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访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与学生家长交换意见、共同完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现代社会呼唤教师家访学生、家长呼唤家访,现代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巧妙”的家访。  相似文献   

2.
浅谈家访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亲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各方面素质,了解家庭教育情况,真正实现"家教合力"的教育平台。家访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同时对家长也能产生很大的触动,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就会同心协力,这必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进行家访工作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一、要做好家访准备工作一是制定家访计划。家访计划是家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制定周密的家访计划,才能保证家访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家访计划一般包括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3.
家访,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家访在教育学生中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可是近年来,教师家访减少了,取而  相似文献   

4.
邓燕华 《班主任》2002,(4):16-17
家访是老师与家长保持联系、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是不会忽视家访的作用的,但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往往会遇到一些尴尬。一、心怀戒备,不冷不热教师家访为的是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共同寻求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大部分家长对教师的家访是欢迎的,可也有部分家长心存  相似文献   

5.
陆祖卫 《课外阅读》2010,(11):31-31,204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家庭进行深度调查的一种访谈,它是了解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与学生家长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形成共识,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的有效方式。家访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素质教育的家访,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现代化通讯手段的迅速普及,不少人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家访费时、费力,觉得没有必要;另一方面学生家庭居住零散,家长又为生活而奔波,给教师的家访增加了难度,造成了家访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家访的艺术     
“家访”是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手段。成功的“家访”不但能加强教师与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研究改进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措施,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促进教学工作。反之,则劳而无益,事倍功半。一、明确家访目的,突出家访重点。家访的主要目的是:①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②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③共同研究改进教育学生的方法。由于每次家访的目的不同,因而,家访时的谈话内容和谈话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家访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组织谈话  相似文献   

7.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勤于家访,善于家访,精心选择和把握家访的有利时机与方式,注重对家访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技巧,才会达到最佳的家访效果。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并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与积极参与,从而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何禾 《教育》2014,(8):80-80
家访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能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入户家访,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聆听家长的心声,有效拉近家校距离,这是其它家校沟通方式难以企及的。各国教师都会利用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美国教师尤其重视家访。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家访,且都会认真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不妨看看美国教师如何进行家访,希望从中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9.
李振清  胡湘亭 《教师》2008,(24):24-24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家访,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解决一些在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访也要慎重“初战”,做好初次家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邓建军 《现代教学》2011,(12):24-24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家访是教师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家访是让教师在亲自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家庭教育背景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目的。家访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青年教师家访的策略和技巧如果运用得好,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1.
何谓家访? 顾名思义,家访是教师主动到学生家里,就孩子的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作为家校联系的重要方式,曾几何时,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然而,今天的教师却在进行艰难的“家访突围”——因为时间紧、教务重、家校沟通渠道多,家访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是否要给家访以生存空间?教师还需不需要家访?家访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现代教育中还有无价值可言?我们追寻这些话题。追寻家访在新形势下的新理念、新魅力,以期得到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学校与家庭之间一条不可或缺的纽带。沟通是心灵的对话,心灵的距离有时就是脚下的距离。教师通过上门家访,与家长零距离接触,拉近自身与家长、学生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关系。在家访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同时也能直接倾听家长对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要求与建议。让教师和家长在交流中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陪妈妈家访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3,(24):13-17
提高教育效果的手段传统家访与电子家访的博弈传统家访为何遭冷遇方便快捷的家校沟通是育人之本提高教育效果的手段焦点提示:每当开学前后,教师一般会通过家访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较前些年不同的是,传统的登门家访已被QQ群、飞信、教师博客等"电子家访"的形式渐渐取代。  相似文献   

14.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起着独特的作用。现在,年轻教师做家访没有老教师做家访的那股子劲了,不少老教师也表示,自己的家访也不再像当年那么勤。原来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家访,现在做起来却越来越难。一份针对家访的问卷调查显示:90%的中小学教师都是因为学校的"三令五申"才去做家访的。40%左右的农村学生和85%左右的城镇学生没接受过教师的家访。种种情况表明,家访,正经历着静悄悄的"变脸"。  相似文献   

15.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育人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家访过程中切忌以下六点: 一忌告状式家访。告状式家访是指教师在同学生家长谈话时,带着情绪把学生在校的错误表现尽告其父母。其目的多在于让家长对学生严加管教,借家长的威严迫使学生改正错误。这种家访,往往事与愿违,形成师生的对立。家访是教师出于对学生的一种关怀和爱护,应以介绍学生在校的成绩与进步为主,并适当指出其不足,以使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们更需要家访,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经  相似文献   

16.
家访之管见     
家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重要桥梁.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沟通的重要渠道。家访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使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产生震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做人道理。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家访中,下面几个环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适时家访,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在家表现,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也可以同一些家长交流探讨教育中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有的教师误解了家访的真正目的,把家访同“告状”联系在一起。学生成绩下降,违反纪律,教师便带着情绪家访,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其目的多在于让家长严加管教。这样的家访,让学生动辄挨骂,甚至遭打。更有甚者,学生有什么缺点错误,一个电话,一张纸条,甚至只凭“请家长”三个字,便将教师的家访转化为家长的‘书访”了。这简单的调换,给教师带…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学生从小与家长朝夕相处 ,时刻都受到家庭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教师是教育的专业人员 ,与家长共同担负着对学生的教育责任。由于教师比家长更熟悉各种教育知识与手段 ,懂得教育规律 ,而且在学生心中教师的威信通常要比家长高 ,因此 ,教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要自觉担负主要的责任 ,当好学生家长的教育顾问 ,低年级教师更应如此。当好家长的教育顾问 ,要充分利用家访的机会。家访是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关系 ,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的重要途径。家访要有计划地安排 ,要做好准备 ,并…  相似文献   

19.
家访工作是一门艺术。成功的家访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每位教师都注意家访工作的艺术性,使它真正成为沟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将会做得更好。上海卢湾区朱逸华等同志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将她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此,以期对广大教师的家访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取学生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家表现,又可以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然而,很多教师家访前,都存在着这样的担忧:该向学生家长说些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