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观其  焦少梅 《青年记者》2012,(24):18-20
道德问题都是现实问题,一是因为,现实的问题激发人们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和质疑,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道德评价来自现实。二是因为,道德状况的变化,也来自现实。如马克思、恩格斯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为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一、创新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高等学校是一个人才培养的基  相似文献   

3.
"草根"一词一度是人们生活中的人们词汇,广泛的使用,草根化一词反应人基层人们的自我关注,人们喜于接受"草根"话的人、事、物,甚至是文化。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电视新闻也逐步的关注人们的视角,显现出"草根化"倾向,本文试解读电视新闻的草根化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此倾向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大众传播媒介;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气象信息是人们日常不可缺少的重要资讯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静态阅读时间被碎片化,纸质阅读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被打破,"途书"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人们推崇的一种阅读方式。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的载体不断出现,帮助人们实现"在路上的阅读",带给人们一种学习娱乐的新体验。论文探讨"途书"带给人们的好处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音乐资讯节目作为一枝独秀赢得了人们的欢迎,它结合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满足人们的欲知心理,形成发布文化娱乐、信息,并带有搞笑、煽情、休闲的娱乐形式,营造轻松的气氛,在人们紧张的工作之余获得休闲的好方式,满足当前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展现了音乐资讯节目的娱乐魅力。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音乐资讯节目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出版的图书、期刊迅速增长,年出版图书从1978年1.4万种增长到9万多种,期刊从900多种增长到7000多种。书刊的影响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书刊对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特别是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刊作用于人们的心灵,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兴趣爱好和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健康有益的书刊在给人知识和艺术享受的同时,给人以启迪和引导,是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书刊传授的知识往往能影响人们的终身。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迫切。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使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预防重于治疗、远离亚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推  相似文献   

9.
人们希望忘记2003年的初春,因为人们不希望生活在被惶恐缠绕的氛围当中。人们无法忘记2003年的初春,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短信、互联网、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一) 软新闻和硬新闻,是近年来才在我国新闻理论研究中出现的两个新概念。所谓硬新闻,是指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盆、关系到人们在社会上的生存,为人们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的新近发生的事实,它一般有极强的时间性。硬新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灾情、疾病等方面的事件。所谓软新闻,是指和人们当前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对人们的生存斗争也并非迫切需要,仅供人们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娱乐身心等的客观事实的报道,这类新闻一般时间性要求不很强。内容包括体育、教育、文化、娱乐、科普以及衣食住行方面的社会新闻等等。软新闻和硬新闻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共同满足着人们的不同需要。但是,由于人类从事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尤其是手机以其方便携带、功能全面的优势,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影响着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进行阅读的重要通道。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极大改变,移动阅读正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主流方式。其中,手机作为携带最为方便且普及率最广的移动终端,满足了大众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的需求,基  相似文献   

12.
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季胜昔在《适应当代人的心理心态》一文中提出:改革广播电视宣传,要注意适应现代人们五个方面的心理需求。其中谈到要适应人们希望广播电视宣传内容包容性增大的心理要求,要适应人们寻求自我价值的心理要求。要适应人们对广播电视宣传包容性增大的心理心态,使广播电视宣传尽可能做到内容博杂、知识丰富、层面多、题材广、风格多样、功能全面。就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目的而言,人们往往不是怀着单一的目的,例如,人们主要不是抱着来受教育的目的,而往往是兼有明  相似文献   

13.
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兴衰的因素中,一定有一些意识和文化层面的东西.观察近二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轨迹,除了人们所关注的趋势把握、战略选择、制度安排、创新意识、经济实力之外,一些决定人们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基础禀赋一定在发挥作用.这些禀赋潜藏于人们心底,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遵守的价值判断标准与行为规则,影响着人们如何把握趋势、确定战略、设计制度、应对变化.这其中,就包括舆论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新闻偶遇是人们在并非积极主动寻求信息的状态下所接触到的新闻,这也是人们在算法驱动数字平台上接触新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人们享受算法技术带来的便利之际,推荐算法本身也饱受各种诟病,如是否导致人们漠视严肃新闻、公共参与消极等。在数字媒体平台上如何吸引用户参与严肃新闻?数字平台通过各种算法机制,控制着用户的信息可见性,以及用户接触信息时的各项线索。研究在MAIN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一项在线实验,聚焦新闻热度、文章来源、标题风格等平台线索,提出了社交媒体平台线索启发人们新闻参与的研究框架。结果显示,平台提供的启发性线索是否高度契合人们的心理,是激发人们新闻阅读的重要因素;信息有用性感知是促成人们进一步分享偶遇新闻的重要中介变量。文章最后讨论了新闻偶遇的“吸引力隐喻”,并为鼓励人们关注严肃新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缩小数字不平等提出了具体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磊  邵媛 《新闻爱好者》2011,(18):60-61
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求,广告设计亦是"以人为本"的设计,人们的消费心理正是影响广告设计的关键,无论是从广告的功能还是从广告的基本要素──色彩、图形、文字上分析,广告设计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只有充分了解了人们的消费心理、了解了人们的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求,广告设计亦是"以人为本"的设计,人们的消费心理正是影响广告设计的关键,无论是从广告的功能还是从广告的基本要素──色彩、图形、文字上分析,广告设计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只有充分了解了人们的消费心理、了解了人们的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发关注身心的健康,自我诊治、保健和养生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切合人们参考的需要,大量的医学保健普及类的图书、报纸专版、广播电视节目以及网站应运出版或开办。以传播医学普及知识、关注人们身心健康为己任的医学科普期刊同样正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项目建设越来越多样化,而应运而生的项目档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项目档案记录了人们生产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它包括科研项目档案、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计划项目档案等等.它们都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人们思想、技术和经验的反映,具有凭证、依据和参考价值,也是重要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一、电子地图的概念据统计,人类活动的70%与地理位置有关,由此各种地图便成了人们“行动”的指南。而以前人们获取各种地理信息则是借助纸质地图,获取的信息量也是很有限的。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机制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便应运而生,此时人们便能借助计算机以多种形式来获取庞大的地理信息量。起初人们只是借助计算机制作简单的地图线划、符号,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的出现,人们便能制作复杂的多媒体数字地图、电子地图。但目前人们对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概念还不十分明确,甚至混为一谈。关于数字地图有两种概念。一…  相似文献   

20.
陆岳 《新闻爱好者》2010,(5):139-139
随着电视的发展,电视给人们带来信息、知识和娱乐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科普片更为崇尚科学的人们提供了精神食粮,成为人们了解知识、探讨科学、传播文化的有效手段。科普片题材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医学、现代科技等方面。科普片主要以画面为表达载体,配以解说文字和音效,给公众带来美的视听享受,使其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