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点故事     
肖立 《新读写》2008,(3):51-51
一个人提起笔写文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在自己的文章里加点故事,因为读者喜欢故事,读者对故事的胃口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一个好故事可以涵盖一切,它可以成全一篇好文章。  相似文献   

2.
1.选择一个可以与之对话的道具作为故事的主人翁 在故事画创作中,充分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各种道具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一般我都会要求孩子选择一个有趣的、喜欢的道具,如:一个玩偶、一只喜爱的动物,一位熟悉的人物形象、一些关心的植物、手边的工具或感兴趣的任何东西。把这个道具作为故事的主人翁开展创作活动。这样,孩子在创作故事时就有了一个依据,故事就可以围绕着这位主人翁而展开。  相似文献   

3.
故事、事故     
有一则谜语,谜面是:顺着念好听。倒着念要命。谜底是:故事,当然也可以说是事故。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由于误会而造成的一次重大的车祸的故事。故事中的一个货车司机好意提醒另一位司机前面有猪,但那位司机却以为他在骂自己,反而以骂声回击了那个好心的货车司机。所以造成了一次惨不忍睹的车祸。  相似文献   

4.
故事引出的故事胡伯祖杨明和李芳都有个特长:一个能编动人的故事,一个会讲动听的故事。他俩一唱一和,现编现讲,一天一个故事,队员们都管他们叫“故事大王”。一天早晨,“故事大王”在操场一角一转悠,不到10分钟,《一把雨伞》的故事就编出来了。离早自习下课时间...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写《我听到的一个故事》的过程中是否要对讲述者进行交待或描写?我在听故事过程中的情况要不要写?老师:根据文题,所写故事是一个我“听”来的故事,那么,自然会有讲故事的人。因此,对讲故事的人应该作必要的交待或描写。但写作的重点绝不是这个人,而是听来的故事本身。至于“听故事过程中的情况要不要写”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明确这个“情况”包含哪些内容,它可以是作者的插话、表情及对故事的评价、认识、启示等。其中对故事的评价、认识、启示等最好不写,因为你能把故事记住并写出来,至少说明故事对你的影响是大的,…  相似文献   

6.
题目 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老照片。这些老照片,往往隐藏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这些照片中选出你最感兴趣的一张或一组,事先列出你想了解的问题,然后向家人询问,你一定会对家庭有更多的了解吧。请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 写一篇作文。(新人教版) 提示:题目要求大家讲述一个故事,什么样的故事呢?有关家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而这故事必须从一张或一组老照片上体现出来。这张(组)老照片可以是家中某一个人的照片,也可以是几个人的合照,关键是它的背后得有一个或精彩、或温馨、或让人顿悟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你的爷爷奶奶,折射出旧年代的风貌人情;可以是你的爸爸妈妈,演绎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可以是你自己,重温儿时的欢乐、成长的喜悦……要把画面与文字结合起来叙述,这在行文上也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你可以先把你的这张照片非常形象地呈现给读者,画面的重现得让下文的故事情节有所照应;而主体部分就得写照片的不同凡响的来历,情节的叙述要曲折,有故事性,并且与照片的内容暗合;最后,还可以写出了解了老照片故事后的感悟, 提升文章的思想性。(顾鸿)  相似文献   

7.
“故事”与“历史”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似乎不敢很公开地说“故事”,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历史是指过去发生过的事,有其真实性;故事则是流传下来的说法,经过渲染、演绎,已无多少真实性可言。(2)历史中有一些很重要的概念,可以让我们对一个时代、一个事件等有深刻的理解;故事大多为一些烦琐细小的叙述,除了有趣、好玩,无助于对一个时代或一个事件的理解。(3)历史教科书中,都是写事情的经过、制度的内容、文化的成就等,几乎看不到有趣的故事,好像故事已经被排除于历史学习的主要内容之外。  相似文献   

8.
教学故事化     
《山东教育》2012,(27):64
"教学故事化"是从"儿童爱好故事"这一个理论基础产生出来的教学原则。所以,当我们要追问为什么要教学故事化时,必须把"儿童为什么爱好故事"这一问题,先来予以讨论。就日常生活的观察,学校教学的体验,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看故事、听故事和讲故事的。儿童爱好故事的倾向,绝非偶然。一方面,儿童本身具有这种倾向的动力;另一方面,故事的形式与内容,对儿童心理的适应上,也有巨大的作用。详细说来,有下  相似文献   

9.
午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优优拉着我的手说:“徐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吧!我想听故事了。”于是,我就坐在孩子们不自觉围成的一个小圆圈里讲起了故事。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熊不喜欢睡午觉,经常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有一次,它又睡着了,还做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一位博士对它说,“小熊,我们只有一双眼睛,它每天必须得到一定的休息,  相似文献   

10.
翁荔 《家庭教育》2008,(7):85-85
国外有句谚语。大意是:每天一个苹果,可以气死医生。可见,苹果是对我们身体健康非常有益的好食物。但是,好东西带来的并不一定是好的结果。下面说的就是因为一只苹果,运动员与奥运会奖牌失之交臂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故事为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增添了色彩,故事让童年的时光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蓝天上飞翔。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活用故事辅助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一、曹冲称象——等量代换 [故事]想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无法直接去称它,怎么办呢?聪明的曹冲想出一个办法,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体重,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发:某些数学问题若直接考虑有困难,可以把原有的条件或问题用等价的量去代换,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提示:“我听到的一个故事”是一道开放的题目,给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同学们可以自由地写一个故事,选材的时间跨度很大。这些“故事”可以是喜剧的,也可以是悲剧的;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可以是神话传说,也可以是寓言童话……但故事必须是“印象深刻的”。所谓“印象深刻”,就是让人听后久久不忘、刻骨铭心,能深深地打动人、感染人。同时,作文时,一定要注意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唐仕伦)  相似文献   

14.
我的故事     
9月4日 晴 如果,我的一个故事是一颗星星,那我的故事便可汇成一条银河,如果我的一个故事是一颗小草,那我的故事绝对可以长成一片一望无际的青草地。我是班里多个体育项目的种子选手之一。我为班级为学校争了许多金奖。可有一次,只得了银奖,但这却比金奖还宝贵。  相似文献   

15.
<正>人生海海,故事浩浩。能触动心灵、启迪智慧之事谓之好故事,能改变一个人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风采,给国家带来力量形象之事亦谓之好故事。好的故事,于个人可得万古长青,于社会可得霁月光风,于国家可得气正风清。因此,我认为:应以故事之镜,映力量之魂。好的故事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且看史铁生在古殿墙头褪蚀的红砖青瓦中觅得地坛故事,于轮椅上悟得生命之理,于笔尖流露出与命运抗争的浓烈情愫,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写故事的人,他的工作就是写很多有味道的故事。嘿,你问什么叫“有味道”的故事?很简单——味道啊,就是平常你的舌头可以尝到的那样, 酸、甜、苦、辣、咸……故事也一样呀,有酸溜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德育》2008,(5):1-1
“故事法在我国道德教育的实践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故事法可以从亚里士多德、赫尔的德性论伦理学中寻找支撑,这种伦理立场也决定了在故事法之外还应辅以其他德育方法。从故事法的作用机制看,学生对道德故事的理解有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心理环节。为此,在运用故事法时,教育者应认识到学生在提取故事主题等方面的主动性,明确故事发挥作用的主要环节,借助高质量的儿童故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故事法的效用。”  相似文献   

18.
故事法在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故事法可以从亚里士多德、赫尔的德性论伦理学中寻找支撑,这种伦理立场也决定了在故事法之外还应辅以其他德育方法。从故事法的作用机制看,学生对道德故事的理解有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心理环节。为此,在运用故事法时,教育者应认识到学生在提取故事主题等方面的主动性,明确故事发挥作用的主要环节,借助高质量的儿童故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故事法的效用。  相似文献   

19.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17):I0002-I0002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四十七:关注未来的实验 1980年,魏书生老师为班会出了一个题目:35年后的班会。  相似文献   

20.
故事是通往儿童内心的幽径,可以成为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一项内容,也可以成为小学品德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择选已有的或运用自编的故事可以无痕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认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入的故事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用活教材、超越教材,故事要源自生活,回归生活,通过故事完成的道德成长是一种柔性的内化方式,因而是一个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