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朱伟方 《成人教育》2012,32(6):76-77
陶行知作为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摒弃一切外来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积极推行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探索,并创立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其“生活教育理论”即是其中的代表.“教学做合一”是与生活教育理论紧密相连的概念之一,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探索对于我们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代品格教育作为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延续至今.此价值教育形式因忽视外在社会因素,未涉及价值冲突与真实情境,错把价值概念作为教育关键,忽视对于价值原则的思考,异化学生行为目的及未关注学生发展性差异等缺陷而受到批判.“发展性品格教育”作为新形态的美国价值教育,对当代品格教育进行完善,重新吸收不同理论精髓,用发展、全面、动态的视角重新建构品格教育,弥补了当代品格教育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新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而其价值概念和系统理论又是密切相关的,他的价值概念是理解其系统理论的基础,因此对其价值概念的认识在语言学的研究和学习中至关重要。文章分别从概念(所指)、物质(能指)和符号的整体三方面来分析语言符号的价值概念,从而对其形成了这样的认识:语言是有关价值的符号系统。语言价值来自符号系统中语言要素之间的多种相互关系,来自系统中的差别和对立。  相似文献   

4.
一、古代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一)教育思想的概念及特征 1.教育思想的概念 张焕庭主编《教育辞典》:“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于各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概括,它既包括某些教育理论,又包括来自教育实践的经验和观点”;张斌贤、褚宏启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不管教育思想的具体结果采取何种形式(观点、主张、学说或理论),在本质上,  相似文献   

5.
卡西尔——朗格的符号理论在确立“人是符号的动物”的观点上,从符号的功能与结构的角度揭示了语言与艺术的差异,为我们认识情感提供了新的视野。情感概念主要展现的是情感结构中的可感形式,所以情感教育应该通过亲临实践、想象和移情来提高个体情感的感受、体悟与认同。情感教育的重点是让学习者学会辨认情感的各种表达式,通过对情感“表达式”的理解,直接地使自己与各种表达式建立起整体的关系,从而获得情感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帕森斯和教育社会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森斯对教育社会学的贡献集中在一些概念上,如社会化、内化、分配、分化以及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等。这些概念出现在他的一篇重要论文:《作为社会系统的学校班级》中;在《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一书中,对这些概念作了更为详尽的说明。在把学校班级看作一个社会系统的思想理论化过程中,帕森斯把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抽象概念使用。社会系统与人格及文化系统一起构成了行动的三个系统,借助于行动“参照系”,这三个系统在他的理论中得到了统一。行动参照系有三个要素:行为者、行动的情境和行动取向。所谓的行动理论,是帕森斯用以分析活的有机体的一个概念体  相似文献   

7.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通过揭示认识的寄托前提来解决关于认识的“两难悖论”.在波兰尼看来,寄托框架是一切认识活动都无法摆脱的预设框架.“寄托”是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对波兰尼的寄托理论进行考察,对于我们重新审视信念在认识中的重要地位、思考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七十年代国外教育经济学的新理论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部分的教育经济学家摆脱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束缚,提出不同的观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及途径去分析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重新评估教育的经济价值使教育经济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但是“第二代”教育经济学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大体说来,他们的观点可分为三类:筛选假设,社会化理论,及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以下对这三类学说作简单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教育科研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教育科研的概念应该是对其本质属性的理论概括。可以从“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问题和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实践和认识活动”三个方面采深刻理解教育科研这一本质属性,并对每一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0.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皮尔斯在“普遍范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的三个“三分法”等符号学理论观点.通过对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得出结论:我们只有建立以词语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认识具体话语情境转化为词语意义的语用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哲学界主流思想对现代化的成功持肯定态度时,后现代主义却对现代性的合理性进行了反思与批判。面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传统的教育理论受到了挑战。后现代主义对于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教育目的的重新审视;对师生关系的重新考量;对同质教育的合理性批判;对传统课程结构的质疑;对传统教育管理的颠覆。但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去中心”概念等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仅具有“有限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从大众化到普及化——北京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尔.特罗(M.Trow,1926~)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做出重大贡献,最突出的是他在60年代末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将高等教育划分为“英才”(Elite)、“大众”(Mass)、“普及”(Universal)三个发展阶段。这一理论对于国际  相似文献   

13.
从杜威看实践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是美国划时代的教育家,他站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思考教育理论的内涵,立足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同时用辩证的方法透视现象,特别是重新审视教育和学校的社会功能,最终以“经验”概念为核心创立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验的实践性是杜威教育理论科学内涵的基础,杜威所反复强调的正是在获得经验的实践中实现认识与经验的统一,社会和个人的统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杜威教育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其成功验证了实践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这是杜威对我们当今教育理论建设的重要启示,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摈弃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对高校图书馆性质与地位的传统认识,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图书馆教育”的概念,通过对其性质地位、作用基理、基本功能及实现途径的分析,得出“图书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中其他教育所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尽管爱因斯坦自认为在教育学领域中是个“半外行人”,除却自己的“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外别无基础,但是如果我们认识到爱因斯坦不但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富有深刻的哲学探索精神的思想家、一位富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的战士,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他为教育学真理知识的经常更新所出的“一臂之力”及他的这种努力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不失为教育理论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对我们今天和将来的教育实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育定义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菁  王健 《当代教育论坛》2005,(12):102-103
教育原理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在理性的层次上分析、认识并界定教育,从而为教育基本规律的系统揭示与阐述夯实认识的基础。一、从历史角度对“教育”的分析顾明远先生在《对教育定义的思考》一文从历史角度对中外关于“教育”的认识进行了回顾。他先从被大家称为“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说起。夸美纽斯认为,人人具有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但这种子却不能自发地生长,需要凭借教育的力量,“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里面包含着宗教的影响,他认为人的天赋是上帝创造的,知识、德行和虔信三个种子“是自然存在我们的身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公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与教育课题,正在逐步重新进入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视野。这是中国社会与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对于公民教育的认识并不相同。因此基于当代中国的现实,讨论公民教育的时候应当采取什么样的价值立场、秉承什么样的方法论,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要前提。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三个方面:首先,公民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对公民教育的认识应当与时俱进;其次,中国公民教育应当具有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特质,应当反对简单的“拿来主义”:最后,学校公民教育应与和谐社会生活同步建设,反对狭隘的公民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他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20世纪中国教育的瑰宝。随着时光的流逝,生活教育理论愈加显现出耀眼的光辉,以强大的生命力,卓然屹立于世界教育学说之林。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这一理论的主体与基础,“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的展开与具体化。事物都是曲折前进的,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与评价也历尽坎坷。曾经有人说,生活教育不过是国难当头,人民贫困的“权宜之计”,“不合符教育规律”,这种说对生活教育的片面认识与误解,至今并未完全消除。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一份我们民族极为宝贵的教育宝藏尚未充分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19.
“四肢结构”是广松涉《存在与意义》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广松哲学的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理论基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与把握广松涉随处强调的认识世界和实践世界的关系基始性这一理论旨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四肢结构”这一主题,着力从哲学、语言学和逻辑学这三个层面,分别阐明了对胡塞尔“三项图式”的克服是其理论缘起,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其思想源泉,比“是”更深层的规定即“作为”是其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教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固然是“内涵相对稳定与窄小的”专业化概念 ,但更应是关涉着人类“生活样式”之塑造和人生“意义之网”之编织的生活化概念。立足人类“生活样式”塑造和人生“意义之网”编织的文化解读 ,将给我们教育与文化关系的认识提供一个新的支点 ,即文化的教育思考。这一思考 ,不单关涉到教育理念的设定、教育构成要素的文化解释 ,还将推进我们教育文化学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