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仲淹诗中所记的南园即今天苏州古城南边的沧浪亭文庙一带,它本是五代吴越王钱元璙的府邸,宋时封给范仲淹。“范仲淹等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范仲淹捐出宅地,奏准皇帝后建造府学,并延聘当时颇具声望的教育家胡瑗担任教授,实施“分斋”教学。一时名师汇聚,他们的言传身教奠定了府学优良的校风。从此,苏州中学开始了“千年府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9):F0002-F0002
江苏省苏州中学是一所有着千年办学渊源、百年新学历史的江南名校。该校前身为北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名相范仲淹在南园创办的苏州府学。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苏州中学是一所有着千年办学渊源,百年办学历史的江南名校,该校前身为宋仁宗祐二年(公元1035年)名相范仲淹在南园创办的苏州府学。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苏州中学简介 江苏省苏州中学是一所有着千年办学渊源、百年新学历史的江南名校。该校前身为北宋名相范仲淹于景裙二年(公元1035年)在南园创办的苏州府学。在其悠久的历史上以名师众多、人才辈出而著称。苏州中学以科研来指导心理教育是由来已久的,自从90年代开展心理教育以来,始终把心理教育列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相似文献   

6.
苏州园林     
《课外阅读》2012,(23):66-67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称。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美景之一。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  相似文献   

7.
苏州学校文化印象建于范仲淹义庄旧址的苏州景范中学,在全面整修飨殿、古木石桌等古代建筑和景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范仲淹史迹陈列馆,增  相似文献   

8.
家族和宗族对士大夫阶层的影响作用,在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不断增强。在宋代典型的士大夫家族"苏州范氏"中,"房"的概念是逐步形成的。范仲淹最初制定的规矩里,"房"是指以夫妇和子女组成的一个家庭单位,或者几个这样的单位组成的复合家庭。随着族人增加和世代交替,在北宋熙宁、政和年间续定的规矩中,"房"被"诸位"所取代。南宋时,"范氏十六房"的概念正式成型,成为义庄以及宗族运营的重要构成要素。"房"的固定化意味着宗族的组织化,同时也体现出宗族的家庭机能日益淡化。通过分析范氏家族"房"的成立、变迁以及功能,可以考察在中国的家族、宗族史研究中"房"的重要性,并深入认识宋代士大夫家族的组织、构造和变迁。  相似文献   

9.
北宋康定元年(1040),西夏元昊称帝后举兵进攻延州,宋王朝与西夏开始交兵,这年7月,范仲淹和韩琦同时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使兼知延州。在这一时期,范仲淹得到了三个雅号。其一",小范老子"。范仲淹到任后,对军队  相似文献   

10.
1040年,51岁的范仲淹被朝廷派到陕西抗击西夏的前线。当时边防懈怠,百废俱兴,范仲淹亟需一位顶梁柱将领来帮助他。经略判官尹洙向他推荐了下级军官狄青。范仲淹问:"他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吗?"尹洙说:"他打仗特勇敢,每次都身先士卒,受伤了也不下火线。他打仗的时候会戴一个铜面具,披头散发,看上去非常凶悍的样子,敌军都畏之如虎。"  相似文献   

11.
苏州民间有一味家常菜——雪里蕻豆瓣汤。这汤口味鲜美,经济实惠。要想知道这道菜的由来,还得慢慢说来!大宋年间,范仲淹官居相位,由于权奸作祟,被贬到延安任总兵。延安地处北宋与西夏的交界。两国连年征战,打仗合谈,合谈打仗,总是不得安宁。延安终日黄沙滚滚,别说庄稼长不好,就连吃水都困难,何况还有敌人不断骚扰。范仲淹到延安上任时,随身带了四个大行囊,别人以为是总兵的四季衣裳,实际上范仲淹是个有  相似文献   

12.
前言苏州是世界上建城历史最长的城市之一,至今已有2500年;苏州中学及其前身是世界上建校历史最长的学校之一,至今已有951年。校址不变,办学不断,可以成为计算“校龄”的客观标准。苏州中学最早的前身北宋府学,创办于景(礻右)2年(1035年),比创办于1186年的牛津大学还早134年。北宋府学演变为苏州中学的历史过程是:宋仁宗景(礻右)2年,四十七岁的范仲淹以天章阁待制作苏州郡守,捐献南园筑宅之地,兴建府学。首任掌学的是名师胡瑷。苏州从此有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教育家范仲淹》一书 ,是董平先生的力著 ,2 0 0 0年 7月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对范仲淹研究的丛书之一 ,详细记述了范仲淹的教育实践 ,深刻阐发了范仲淹的教育理论 ,全面展现了范仲淹重视教育、进行教育改革所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伟大的教育家范仲淹》注重对范仲淹的教育实践的记述。范仲淹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 ,该书以翔实的资料对其作了多侧面多角度的反映。这主要是 :其一 ,范仲淹曾躬亲执教。在宋仁宗天圣五年 (公元 10 2 7年 ) ,范仲淹 39岁 ,因守母丧而居家 ,应晏殊之请 ,掌学应天府。他克尽职责 ,勤勉恭谨 …  相似文献   

14.
<正>北宋庆历年间的那一场"新政",对欧阳修来说,是一场考验,既是政治考验、道德考验,也是智力与文章上的考验。1043年,即庆历三年,范仲淹、韩琦并为枢密副使。范仲淹旋为参知政事,锐意改革,庆历新政开始。  相似文献   

15.
记录墓主一生业绩的墓志,作为个人传记,其史料价值颇受重视。墓志文本在刻石入土之前常常出于某种原因被改动,入土之后便已固化。不过,也有超出常识的特例,为好友滕宗谅写过《岳阳楼记》的范仲淹,还为其撰写过墓志铭。对照收录在范仲淹文集中的文本,令人惊讶地发现,县志中收录的署名范仲淹的墓志,有了极大的改变,出现了撰写之后几十年"未来世界"的事实。这例石刻史料被改写的个案警示我们,貌似可靠的"地下史料",也不可尽信,需要审慎辨析。  相似文献   

16.
导语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让岳阳楼名扬天下,也让范仲淹、滕子京等人声名远播。那么,在这篇文章的背后,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下面这三篇文章,能帮你更好地阅读《岳阳楼记》,"阅读"范仲淹、滕子京。  相似文献   

17.
“南园五先生”是明初崛起于岭南的诗人群体,他们对明中叶“南园后五子”、晚明“南园十二子”具有重要的影响。“南园五先生”作为一个晚起的概念,有个生成过程,即黄佐从“南园诗社”中抽“五先生”之观念、“重正五先生诗集”的出现、“南园与五先生”之论述,到最后以“南园五先生诗集”冠名之确立。本文在联系明中叶“南园后五子”、晚明“南园十二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南园”已从一个自然的地域概念转化为一个具有精神内涵的人文语汇———南园诗魂。  相似文献   

18.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志的范仲淹,为国为民实行新政,不辞辛苦,不惜得罪权贵,堪称封建士大夫中之佼佼者,享誉后世。但是这样一位以"公"著名的先生,也未能免俗,为了自己的好友滕宗谅,曾经徇"私"。滕宗谅就是范仲淹在其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称道的"巴陵太守"滕子京。  相似文献   

19.
19.范仲淹教子俭办婚事范仲淹,苏州吴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参知政事。在诗词、散文领域也颇有造诣,著有《范文正公集》,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从小有大志,常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就是他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写的。他任地方官时,每  相似文献   

20.
庆历三年,仁宗在范仲淹等人推动下,实施了庆历新政。究其原因是三冗问题、土地兼并、赋税繁重及"守成循默"的政治风气转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