员、部主任和编委会委员。我和许多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既有过许多困难的探索,有过欢乐,也有过许多误解。现在,思考着莫斯科大学毕业生B·维特罗夫的来信、我想和年轻的同行们交换一些可能是不无争论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当了记者后,我结交了许多作者。他们不仅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而且给我不少的教益启迪。随着和他们交往的加深,我愈来愈感到,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5.
余皓明 《今传媒》2005,(8):54-55
做了多年的编辑之后,我于去年开始转为教书——教学生如何做编辑。我教的具体课程是《书刊编辑实务》。不用说,多年的一线从业经验当然可以为我讲课提供许多便利,但我还是有点担心。因为,做编辑是一回事,讲编辑实务课又是另一回事能做并不等于能讲。而且,据了解,许多开了这门课  相似文献   

6.
学会坚韧     
洪武 《新闻界》2003,(1):64-64
我在学校读书时就爱好写作,参加工作后便一直业余为报社写稿。这中间,有辛苦,有烦恼,几度欲“洗笔不干”。每每于此,我便想起一位老编辑的“看准了就坚韧不拔地干下去”这一句良言,又振作精神,苦其心志,磨炼坚韧,奋笔如初。44年过去了,一万六千多天哪。我手中的笔,从青年握到老年,可算从未中断,越写越有劲。坚韧,虽然使我熬了许多夜,抽了许多烟,耗了我许多纸,受了许多冤,但它更给我几多欢乐,几多欣慰。如今,我这个当年仅有中专文化又从未经过新闻专业培训的“门外汉”,不仅能写新闻,还会写散文、杂文等多种文体,每…  相似文献   

7.
郭梅尼 《新闻实践》2002,(12):33-38
记者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记者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这一句话,是我走了许多弯路碰了许多钉子才体会到的。我1953年6月份调到《中国青年报》当记者,整个武汉市就我一个人,这么大一个地方到底写什么?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讯报道逼我刻苦学习.使我学会调查研究,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  相似文献   

9.
掌心朝下     
大学毕业那年,我跑了许多家人才市场,多次碰壁后,我再也不愿意出去找工作了。父母不忍心说我什么,只是暗暗叹息。不久,父亲下岗了。为  相似文献   

10.
我这么说     
我是《新闻爱好者》的一位经常性读者,每一期都要认真地翻一翻。我们之间是通过好几个“渠道”沟通的。首先,我是个新闻工作者,干一行必须爱一行。爱好新闻者自然也就热爱《新闻爱好者》。而且也确是开卷有益,不只看到了同行们的新论,也感到了许多我所熟悉的通讯员朋友的奋发。常给我许多启发和鼓舞。  相似文献   

11.
家里添了电视机,的确有了许多快乐.刚开始那阵,一家人早早坐在电视机前,守着看一个个节目.渐渐地,我就有了“累”的感觉.我的业余爱好是“爬格子”,看电视的愿望是多欣赏一些好的文艺节目,尤其想看看电视剧.可许多时候,我眼巴巴坐  相似文献   

12.
我有幸与《新闻与写作》结下了志同道合的好缘分,有许多文章令我深长回味,常看常新。她是我工作中的好帮手。我原是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13.
感悟敬业     
2006年3月,我拿到最想要的那个offer——《解放日报》人事部与我签了合约。8月1日,我结束了长达19年的学生生活,开始了第一年的记者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经历了好几次转折,从学生到社会人,从特稿记者到民生记者,从"高屋建瓴"到"一地鸡毛"。每一次报社都给了我许多支持和鼓励,也给了我许多机会。然而,最初三个月机动部的工作生涯,则是在我新闻生涯中最关键的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机动部记者的采访精神,让我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4.
爱着你的爱     
四年前,当我大学毕业到了新疆边防总队阿克苏边防支队时,与你——《军事记者》一见钟情。三年后的今天,经过了许多风风雨雨的我,对你的爱更是无怨无悔。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0年5月,我被支队派出去到乌鲁木齐参加总队培训,我无意中在办公室看到一本《军事记者》。我反复地品读着上面的每一篇文章,被深深地吸引。在刚到支队的日子里,有你相伴,我的生活充实了许多。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开始把自己的军旅感受偷偷地尝试着写出来。派出所教导员张吉蔡知道后,专门为我订阅了6份报纸,并为我创造了报道写稿的各种便利条件,使我成为了一名业余通讯…  相似文献   

15.
硕良同志:答应了你的约稿,转身我就后悔。这文章写不出来。当然,零碎的感想还是有的。中国出版成就展引起了轰动,我怎能无动于衷?7月12日晚上,新闻出版报设宴招待各参展团的负责人,我应邀出席。一时高兴,我即席讲了几句话,全文如下:“我是自动上来祝酒的。很感谢芬之同志盛情邀请我参加今天的晚宴。这是难得的聚会。我现在同大家见面的机会少了。今天很高兴,见到了许多老同志,又见到了许多年富力强、精明强干的中青年同志。明天开幕的中国出版成就展,是咱们出版界的盛大的节日。现在你们是场上的运动员,我是啦啦队。因此我的祝酒辞是:为中国出版事业,加  相似文献   

16.
学步一得     
人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小时候,我羡慕作家,艺术家,却从没想到自己也会“舞文弄墨”。可不到十六岁时,《北京文学》发表了我的处女作《工业气压》,却给了我勇气和信心。尔后,我又和妹妹合作发表了中篇小说《恰同学少年》,并获得“《当代》文学奖”。我感到高兴,但更多的是惶惑。我需要加倍刻苦努力,而不可希冀天赋与运气。我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中学六年的生活历历在目。记得刚上初中时,许多事情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我疑惑不解,便把这些飘忽的思绪零零散散地记在日记本上,以期得到解脱。在我上小学时,课外活动很多,我学木琴,做  相似文献   

17.
孟荣 《军事记者》2009,(5):69-69
休假归队,我第一时间来到收发室。看着收发员为我专门保管的《军事记者》,闻着阵阵墨香,我的心顿时踏实了许多。仔细算来,我养成阅读《军事记者》的习惯已经有10年了。  相似文献   

18.
长期与文学打交道,给我这样一种印象:许多文学大师都是心理描写的专家,许多文学作品都有着出色的心理描绘。因此,我想,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一定是很有意思的。同时我希望能看到一本比较好的《文艺心理学》,可惜一直没能如愿。最近,见到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心理学》,总算满足了我在这方面的渴求。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民意集纳功能的建设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的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  相似文献   

20.
我过去长期从事新闻工作,许多新闻界前辈曾经在多方面给予我帮助,三年前不幸病逝的邵宗汉同志,就是这些前辈中的一位。宗汉同志是国际新闻社(简称国新社)的创始人之一。国新社于1938年由周恩来同志授命创办,团结了许多进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