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新闻媒介在深度报道上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效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面对信息技术进步和新媒体兴起后国内、国际之间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以及受众越来越高的需求,我们应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深度报道,在质量、品种、写作技巧、时效等方面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任哲峰 《青年记者》2007,(22):74-75
面对信息技术进步和新媒体兴起后国内、国际之间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以及受众越来越高的需求,如何进一步改进深度报道,在质量、品种、写作技巧、时效等方面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新闻界需要认真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深度报道新趋势的思考朱荣根近年来,新闻媒介在深度报道上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效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面对信息技术进步和新媒体兴起后国内、国际之间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以及受众越来越高的需求,我们应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深度报道,在质量、品种、写作技巧、时效等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闻媒介在深度报道上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效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面对信息技术进步和新媒体兴起后国内、国际之间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以及受众越来越高的需求,我们应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深度报道,在质量、品种、写作技巧、时效等方面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大量碎片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依靠报纸、电视,网络、手机APP等新兴方式成为获得新闻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讲究速度的快节奏生活时代,如何让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比拼速度,拔得头筹,确实比较难。然而我们不妨另辟蹊径,抢速度不如来深度,发挥传统媒体的强项——深度报道,以深度报道为头牌,深入细致分析当下社会经济政治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为纸媒在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等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闯出一片天地,同时也为媒体转型发展探索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深度报道,是报纸应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新闻媒介在深度报道上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面对信息技术进步和新媒体兴起后国内、国际之间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以及受众越来越高的需求,我们应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深度报道,在质量、品种、写作技巧、时效等方面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刘玉燕 《青年记者》2006,(22):47-47
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它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同时也在拼原创、比深度。读对新闻媒体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不仅建立于新闻时效上,而且还建立于深度报道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制胜法宝之一。与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相比,虽然报纸在争抢新闻时效上暴露出来的劣势显而易见,但由于传媒自身的特点,完全可以在深度报道上寻求自己的优势。作为地方党报,其竞争对手还有同城的诸多纸媒体。由于同一区域的新闻交叉重复不可避免,因而为了凸显与其它报纸的差异性而赢得更多的读,报纸之间的新闻较量往往集中在深度报道上。  相似文献   

8.
王琴 《青年记者》2016,(14):48-49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以革命性的力量冲击着传统电视媒体生态.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为重要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在新媒体语境下也难逃重重困境合围的命运.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 1.受众层面:受众信息获取习惯转变和分流转移之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覆盖性渗透,大众获取信息的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人们开始热衷于使用新闻客户端,热衷于从社交平台上获取新闻.第二,随着新媒体的碎片化信息高速供给,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信息速食心态”,人们逐渐对长时间的跟踪调查报道失去了耐心,这不利于深度报道发展.  相似文献   

9.
向俊 《声屏世界》2013,(5):16-17
如果说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的创新是其在新媒体背景下突出重围的重型武器.那么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的坚守则是其在新媒体背景下拓展栏目品牌内涵、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根基。因此,如何平衡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坚守与创新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纸媒的深度报道是一种内容为王的体现,而从当下的媒介环境来说,纸媒的深度报道也是为应对电子传媒信息传播速度的竞争发展而来的。从深度报道的采写内容上来说,厘清事实就是深度、深度报道不是追求文本文体创新、深度报道的"时效"更多的应该是指读者的阅读心理时效等问题,有利于纸媒深度报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13,(6):10
主持人语深度报道是传统军事新闻媒体的重武器和"深水炸弹",是赢得受众的不二法门。在新媒体争相抢夺受众的当下,深度报道已成为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所剩无几的优势之一。在时效不强这个最大的短板面前,如何把报道做深,是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我们的一些深度军事报道  相似文献   

12.
王文利 《新闻世界》2011,(12):17-18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电视学术界围绕电视深度报道展开了一场学术论争。论争涉及电视是否适合进行深度报道、电视深度报道出现的原因、电视深度报道的界定、电视深度报道的技巧等问题。这场论争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在我国电视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闻线索由独家变共享,深度报道面临首发压力在新媒体的影响力还未展开之前,报料人大都通过电话、信件、传真等方式和传统媒体单线联系,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大部分新闻线索是独家线索.后来,报料人开始利用论坛、贴吧、博客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发布帖子或者博客吸引传统媒体的关注,传统媒体也开始在天涯社区、猫扑论坛、百度贴吧等网站上寻找新闻线索.由于网站内容公开,所以深度报道的独家线索来源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新闻竞争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上,更表现在拼原创、比深度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制胜法宝之一。与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相比,报纸尤其是广播电视报这样一份周报,在争抢新闻时效上有劣势,但可以在深度报道上寻求自己的优势。于是,我们就将注意力集中在深度报道上。  相似文献   

15.
许大兴 《青年记者》2016,(24):69-70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电视媒体是人们了解社会、获取资讯的最主要渠道.如今,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移动终端的优势凸显,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已经与日俱减,相比于新媒体,在时效性、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等诸多方面的不足愈发凸显.受众被新媒体分流,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降低. 新媒体给电视媒体带来的冲击 新媒体无可阻挡地在迅猛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和迅速采编方面的巨大便利使得它与新闻的天然特性即迅速、及时、即时组成了最佳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6.
薛瞳瞳 《青年记者》2016,(14):62-63
电视的变与不变:当下面对的新课题 首先,媒体环境和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无处不在的新媒体,用海量信息对电视的时效优势、传播优势及议程设置能力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再加上新媒体的亲和力、互动性,使得单向传播、线性播出的电视相形见绌.以收视市场为例,近10年电视收视的总量在下降,观众规模在缩小,在使用时间、频次、覆盖面和黏性等方面也开始落后于互联网.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传统媒体要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增强信息辨别、甄选和整合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实现渠道融合,在新闻的快与准、时效与深度之间找到平衡,增加报道的厚重感、专业性和权威性,增强自身的信息传播力和舆论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兴起,对新闻的报道速度和传播方式开始带来了变革性的冲击和影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新媒体对报道速度的冲击 当前信息社会的特点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高度普及和以多频道有线电视、卫星广播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多功能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不断涌现。 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兴起、个人计算机的日益增多和报纸电子化的出现,正在突破传统的时效概念和现有的新闻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种以分析见长、背景丰富、资料翔实、强调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报道形式在我国电视报道中悄然兴起。这便是后来电视新闻理论界统称的电视深度报道。十多年来,经过电视人的不断探索,这一报道形式迅速发展起来,从根本上打破了电视不能开展深度报道的观念,提高了电视与报纸的竞争能力,受到了观众的普遍好评。但是从业人员对如何区分深度报道,如何认识深度报道的长与短、深度报道在电视节目中的表现形态等,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将从电视深度报道的特征和类型分析入手,探讨这种报道形式的表现形态及基本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媒体行业作为关系人类发展进程中文化与精神的连接体需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由于新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用户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用户正在逐渐向新媒体渠道转移,同时,赞助商也将目光聚焦于新媒体。在这样的媒体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目前媒体的实际发展现状,详细分析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深度融合的问题成因,从而针对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深度融合的问题提出新时期媒体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