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素是构成语义的最小单位.义素分析法的名称来源于西欧和苏联,在美国被称作构成成分分析法.将义素分析法引入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师清晰准确的辨词析义,从而帮助学生体味语言的奥妙,欣赏语言的艺术.在《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中,运用义素分析法阐释作者锤炼的动词,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感知用词的传神.义素分析法也可以运用到这篇文章的修辞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有些学生常把“既然”写成“即然”,而把“即使”写作“既使”,究其因是他们不了解古人如何造字。前人有所谓“六书”的说法,而其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就是前人概括的四种造字法。上述“既然”和“即使”中的“既”和“即”,就是古人用会意法所造的字。从“既”和“即”现在的字形看,不要说学生,就是教师,也很难说出它们是如何会意的。加上会意字的构造比象形字复杂,有些会意字的形体结构极象形声字,使会意字成了最难辨认的一种字。但实践证明:如能熟识会意字的造字规律,掌握会意字的辨认方法,熟记会意字的构字部件,是能较易于识别出会意字的庐山真面目的。以下就谈谈怎样辨认会意字。一、分清会意字的类型,揭示会意字的造字规律,是辨认会意字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义学里,义素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义素分析对古汉语词汇语义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义素分析法与词义引申的分析;二是义素分析法与同源字(词)的研究;三是义素分析法与动词的语法化。因此,我们对义素分析法要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汉字绝大部分是自古以来从中国引进的,有极少一部分汉字是日本人模仿汉语的造字法创造出来的,日本人称其为(国字),即和制汉字。和制汉字多为会意字。本文着重分析了比较常见的和制汉字的造字法,通过分析这些和制汉字的造字倾向,窥视出和制汉字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日本的固有文化。  相似文献   

5.
鞠艳清 《文教资料》2014,(30):174-176
义素分析法是一种新的词义解释方法,在现代语义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语言学者对此研究探讨的深入,义素分析法不仅在词汇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现代汉语其它领域也逐渐有所涉及。本文首先对义素分析法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然后对其在现代汉语各领域中的应用做了细致的探究,从宏观上对义素分析法进行理性把握,加深对义素分析法的认识与理解,期望可以为义素分析法的研究尽些许绵力。  相似文献   

6.
文字是不断从简单到复杂演变的。前面说到的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无法再拆分了。而到了会意字,就更加复杂一点了,它是由多个象形字组合起来表达意思的造字方式。既然是组合,那么它就是合体字,能够被拆分开来,这是会意字的第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中的造字法,即所谓"六书",指古代的六种造字法。"六书"之名目,产生于《周礼》,而完善于东汉。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之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已经可以确定为造字的方法,而被称为"四体",与作为"二用"的转注、假借并立。体者,本也,就是说这四种是造字的根本。"六书"理论是大学中文专业的学习内容,这里并不是要提前学习,而是指教师利用古人的这些造字原理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和意义。但是,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广大教师,很有必要掌握  相似文献   

8.
义素分析法是一种有效分析词义的方法。本文讨论了义素分析法在翻译中的可行性,并用义素分析法解读《论语》中的关键词翻译。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翻译工作者共同找出古籍翻译及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会意字是在象形字、指示字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造字方法。它最集中地体现了汉字的表意特征,并由表意进而体现其化意蕴。因此,会意字所要表达的概念是抽象的或较为抽象的。本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会意字的会意方法。意在说明:会意字是以意象思维作基础,并抓住生活中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形象的组合,用画面的意境,揭示着抽象的概念。在揭示过程中,体现着中国先人的思维方式和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0.
掌握好“六书”造字法 ,特别是掌握指事、会意字和形声字法 ,并了解彼此间的异同点 ,正确区别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对提高学生掌握汉字和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如何区别“指事字”和“会意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谈一点体会。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往往把“旦、引、刃”这一类指事字和会意字混淆起来 ,错误地把这类“指事字”说成是“会意字” ,究其根源 ,是他们对“指事字”和“会意字”的概念没弄清楚的缘故。“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的符号 ,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义的字 ,它能使人们“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如“一…  相似文献   

11.
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对义素的概念、义素分析法的提出和运用做简单概括,同时运用义素分析法对现代汉语中几种常见的与词义有关的辞格进行分析,试图从新的角度寻找义素分析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对义素的概念、义素分析法的提出和运用做简单概括,同时运用义素分析法对现代汉语中几种常见的与词义有关的辞格进行分析,试图从新的角度寻找义素分析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造字法的理论,根据汉字的共时和历时材料,考察汉字中"家"的造字法。分析了传统意义上的"家"从宀,豭省声的形声字造字法的不合理性,从汉字的文化意义以及汉字及其结构的历时和共时的演化来阐述"家"从宀,从豕的会意字造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水族古文字——“水书”,水语称为“Lel Sai3”,汉语译为“水书”或“水文”。笔者对“水书”的字形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认为“水书”的造字方法主要有:以动物、植物的形体造字、模仿用具造字、描摹人体器官造字、以方位造字、会意字、象形、会意与指事结合造字,以及汉字的反写或倒写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并形成了一种汉学热。与西方表音文字不同,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而叠罗汉式会意字表意尤为突出,更能体现汉字的东方神韵,被誉为"最有趣的文字"。  相似文献   

16.
同符会意字是汉字会意字系统中构形特殊的一类群体,构成重复的部件其本身的形体和意义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同符会意字意义的生成,本文从形合与义合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来认识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生成过程中的以形构意和以义构意两种不同的造字理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立足于高校语境下的专有名词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中的词语“硕士”、“博士”、“研究生”在会话时所出现的词语隐现的不对称性现象。拟从义素分析法及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表层原因及其深层原因,揭示义素分析法解释此问题的局限性,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揭示这种不对称性的深层会话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孙敏 《海外英语》2012,(22):251-252
中国人的热情有时在西方人看来"礼貌不足,粗鲁有余",而西方人的彬彬有礼有时也让中国人感觉"冷冰冰"。双方使用的面子言语策略大致相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发现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思想形成了中西方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距离感,因而在使用面子言语策略的度上有所不同,并指出与西方跨文化交际时在面子言语策略的使用上,要重视并把握好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谢坤 《现代语文》2013,(4):38-39
社会发展催生着新词语、新词义的不断出现。词汇的产生和演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渐演化而来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以“跑路”为例,用“义位、义素分析法”具体分析该词汇的衍生过程,并有针对性地讨论词义衍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释义谋篇     
中国的汉字属表意字,从造字方式上来看,无论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都跟其“形”有关,从而使汉字具有特殊的表意功能。有许多“魔鬼字典”式的解说,就是扣准了某些汉字的特殊“造型”而生发出一些另类解释,也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