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用诗艺的手法记载了我国最早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风雅颂"三类诗并萃,歌颂了这个多民族国家在明君贤臣的管理下,依从各家有利之言说,逐步走向繁荣兴盛的历史面貌。诗歌三百,具有教民、治民和亲民之道。在这样一部百科全书般的诗集里,爱情诗体裁的《关雎》却成为了《诗经》总三百篇的开篇之作,文章拟从以下几点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又叫《诗三百》,后来儒家学者把它奉为经典,故称《诗经》。全书收诗三百零五篇,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反映西周初到春秋中期(前11世纪至前7世纪)五百年间的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尖锐的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历史上最悠久的古国之一。在长期形成的灿烂文化中,古典文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珍藏着多少雄视千古的文学巨著!而《诗经》、《楚辞》、汉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座文学宝库中颗颗璀灿的明珠。诗的国度诗歌多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包括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500年间的诗歌。原称《诗》,共有305篇,又称《诗三百篇》。因后代儒家尊奉为经典,开始称为《诗经》。汉时传《诗》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后只  相似文献   

4.
《少年读者》2008,(9):45-45
问:《诗经》为什么又称《诗三百》? 答:《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这些诗在先秦时代,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后被人们尊为《诗经》,其中的内容丰富多样,写男女爱情的诗尤有韵味和价值,从爱情诗中我们能够发现《诗经》中的社会意义,文学价值以及一些有趣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6.
浅议《邶风·柏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诗.原名《诗》或《诗三百》,至汉代奉为经典,故称《诗经》,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诗经》所反映的是距今二千五百年至三千年的上古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作为民族精神与民族智慧结晶的《诗经》,是中学生必读的中华经典之一。在教学中,《诗经》一般都被当做纯粹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丧失了先贤立言之本意。从《诗经》的创作、收集和功用可以看出,《诗经》是源诗教而生,为诗教而用,三百篇皆有关君臣、夫妇等人伦大道。在《诗经》教学中加入义理阐释的内容是符合《诗经》源政治而生的本性的,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咏读中修身养性,培养心怀天下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8.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一般认为这是孔子对《诗经》所作的总概括,总评价,用宋人朱熹的话说就是:“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论语集注》)不过,“思无邪”一语,并不是孔子所自撰,而是他从《诗·鲁颂·駉》篇中借来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或称“诗三百”。我们通常都是说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三百”是取其约数。但也有人说《诗经》里的诗歌有311篇,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原始社会起,勤劳的人民就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诗歌的雏形。可以说,自从人类有了语言,就有了诗歌;有了文字,就记录下了诗歌。而中国诗歌最早集中记录下来的,就是《诗经》。这本相传为孔子编成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间跨度超过500年的诗歌,共311篇(现存305篇),因此又称《诗三百》。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只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可与之媲美。这两部瑰  相似文献   

11.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我们很难想象,在秦国这个粗犷尚武之邦,竞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清代王运在《湘漪楼说诗》中甚至说它是“千古伤心之作”,它是如此细腻含蓄悠远空灵,以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头甚至盖过诗经首篇《关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诗词的发展诗词的发展历史悠久,因而,学好诗词必须先了解诗词的发展历史。《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总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主要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继《诗经》之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在汉代,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名为《楚辞》。  相似文献   

13.
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姚小鸥《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李山《<诗·大雅>若千篇图赞说及由此发现的<雅><颂>间部分对应》,是近年来《诗经》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上坚持《诗》与礼乐文化的一致性,又力图探求《诗三百》的实际,因此也都是带着沉重传统负荷的“诗经原始”。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由于封建“诗教”的影响,《诗经》研究走了很大的弯路,“诗三百篇,各有其旨,传注之学,多失其本意。而流俗狃习,至不知处尚多。”(《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在诗的主旨被严重歪曲的情况下,艺术性的研究就更谈不上了。真正注意并开始研究《诗经》艺术特征的自然不是那些封建经学家,而是道学气味较少的有关学者。所以,历史上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取得,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突破封建“诗教”束  相似文献   

15.
《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汉朝时儒家将其奉为经典,称为《诗经》,沿用至今。《诗经》收入305篇诗;另有6篇只存题目而无内容,叫作“笙诗”。这样实际存在着311个题目,305篇诗。这些诗歌分为三部分:国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是2500年前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品。其中最早的诗产生时间约在西周初期,最晚则在春秋中叶。就其产生地域而言,涉及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作者中有农夫、牧人、士兵,也有贵族和士大夫。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问题,过去有所谓“王官…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 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在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中,《诗经》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在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当中,,《诗经》也是必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此,通过研究激趣法来使得《诗经》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运用,增加学生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和乐趣。  相似文献   

17.
<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用文字记录的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它开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之源,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诗经》中,“风”诗具有特别高的思想性和人民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是《诗经》里成就最高的部分.《幽风·七月》是“风’诗中篇幅最长的一篇,全篇长达八十八句,极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我们学习和掌握《诗经》的成就.了解奴隶社会的历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娄玲 《作文》2023,(40):25-26
<正>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被后世奉为圭臬,由此足以看出孔子对于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之一,正是由孔子提出“思无邪”所产生的。“韦编三绝”的孔子,却用像《诗经》一样简约而又精辟的一句“思无邪”,概括了三百篇的《诗经》的特点。即没有邪念,思想纯正。  相似文献   

19.
补白     
在中外文学史上,共有三部被称为“诗三百”的作品: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共收诗305篇,人们取其整数,称之为《诗三百》。二是印度婆罗门诗人伐致呵利写的《三百咏》,它由《爱欲百咏》、《通义百咏》、《出世百咏》三本抒情诗集合印而成。三是意大利诗人彼德拉克的代表作《歌集》,所收的300首十四行诗,都是诗人献给他的女友劳拉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20.
从《诗经》看上古婚俗李荣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305篇歌谣,展示了我国上古氏族社会、奴隶制社会的社会生活与礼俗。但历代儒生解读《诗经》却只注重对历史社会和政治教化意义的阐发,而对《诗经》作为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