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词作豪壮的情调,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2.品味词中精练传神的语言,掌握对比、衬托的手法。  相似文献   

2.
王炬炳 《考试周刊》2007,(20):125-126
贺铸是北宋著名词人,他兼擅婉约词和豪放词。文章着重对他的豪放词作了浅析。就贺铸豪放词的内容,把他分为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的词作,抒写隐归思想的词作以及咏古咏史的词作等三类。再就贺铸豪放词的特色,从三方面分析,即题材的选择、字句的锤炼及语言的特色。然后是就贺铸豪放词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从个性性格、仕途不得志及爱国忧民等三处展开。文章最后是就贺铸在豪放词的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点评。  相似文献   

3.
叶乃初 《辅导员》2011,(21):23-23,28
苏轼的豪放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描述的是“密州现在时出猎”.下阕抒写的是“边关将来时出猎”。前者描述的是出猎的壮阔场面:倾城随太守,黄犬、苍鹰助阵,千骑卷平岗:亲射虎,老夫聊发少年狂.看孙郎。  相似文献   

4.
提及宋词,人们早巳习惯用“婉约”和“豪放”来划分流派。但细细品读宋词.就不难发现,还有一些阋家的词作,既无“婉约”派的绮罗香泽之态.又少“豪放”派的粗豪激越之势,其中的代表人物首推南宋词人姜夔。  相似文献   

5.
历来.文学史研究的“槛内人”和“槛外人”多将苏轼目为豪放词的代表。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将其词作笼统地称为豪放也并不符合实际。苏轼在词的写作上是个多面手.不仅在多种体式上能够出入自如.在词的风格上也几乎是“面面俱到”。既有豪放的“大江东去”。也有缠绵的“多情却被无情恼”;既有深情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相似文献   

6.
豪放爱国词,即以爱国为题材的豪放词作。宋朝积贫积弱,边患频发,但宋朝词人借词体来反映这种与战事有关的词作,其数量并不多。其中,贺铸《六州歌头》特立独秀,是罕见的一篇抨击朝廷妥协派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最近,学术界对苏轼的豪放词提出了颇多疑问:如提苏轼是不是豪放词人?他有多少豪放词?如其说苏轼是“豪放”倒不如说是“旷达”,他仅有的极少数的六、七首豪放词,不过是“偶尔即兴”之作,如此等等。但细谙之下,又觉颇有值得推敲和思考之处,故不揣冒昧提出拙见,以与海内诸专家学者们请教。一、苏轼有没有豪放词?有多少豪放词? 要谈苏轼有没有豪放词?首先必须弄清“豪放”的定义和标准,才能衡量苏轼的词作。“豪放”,在一般意义上讲,大都认为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见新《辞海》)的意思,但这对词作的含义似乎远没有具体阐明。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一生坎坷而传奇,词作风格多样。辛词豪放之中不失柔情,柔情中又透露出不屈不挠,散文化的词作在开放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古典文学评论中,苏轼作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山鼻祖和领军人物被广泛认可。然而,是否就可以以“豪放”涵盖苏词风格呢?在对其所谓“豪放”词代表作品的重新解读中和对其大部分其他作品风格的评析后,苏轼词作的风格应为:寄悲慨于雄放飘逸之外,寓旷远于清丽婉曲之中。  相似文献   

10.
陈亮历来被归为辛派词人.他的词作体现出风格豪放的特点。本文试就陈亮“乃复幽秀”的写景状物词来分析其不受赏识的身世之悲与山河破裂的家国之哀。  相似文献   

11.
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二人的豪放词存在着许多相似点。但是,他们的词风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苏、辛豪放词中同题材词作的对比上,可见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作为宋代杰出的词作家,一生经历了婚姻的不幸与社会的动荡。虽为女性,但词作语言豪放洒脱,并具浪漫主义特色,其情感和经历均抒发在词作中。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论起苏词,多以“豪放”赞之。苏轼天性豁达、侠骨峥峥,创作中,刻意要“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形成其词豪放、旷达风格。但苏词中还有一批叙写儿女私情、离愁剐恨之作,婉约柔美,纤丽清新,剐有一番风情。通过对苏轼具体词作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词特有的艺术风格应是:纤丽与雄壮齐飞,婉约共豪放一色。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词气势豪放,有着极为广阔的题材内容,是豪放派的先河,对整个词坛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其豪放之风盛行,使得人们忽视了苏轼在婉约词方面的成就。其实苏轼的词作中,婉约词的数量要远远多于豪放词,其中既有晚唐婉约词的抒情写作,又有新的思想内容。苏轼的婉约词表面上好似温柳,但其富有深意,词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操与理想。本文就苏轼婉约词作的艺术成就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词"婉约"与"豪放"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明人张Yan,而以此划分词派则在清代。词或“婉约”或“豪放”相关词人作词的主观原理,相关词人自身的资质、气度,还与作品的题材及作品产生的化背景相关。对“婉约”、“豪放”。前人尚有正、变之议,今人则认为是一体分流,双峰并峙。我们要善于分别同一词派词作、同一词人词作的精粗高下。  相似文献   

16.
张綎选定《草堂诗余别录》,并对所选词作进行评点,通过所选之词及评点文字,张氏的词学观念得到彰显。其所选词作以及对词作的评点,充分体现了一代词学家崇古雅、尊婉约的词学观念及其对"豪放婉约二体说"的思考过程。  相似文献   

17.
苏轼知密州时词作已进入成熟期,其豪放雄壮风格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苏轼密州词作思想及艺术性进行探讨论述:一是表达用能致君尧舜,舍可超然物外的旷达;二是有意于词坛别立一家的创作激情;三是奇逸高旷风格的浪漫主义杰作;四是革新婉约词,谱写出冠绝千古的悼亡词。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苏轼。  相似文献   

19.
历来学界评论东坡词,或称"豪放",或根"婉约".而笔者认为.苏词的本质是豪放与雅的统一。其"豪放雅词"的审美内涵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无意不可入:题材开拓形成豪放雅词;(二)以我观照万物;人物形象的变化形成豪放雅词;(三)使用"醉酒"的道具:摆脱理性束缚形成豪放雅词;(四)议论入调:表述方式变革形成豪放雅词;(五)使事用典:语言构成的变革以形成豪放雅调;(六)雄奇恢宏的境界:结构的变革以形成豪放雅词;(七)旷达的人生哲理:豪放雅词的根基与内蕴。苏轨的豪放雅词在调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语文课本第四册一并入选了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赤壁怀古》。我想,让学生了解、体会婉约、豪放两个词派的词作风格,应是教材编排者的旨意,也应成为设计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安排教学时,在已学习《雨霖铃》的基础上,以“体会婉约、豪放两个词派的词作风格”为主要教学目标,采用对比赏析的思路,设计了《赤壁怀古》的教学。教学步骤1.播放《雨霖铃》的朗读音像材料。上课伊始,先播放配乐、配像的朗读材料,目的在于:(1)起复习旧课的作用。(2)酿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胸有境”。(3)为下面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