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国维(1877—1927),清末民初的著名美学家.王国维的境界说,主要是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在《宋元戏曲考》中也有论述.王国维曾致力于康德哲学研究,因读不懂康德的书,转而研究叔本华哲学,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服膺于叔本华哲学,并回过头来,以叔本华主义的目光重读康德.1907年,在王国维思想中发生了一件  相似文献   

2.
叔本华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受主体利益的主体性的制约,都只为主体利益的主体性而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主体的表象,即主体的感觉、经验。它们是主体意识的产物,主体利益的主体性是它们存在的条件,离开了主体利益的主体性它们就不能存在。叔本华提出“世界作为表象”和“世界作为意志”的观点,并由此出发对利益的主体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利益的主体性的基础是生命,利益的主体性是从个人意志出发,利益的主体性是禁欲。  相似文献   

3.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哲学家、美学家。叔本华是悲观的,在许多哲学家都想为这个世界找一线希望的时候,他却教人们放弃生存的权利;叔本华又是精炼的,很少有哲学家象他这样,居然在一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融入了他百分之九十九的思想和生命。叔本华太自负了,自负得非要哲学界以万分惊喜的态度来欢迎这部著作不可,自负得只想以“普遍”为宗旨来阐述“一系列迄今还无人想到过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徐静在《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叔本华的“意志论”浅析》一文中指出,叔本华用“意志”来反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他认为人的本质是意志,意志决定理性。他把世界看成是我们表象里的世界,有人认为叔本华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其实不是,叔本华的表象是一种不同于胡塞尔的现象的用直观把握到的用理念来表现的表象。  相似文献   

5.
叔本华哲学思想初探杨善解叔本华(1788—1860)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意志主义的创始人。他的主要代表作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l9)。在这本著作中,叔本华沿袭西方哲学的传统习惯,探讨了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和美学等问题,创立了一个以现象主...  相似文献   

6.
希腊神话中的狄奥尼索斯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形象,尼采发展了狄奥尼索斯的哲学内涵:狄奥尼索斯的双重本质,象征了世界与人的存在的二元性关系,也揭示了处于生成与毁灭、部分与整体之中的永恒轮回的世界.这不但形成了尼采哲学的特色,还造成了他与叔本华哲学的差别,这种差别集中地体现在二者的意志学说和悲剧理解之上.意志,在尼采那里是多元性和差别性的统一,具有欢乐和痛苦的双重性质;在叔本华那里则是无差别的同一,其性质是盲目的、痛苦的.在悲剧的理解上,尼采认为悲剧的主角和核心是狄奥尼索斯,而叔本华则基本上没有提及狄奥尼索斯.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试图在形上超越世界寻找真理的确定性;古代怀疑主义者则根本否定形上真理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现象界可信,却又无法构成知识的基础。既要寻找经验世界真理的确定性,又要回避超越性真理,胡塞尔于是利用了笛卡尔"我思"作为他的哲学起点,要在现象界建立一个绝对可靠的真理基础,由此他逐渐形成一种与自然科学和传统认识论非常不同的新的思维视角,把意识中的明白给予作为其哲学的绝对起点,从而也形成其现象学极为独特的方法论——把现象与本质都还原到意识领域。然而,当胡塞尔顺着这条路走向本质还原的时候,他恰好走向了现象学哲学起点的反面。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反对把哲学家的作品和哲学家本人的生平联系起来,反而更赞同叔本华在写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时的那种状态——所有的那些东西,仿佛是自己流淌出来的;至于写作者本人,唯一的作用就是执起一支笔,然后服从某种伟大力量的驱使,把一切记录下来[1].他本人虽然被后世尊称为哲学家,但实际上完全无力去篡改自己写作的内容.这些写下来的东西,即使作者本人都不能左右,遑论任何俗世的权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的写作者才配称为哲学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与哲学有同样远景的教育哲学,才可能成为一种有可能对教育做出贡献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9.
叔本华是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他从表象出发,声称寻找到了世界的本质--意志,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他的哲学思想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对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思想,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悲剧意识的增强产生了重要影响。哈代对裘德、淑和艾拉白拉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刻画,深受叔本华意志论哲学的影响。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人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而意志又具有悲剧性,所以人生是痛苦的。哈代小说创作后期,由于受叔本华悲剧思想的影响,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悲剧意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对裘德、淑和小时光老人悲剧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11.
奥尼尔曾接触到叔本华哲学,并对此有相当的了解.十六七岁时,奥尼尔结识了一个叫约瑟夫·甘尼的人,甘尼藏术颇丰,且多是较现代的著作,经他允许,奥尼尔可以在他家里自由阅览.小奥尼尔在甘尼家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书籍,叔本华哲学也在其中.“早上三点,甘尼从城里回家时会发现,尤金正在研读王尔德、叔本华、左拉或德·莫泊桑的著作.”1928年(周年《哥》剧上演),奥尼尔在为本杰明·德·卡瑟利斯的《诅咒!祈应祷文之否定》作序时,写道:“如果这一体系有任何价值的话,它可追溯至叔本华和尼采.”道丽丝·M·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在对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相当熟悉的情况下,奥尼尔才有可能在别人的著作中辨认出二者的哲学思想来.据此,道丽丝  相似文献   

12.
"现代心灵"始终处于怀疑和矛盾的焦虑情绪之中,对一切现实的表象产生怀疑,对什么是真实产生了疑问。伍尔夫和其他一部分作家采用"意识流小说"的形式,通过描写那些对意识主体来说是真正真实的意识内容,来表现这个表象的真实无法确定的世界。伍尔夫认为一个人的感觉和情绪对这个意识主体而言是真实的存在,与此同时,他所感觉到的这个世界是否真实却是不确定的。因此作家始终处于一种对真实感到难以把握的焦虑之中。  相似文献   

13.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为叔本华的代表之作,为我们解释世界本质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由艺术通达解脱之道是叔氏痛苦解脱的重要组成。人何以会痛苦,如何借助艺术解脱痛苦,这些能让人解脱的艺术的审美构成又是什么,上述三部分构成了叔氏艺术解脱的整体。叔本华通过艺术自失缓解人生困境,这是叔氏为解脱之道贡献的方便法门。  相似文献   

14.
叔本华是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他最先举起反理性主义的旗帜,在"探索人和世界的真正的内在本性"、"维护人的价值和使命"的口号下,对欧洲的理性主义传统提出公开的挑战。他把自我意志作为世界的本原或万物的本质,强调个人意志的独立,贬低理性,否定科学。其理论目标就是其悲观主义人生观,因此其悲观哲学几乎成为叔本华思想的首要特征。他的这一理论观点直接导源于其本体论,展现在其哲学的推理过程中,是其哲学思想的最终结论和归宿。文章通过对其悲观哲学的内容分析,揭示了其理论的生成及其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于真理的定义大体有三种意见:一是传统的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二是现行高等院校哲学教学大纲的观点,认为“真理是指正确地反映在人的意识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三是还有的同志认为真理一词“是有两种含义的:一种是客观真理,那是指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种是主观真理,那是指人的正确认识,即科学真理”。(以下简称两种含义说)我们赞  相似文献   

16.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18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也是一切研究哲学的人非常熟悉的一个命题。在我国它被当作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命题一再被批判因而也“臭名昭著”,几乎人人皆知。但在西方一些哲学家那里,贝克莱和他的这一命题受到的待遇却颇为不同。比如德国的叔本华就明确提出贝克莱的观点为哲学作出了贡献。当今人们对孔德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论等哲学流派的研究十分热烈,而这些流派也或多或少受到过贝克莱的影响。尤其是现象学认为:任务物体只有当它成为一个意识的感知对象时它才真正存在。这一观点同贝克莱学说更是一脉相承。这促使我们再次注意贝克莱的学说。  相似文献   

17.
哲学,依照罗素的解释,“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从这段话里,我们感觉到文学与哲学一样,也是“介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一片无人之域”。文学与哲学应当是一对连体婴儿。依柏拉图的看法,“哲学家是一个爱‘洞见真理’的人”。他指出,假设有一个人爱好美的事物,他决心去看一切的新悲剧,去看一切的新图画,去听一切的新音乐,这样的一个人并不就是一个哲学家,而只是一个文学家、艺术家,因为他只不过爱好美的事物,而哲学家则是爱着美的自身。仅仅爱美的事物的那个人是在做梦,  相似文献   

18.
生存意志论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部分.在西方哲学史上,叔本华第一次把意志提升为哲学的首要范畴,并将它与理智完全对立起来,把意志看成非理性的世界本体.就此而言,叔本华开了现代西方人文哲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张岱年先生在他写于三十年代的《中国哲学大纲》中,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可贵的,适当的"和"有害的,该排弃的"两方面,作了一分为二的剖析,其中一点说到:"中国的人生思想,因过于重'理'.遂至于忽'生'.无见于生之特质,不重视生命力的或活力之充实与发挥.生命是一种力量,而此生命力必须培养扩展,然后始有良好生活可言.如活力衰薄,则一切德行都是空虚,中国哲学对于此,甚为忽略.西洋人  相似文献   

20.
叔本华从其意志论哲学出发,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表现为无止境的欲望与冲动,因而,人生是痛苦的,艺术可以展示使人沉醉于“自失”的境界,忘记意志的存在。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前提,认为审美存在的必要性在于悲剧性,这是两个人在意志论美学中的合唱,也是变奏之所始。叔本华从肯定艺术始,终于否定人生。尼采则肯定艺术进而肯定生命!然而尼采表面的乐观并没能掩饰住内心的失望, 他发出的最后的哀鸣把他带回到叔本华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