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他主要用汉儒之说来匡正杜注,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洪亮吉对杜注贬斥过分方面探讨《春秋左传诂》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他主要用汉儒之说来匡正杜注,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洪亮吉对杜注贬斥过分方面探讨《春秋左传诂》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春秋左传诂》是洪亮吉的代表之作,他主要用汉儒之说来匡正杜注,以他经证此经,以别传校此传,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主要探讨洪亮吉对杜注字词的匡正。  相似文献   

4.
清代经学史上<左传>的考据,经历了由尊汉学而辑存汉儒旧注、批判杜<注>孔<疏>,进而重新建立注疏的过程.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旨在"存<春秋左传>之古学",从而搜采古训,匡正杜<注>,补充注解,为<左传>新疏奠定学术基础.这些是其经学成就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论《春秋左传诂》对杜注望文生训的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艳霞 《现代语文》2007,(1):127-128
《春秋左传诂》是洪亮吉晚年费时十载的力作.洪氏在该书自序中说:"余少从师受《春秋左氏传》,即觉杜元凯于训诂、地理之学殊疏.及长,博览汉儒说经诸书,而益觉元凯之注其望文生义、不臻古训者,十居五六,未尝不叹汉儒专家之学,至孙炎、薛夏、韦昭、唐固之后,法已尽亡."他认为传统的杜预之注,师心自用,望文生义,启空疏陋习,纠弊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汉儒之说来匡正杜注.本文就具体地谈一下其对杜注望文生训的匡正.  相似文献   

6.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但研究成果尚少。本文通过将其与杜预《集解》进行比较,归纳出其在训诂上的特色,并对其训诂上的不足略陈陋见,以发掘该书的训诂价值,从而引起学界对该书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其在融会贯通古今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在春秋学的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探讨了《春秋左传诂》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是《左传》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该书的命名和撰著年代是历代研究中的两大疑点。通过考察"集解"的注释体例,并结合杜预注释《左传》的宗旨,认为杜氏"集解"乃集合经传作解,进而肯定陆德明、孔颖达之说。此外,利用《宋书.州郡志》《晋书.地理志》及《水经注》中的相关材料与杜注中的地名互证,可以推定杜预始注《左传》的时间应不晚于咸宁二年(276),并非太康元年(280)平吴之后。  相似文献   

9.
晋杜预所著《春秋经传集解》是现存最古的完整的《左传》注本,在训诂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杜预注《左传》,所用训诂术语基本承袭汉儒,但受注释宗旨的影响,又有自己特点。分析杜注训诂术语,可得出这一结论:经过学者们的相续延用,常见训诂术语作用趋于固定,但由于学者注释古籍的着眼点不同,赋予训诂术语的功用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晋代杜预所作的《春秋经传集解》 (后人简称之为“杜解”或“杜注”) ,是现存唯一完整的《左传》古注。清代学者们从义理和考证两个方面对《左传》杜注进行了臧否 ,其作品数量之多、涉及方面之广与考语分量之重 ,都超过了前代。清儒对于杜注既有所舍又有所取 ,在取舍中把注释《左传》的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尽管他们对杜注的某些批评今天已经被证伪。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清儒不仅是杜注的批评者 ,而且是杜注的继承者与发扬者。总之 ,在清儒的臧否中 ,《左传》杜注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 ,显示了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不可动摇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1.
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左传>的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春秋左传诂>的特色之一就是比勘<春秋左传>的文字,列举了大量的异文.本文根据陆宗达、王宁的<训诂方法论>将这些异文材料分为五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是清代专门研究《左传》的第一部专著,顾氏在明代邵宝、陆粲、傅逊三部关于《左传》杜注的著作基础上,参以已意,对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对杜注既“补”又“正”。该书刊刻后,在不同的官私目录中都有著录,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今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左传杜解补正》的版本源流进行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左传》杜预注、孔颖达疏、竹添光鸿《左传会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等相关论著,对《左传》训诂、名物典章、史实等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4.
杜预第一次建立了《左传》的经解系统。清儒集众矢于杜预对《左传》义理的阐发,并逐渐升级为对杜预的人身攻击。清儒用后世之价值判断评判《左传》义理的是非,并让杜预及杜注(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承担了《左传》义理之"谬"。直到晚清,学者方能正确对待《左传》的义理及杜预的义理阐释。  相似文献   

15.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是一部在《春秋》、《左传》标点、注释、整理与研究等方面都做出很大贡献 ,因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训诂力作。但是 ,无庸讳言 ,该书在注释方面也间有可商之处。本文试对其部分《左传》注释提出商榷 ,并加以补正 ,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敦煌《左传》写本为《左传》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新材料。利用这批材料,不仅可以证实文献记载的隋唐时期杜注《左传》一统天下的局面,还可以据之了解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书写格式、《春秋正义》原本之书写格式、《左传》写本所反映的敦煌教学情况等。同时,由于这是一批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写本,保存了当时《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文本面貌,对于我们探寻《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文本之原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是唐前《左传》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左传》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该书采取义疏体例,在杜预注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疏解工作。本文主要以鲁隐公部分为研究对象,从训诂内容、书法义例、经义思想三方面探讨孔疏对杜注的发展推进。  相似文献   

18.
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注例》中倡言“释《春秋》必以周礼明之”,使其《左传》学回到了汉代《左传》学的起点,对内找到了贾、服等汉儒旧注的源头,对外与汉代和清代的《公羊》学在经义和治经方法等方面划清了界限。在此基础上,刘文淇进一步清理了杜预《左传》注的凡例错误,其后世子孙对周礼的内涵又加阐论,并将其《疏证》的凡例拓展为三大研究领域,建构起刘氏《左传》学的经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之以杜注为本,不取贾服者,究其根本,乃贾服杂取《公》《榖》说经,正杜氏所谓"不守丘明之传","於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而更肤引《公羊》、《榖梁》,适足自乱"者也。六朝春秋学《公》《榖》尤盛,唐初《五经正义》《春秋》以《左氏》为正,自不容贾服自乱阵脚。杜注训诂多本贾服,地理多本马京,更能"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即采《公》《榖》,亦能合于《左氏》义例,正足固植左传。  相似文献   

20.
晋人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于《左传》用《诗》多有解说,自成一家之言。对"诗言志"这一《诗》学中最核心的命题,杜注以"作诗以言志"标明自作诗以言己志,以"诗以言志"标明称《诗》以言己志,并以"赋诗者取其一章"标明赋诗断章,以"义取××""言××""多取首章之义"等标明断章取义之所在。研究《左传》用《诗》之杜注,可从中窥见杜预的《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