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玉珠 《生物学教学》2007,32(12):15-17
“励志教育”,指立足于学生今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志向,并集中心力去追求的教育。包括为了实现志向而培养健康的志趣,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善于和人合作交往的意志品质等最基本的成功品质的系列教育。目前,中学生的辍学厌学、学习没有动力、心理脆弱,不善于与人交往的现象较为突出,虽然个中原因错综复杂,但缺乏励志教育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搞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优良品质、智慧和卓越才能的综合体现,也是促使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此必须抓住少年儿童时期这一形成创新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机,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鼓励学生去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3.
一、成功要靠夺取成功并非垂手可得。成功更不是奉送的。成功是夺取来的:向困难夺取、向竞争对手夺取、向自身的弱点夺取。这种奋力夺取(包括夺取的思想、精神、态度和行动)的品质,是一种“成功活力”。它是成功教育着力培养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文中简称“夺取”。 1.“夺取”是成功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成功,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归根结底要靠学生自身努力去奋力夺取才能获得。任何其他人是无法取代的。因为学习是一种将客体知识转化为主体认知结构的变革。这种变革只有靠学生主体的活动才能实现。 2.“夺取”是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掘和发挥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价值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价值理性能力,丰富他们的价值情感,激励他们积极的价值信念,并帮助他们将各种价值品质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去开创更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所谓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人格素质和个性品质,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综合性的能力和品质.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从思想教育、智能培养、数学应用问题教学三个方面谈谈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阵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品质得到提升.帮助他们成为自立自强、自尊自信,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去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教育的三要素——教师、教材、学生中,学生处在主体地位.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只是看教师的演讲口才,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真正接受了教师的教育,真正高效率、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所以,了解每一位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教师应进行心理位移,在感情上“接受”每一位学生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托马斯·葛顿在《培养有效的家长》一书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需要感到自  相似文献   

8.
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最基本的是心理素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精辟地概括了语文学习与人的健康发展的关系:“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新的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科教育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品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其次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再次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上精心构思,运用多种方式、组织多样活动去开发学生的智力、培育高尚的情感,磨…  相似文献   

9.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至今,德育为首的学校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大教育家孔子在《大学》中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这个“德”就是要求人们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品质。要养成这些优良的品质,孔子进一步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修好了身,就是做好了人;做好了人,才能做好学问。那么,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做到德育为先,教育好学生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立足班会,正面引导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要把班会作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主战场,精心准备班会上的教育材料。准备的材料不能是…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按预定的标准去“塑造”人、“培养人”、“约束”人,还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说后者更符合人性。教育是通过“流水线”生产“标准件”,还是依据不同学生的特质和现实发展水平去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各具个性的发展主体?应该说后者更符合教育的本义。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承认个体差异为前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为目标的教育,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懂、信、用”,实现知行统一,确是摆在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确定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应该重视两个结合: 1.传授知识和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相结合。乌申斯基说:“在教学中应保持智力发展和道德…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创新意识;②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③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④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成功的创业需要高质量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必须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当今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语文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须从人的培养这个高度去审视、去把握.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语文教育必须以课堂生活为落脚点,把人的培养、生命教育等融铸其中,并由此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要初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及家庭习惯等方面存在许多偏差,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其终身发展.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所以,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可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将来的幸福人生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习惯是由若干次良好的行为积累而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必须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制定良好习惯的培养计划,采取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措施。“从小事做起,让教育无处不在”,便是其成功的培养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道德品质,它包括主动关心的品质和回应关心的品质。关心的本质处在关心者和被关心者的关系中,正是在这种关系中培养起了人的关心品质。学生关心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奠基性的教育工作。在“我—我”关系、“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中培养起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父母、关心老师、关心同学、关心自然和社会等品质。  相似文献   

18.
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往心灵的道路。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而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学会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科学素养是指人的一种综合素养,具有科学素养也是巩固学生“好学乐学”的一种动力基础.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培养出具有科研素养的接班人才.探讨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如何从教师教学科研业务水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带着问题去学习和营造学校教育科研氛围,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等几个方面去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学生问卷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希望老师多笑笑。难道教师不会笑吗?“教师会不会笑”实际上是教育者的一种表现生命状态问题。让教育充满生命气息,首先要培养教师的生命观和生命品质,教师要用快乐的情绪去影响学生。要培养教师在生命状态下爱的教育,认识到“爱”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能力,更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教师要用快乐的思维方式和乐观向上的性格,融入到学校和学生中。情绪是可以传染的。美国落山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本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与一个成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