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划设计网络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互联、单一、高效、实用、安全的网络。然而对网络的要求很多,比如:经济性、拓展性、开放性、安全可靠性、适度先进性,等等。因此,一个良好的网络的规划设计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人们衡量网络标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少同志对如何办好乡镇的、企业的、学校的、街道的有线广播、有线电视,怀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隆莉的《试论我国社区广播电视》,可能对开拓这方面的思路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胡漪 《图书馆杂志》1996,15(5):63-63,17
人活一世,草长一秋,目的为何?意义何在?生,究竟为的什么?死,怎样才能“死得其所”?上天安排人来到这个世上,短短的数十年间,应该怎样过才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呢? 我,一名90年代的青年,一位普普通通的图书馆工作者,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种奉献,是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的奉献,也是对父母、对爱人、对朋友的奉献,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忠于职守,尽心工作,小的方面来看,就是对家庭负责,真诚待人。  相似文献   

4.
出版企业的产品对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理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本文运用相关利益者理论,从出版企业对政府(股东)、对读者、对员工、对商业伙伴、对社区与环境的责任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版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推进我国出版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台湾大学生接触大陆新闻的情形与对大陆事务的认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依据阅听人研究、媒介使用及认知、态度等文献的参考资料为主,调查台湾的大学生接触大陆新闻的情形,对大陆事务的认知程度等。文中的大陆新闻以2003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两会(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选举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新闻,以及世界博览会举办地点等新闻为例,以问卷调查法及内容分析法,探讨台湾大学生获取大陆新闻的情况,以及对大陆的整体印象。研究发现如下: 一、部分人口学变项会影响受访者对大陆事务的认知和对大陆的整体印象。 二、台湾的大学生获取大陆新闻的媒介管道主要来自电视,其次为网络。 三、台湾的大学生对大陆事务的认知程度普遍不足,有偏低的情况。 四、大多数台湾的大学生对大陆新闻兴趣不高。 五、台湾的大学生多半对大陆的整体印象不太好,认为最需要改善的是人权或民主。 六、对大陆新闻越有兴趣者,对大陆整体印象也越好,认知程度也较高。 七、对大陆的整体印象较差者,越认为台湾的媒体过度美化大陆新闻。  相似文献   

6.
舆论,是公众对社会上某一事态、某一人物、某一重大问题的倾向性意见及评议。舆论对社会上发生的某一事态或欢迎、或抨击,对某一人物或拥护、或反对,对某一问题或肯定、或否定,往往反映出人心的背向。因此,舆论的动向,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封建时代,那些  相似文献   

7.
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改变着中国的舆论传播生态和言论生态。本文旨在分析微博传播的特点,并阐述其对言论生态的影响。由于对微博的褒扬者众,对其信息传播的迅速、对管制的突破、信息的海量和多元、传播的便捷与互动、凝聚公民社会的力量、突发事件中对真相的追问等等,都有诸多论述,本文则更多地从批判的角度分析常态下的微博,归纳其传播的十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入世”,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也必将对我国的媒体产生重大影响。从中国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来说,由于中国媒体正越来越多地脱离了政府财政的支持,主要靠广告等市场化的经营收入生存和发展。在非政治领域,媒体更类似于一般性的市场主体——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只看到对“入世”的报道责任而不研究它对自身的影响,认识上是有偏差的。另外,新闻单位有可能在投资、物资、人才等方面吸收一些外来的东西,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不考虑今后的对策,是一种极其有害的“近视”。“入世”对媒体非政治功能和属性的冲击传媒具有四个基本的功能和属性:即政治的、信息的、文化的、商品的(梁衡,1996年)。政治方面,涉及立场、观点、思想、方向、大局,它要对社会对人民负责。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坚持四项基  相似文献   

9.
2012年1月3日,美国大选正式拉开帷幕,两党候选人逐鹿白宫。共和党候选人米特·罗姆尼这个名字随着大选的进行家喻户晓。两位波士顿环球报资深记者客观、公正、深刻的描写,那个在演讲台上西装笔挺、侃侃而谈、运筹帷幄的总统候选人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从大家族到小家庭,从信仰到爱情,从商场到政界;从"富二代"坚守四年爱情终得娇妻的浪漫故事,到"官二代"受父亲影响弃商从政两次挑战白宫的曲折历程,从忠诚的摩门教徒异国传教的艰辛,到挽救2002年冬季奥运会的荣耀,一个真实的罗姆尼就这样在作者的笔触下栩栩如生,没有夸张的言辞,也没有偏向的表达,书中可以看到的却是一个对信仰忠诚、对家庭宽容、对爱情坚贞、对事业果断、对朋友仗义的好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评论》2010,(9):98-98
对于当前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进行反思和探讨。本书中不同地区、不同身份、不同党派、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士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阐述了此次世界性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原因,对资本主义及其理论的挑战,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并对后危机时代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2012,(9):63
巴晓芳的新著《传媒的文化脚步》于2012年5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对媒体文化现象进行了反思、批判与构想。书中,有作者对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的呼唤,对幸福感、公信力下降原因的探讨,对媒体社会责任的追问。在  相似文献   

12.
一、确立一套对台宣传的全新战略广播作为我对台宣传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整体宣传战略的制定便显得极为重要。对台宣传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策略性,是我党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对台宣传而言,对台广播的作用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诸如重对内轻对白、先对内后对台或以对内代对台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特别是目前对台跟着对内转的情况更为突出。一遇重大宣传报道时,对内大规模密集型宣传的同时,对台宣传也层层下达任务。实践证明,这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常常是事与愿违、效果甚微。对台宣传是争…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交换技术已经发展了几个年头,网络用户对交换产品的要求,从产品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发展到对全部网络产品全面的、深层次的网络管理,包括对总线流量、虚拟网流量、端口流量、交换流量的实时监控和统计。而今天,随着Intranet的发展,丰富的网络应用对交换的需求已经不仅是第二层的交换,而是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交换了。因为,现在的网络需要在虚拟子网之间,IP、IPX子网之间提供快速的数据通讯,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网络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传播者是大众传媒中的信息采集者、制作者、把关者,社会对传播者具有一种与此种身份相联系的期待。虽然每一个受众对传播者的期待并不完全相同.但在长期的传播实践中,受众对传播者形象的期待形成了许多共同点,这些也就是良好的传播者形象的构成因素。下面对这些因素逐一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注释,对一本图书来说,和前言、后记、按语、索引等一样,是正文以外的辅文部分。它对读者正确理解正文内容,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书稿正文内涵的挖掘和开拓。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像对待正文内容一样,严肃审读它的观点是否正确,材料是否真实可靠,语言文字是否合乎语法、逻辑,是否简明扼要。尤其对一些名家名作的注释更要精雕细刻。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对媒体议程设置提出了全新的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视角、报道要求,形成了崭新的媒体语言社会环境。以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报道为例,目前,媒体针对农业宣传报道这一资源,一改过去对农传播、对农节目、对农宣传的理念.转换为“为农传播”新思路。“对农“与“为农”仅一字之差,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片面性有二:一是宏观的,即某个时期整个新闻报道指导思想上出偏差。譬如,一度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加强对专业户、万元户的宣传,却忽略了我国大部分农民尚处在温饱阶段,而且还有不少贫困地区的客观实际;一讲加强对扶贫、对贫困地区的宣传,却又一段忽略了对专业户、万元户的宣传引导,致使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产生迷惘、不理解。等等。另一种片面性是微观上的,即在具体的新闻采写报道中,对客观事物及其因果关系的评价、分析,不是客观公允、恰如其分的,而是牵强附会的。这是本文所要着重分析的。非因而果。客观上,两事物间本来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一事物导不出另一事物,而在我们的某些报道中,却很勉强地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坚持新闻真实性对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新闻采写当中怎样才能避免写出虚假新闻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尽可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避免道听途说,不经核实。二、要把握事物的本质,研究材料、分析材料、杜绝假新闻。三、要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避免知识不足,真假难辩。  相似文献   

19.
钟靖 《东南传播》2012,(8):59-62
笔者通过对《武冈女学生被包养》这则谣言的受众回帖进行三种不同立场的解码统计分析,总结出大多数受众对待这则谣言采取的是支配性立场的解码方式。进而,对采用支配式立场解码的受众回帖进行内容方面的总结归纳,并且对涉及社会风气、官员腐败、女生、另类解读的四种主要回帖进行了内容分析。最后结合当前的社会特点,解析这则谣言出现和广泛传播的深层原因,即公众对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滑坡的不满和对政府、政府官员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20.
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因此,可以说,记者采访、写作的一种重要过程便是思维加工。探讨这个问题,有利于深化对记者工作的认识,并规范新闻的采访、写作。记者思维加工的一般描述首先,记者的思维加工表现在对多个个別事实或事实要素归纳之后得出某种整体性的观念。比如,记者采访某人,便对该人的外貌、言谈、举止等方面有一种整体统一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支配他对该人的材料选择、评价,这便是加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