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目前西方较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A·H·Maslow)、罗杰斯(C·Rogers)等。他们于1961年创建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这个学派是针对反对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而出现的,当时号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其影响在现代西方心理学中愈来愈大,地位继续上升。下面仅就这个学派的学习理论作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马斯洛(H.A.Maslow,1908~1967)、罗杰斯(R.G.Rogers,1902—)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猛烈冲击着当代西方心理学体系。它既不赞成精神分析心理学把人一律当作精神病患者来研究,也不同意行为  相似文献   

3.
以马斯洛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兴起.为管理者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新学派,被称为与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有分歧的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和库姆士等。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在美国兴起,它猛烈地冲去着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似乎有代表当代心理学发展方向的趋势,现已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或“第三思潮”。它强调,心理学应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研究人的本性和价值。它既反对只研究心理病态的人、具有生物还原论倾向的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这就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年)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第三思潮”。它是相对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年)的精神分析学——第一思潮和约翰·B·华生(J.B.Watson,1878—1958年)的行为主义——第二思潮而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目前西方最为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在美国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影响很广,被心理学界按其创始人称为“马斯洛心理学”。现已有专门的学会和刊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重要学派,并在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性的发展,关注了人的主动性、价值、潜能、尊严与创造;鼓励人们的自我实现,积极向上,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运用于教育,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弘扬科学的发展观和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的心理学血液,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颇多的启发之处,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不仅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更反映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教育理论界、管理界吹来一股强劲的“人本之风”。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人的本体价值和挖掘人的潜能,使人能够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继现代西方行为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之后而形成的当代西方三大学习理论的流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马斯洛(Maslow.A.H)、当前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为首人物罗杰斯(Rogers.C.R)和康姆士(Combs.A.w)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后,受到日益增多的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对美国教育有较大影响。在教育思想方面,有我们可以吸取和借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是由许多持有相近观点的心理学者和学派联合发起的一种学术思想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发起者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强调人的意识的选择和自由,强调人在困境中的主动性,鼓励人们发展自我、积极向上,主张促进人格的发展。他们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兽化和行为派的人性机械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 0世纪 5 0至 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派别 ,是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两大学派相对立的“第三种力量”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弗罗姆、罗杰斯等 .该学派试图从行为者本身 ,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 ,关注的是个人的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这些使一个人不同于另一个人的内部行为 .它的研究主题是人的潜能和价值问题 ,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理论” .该学派自产生以来 ,对心理学研究有重大的冲击作用 ,对教育等方面也同样有巨大的影响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实践与理论研究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  相似文献   

12.
在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第一思潮)和华生的行为主义(第二思潮)之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第三思潮”关注人的潜能与价值问题,其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观点,“自我实现(self-actualizing)”是  相似文献   

13.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是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自我实现的人们: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1950)、《动机和人格》(1954)、《科学的心理学》(1966)和他去世后发表的《人类本性的进一步研究》(1971)等书。他的主要理论就是著名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的思想是其理论核心。马斯洛倡导的西方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人性问题是个一直争论不休的心理学基本问题。心理学其他问题的回答都有赖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我们知道,弗洛伊德和马斯洛分别是当前最有影响的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这两大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心理学理论都影响深远,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可以说源于他们对人性基本问题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范铭 《时代教育》2007,(10Z):114-115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当时在西方心理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第一思潮和第二思潮,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华生的行为主义提出了挑战,创立了第三思潮,即人本主义心理学体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历史意义着手,通过对理论的解读,重点分析了其对教育学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理论的形成与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斯洛晚年的思想是一个薄弱的研究领域。人们熟悉的是作为人本主义者的马斯洛,但对他晚年为超越人本主义或后人本主义所做的研究所知甚少。马斯洛晚年致力于一种新心理学的创建,他称其为“超个人心理学”或“第四势力心理学”。他修订了著名的需要层次模型,在深入研究自我实现者的基础上研究了超越性人格的特征,并探讨了将这种新的人格理论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可能性,这些研究为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后来一些重要理论模型的先导。  相似文献   

17.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被称为心理学“第三种力量“(针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而言)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成长与发展是人的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趋向;人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地作出选择的权利;人的本性中情感体验是极其重要的.[1]在教学上,人本主义强调学生潜能的发展,学生身心与情感的发展,主张教学应该介入学习者的身心、情感、认知等方面的成长.在学习上,人本主义强调培养“充分起作用的人“,即在现实中是能自我提高的人,能适应社会有创造性的人,经常在自己身上发现新东西的人,自尊也尊重别人的人.主张有意义的学习,即基于理解的学习,自主、自觉的学习.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重视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  相似文献   

18.
评罗杰斯的学习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初兴起于美国,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在美国心理学界形成了"第三势力".其主要发起人是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R.Rogers,1902-).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以注重情感、自我、价值、创造性为特征,并以此同强调性本能倾向为特征的精神分析学派和强调机械化倾向为特征的行为主义学派分庭抗礼.罗杰斯是马斯洛去世之后,当今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言人.他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公开宣称"患者中心疗法".六十年代以来,他把他的理论移植,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理论,他的理论独树一帜,冲击着传统的教与学理论,在世界教改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的教与学的理论都值得我们研究.本文试着对罗杰斯的学习观作初步探讨,仅抒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以及与心理学邻近学科的相互渗透,人们对“价值”问题益发重视。如西方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指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有三个中心概念,那就是自我、价值和态度。”异军突起的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强调人的生活目的、价值在个性(或称人格)心理中的地位,代表人物马斯洛(A·H·Maslow)把“存在价值”(Being—Values)与“成长需要”(Metaneeds)等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本主义心理学试图在教学中建立积极感受下的学习模式,教师安排学习环境,允许学生自行发展,这与行为主义学习,认知学习缺乏情感的非人性化的学习截然不同。它强调教师应该意识到人的学习,即人本主义教育观产生的基础。这里,我们先简要地概括人本主义三位杰出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 1.马斯洛──让孩子成长。 马斯洛在大学学习期间,支持行为主义学派。毕业后,广泛地接触了格式塔心理学派,并打算做心理分析家,渐渐地对人类学产生兴趣。受多种心理思想影响,使他得出结论:美国心理学家着迷于外显行为和客观性的行为研究,强调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