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7,(3):49-51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德的国家,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孝德思想对传统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青年人的各种观念尤其是婚恋观、家庭观以及亲情观、孝德观都发生了变化,影响到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有针对性加强对青年人尤其是农村广大青年孝德观教育,可以提升青年人的个体道德素养,促进农村青年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完善家庭养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家风;培养农村青年的爱家、爱乡和爱国之情,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孝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曾经发挥过深远的历史性作用.在高校开展孝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家庭美德观念,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职高生孝德教育缺位。本文试图通过"注重挖掘、利用本地资源;组织活动,发挥学校功能;把握历史,开发教材资源;家校结合,发挥家长作用"四个途径,对职高生进行孝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以有利于建成和谐文明的校园,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宁,建设全面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孝文化在历史上起过稳定家庭、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国孝文化提倡在物质上要赡养父母,有助于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中国孝文化提倡在精神上要尊敬父母,有助于营造融洽的气氛,建立和睦的家庭;提倡中国孝文化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新时期要发挥中国孝文化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澄清对传统孝文化的模糊认识,加强对青少年孝德教育,并对中国孝文化内容不断地加以提升和转换。  相似文献   

5.
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对中国的政治、教育和中国人的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代,孝德对于个体、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仍然具有重大的价值,而孝德所具有的潜在的德育价值,更是值得我们去挖掘并且运用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  相似文献   

6.
姜继红  黄明光 《考试周刊》2011,(12):189-191
首先,和谐教育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它有利于构建人与人和谐的社会。要达到师生的和谐,师生应该遵循尊重与信任、理解与支持、启发与鼓励等原则;注重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教育形态的配合,从而促进家庭、学校与社会机构的整体和谐,加速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个体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统一发展,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学校和家庭普遍缺失礼仪教育,人们的礼仪意识不强。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家庭和睦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友善、促进人民精神境界提升。强化礼仪教育的对策为:重视礼仪教育的当代价值;加强社会主义礼仪文化和礼仪制度建设;培育良好的礼仪教育家风;构建系统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营造浓厚的礼仪教育社会风气;加强礼仪教育的人才队伍培养。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教育、社会适应问题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提高是促进个体解决社会适应困难,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切入点。学前儿童观点采择在其社会化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良好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儿童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观点采择能有效促进儿童社会信息沟通、有助于儿童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有助于儿童道德的发展、有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首先要从转变观念的,从理论实践研究、具体教育训练活动等多方面加强对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训练,以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不只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个体与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作用有:1.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进行道德自我认知,形成道德自律;2.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拓宽道德视野,提高道德判断;3.有利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4.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进行道德创新,建立自主型的新型道德;5.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新的道德观念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共同体”,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从而引导青少年的品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学视角,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指作为民众、政府等社会主体为了实现社会和谐有序和充满活力而对由职业角色、家庭关系、社会组织、社会阶层、城乡社区等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进行的根本性、整体性、计划性和长期性的优化过程.准确把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对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具有启示意义:有助于促进职业角色的规范化,实现社会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家庭关系的平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推进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化,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推动社会组织合法化,激发社会活力;有助于推动社区自治化,提升社会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