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心理暗示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对每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影响都很大,了解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产生哪些行为影响,尤其是掌握消极的心理暗示有哪些特点和表现,并学会对心理暗示的积极干预,会在不同程度上提升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心理暗示分为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负面影响巨大,能造成恶果;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促进作用,可以给人生的希望。要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改掉消极的思想模式,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韩静 《现代语文》2011,(9):72-72
在生活中,心理暗示无处不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获得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认知心理学认为,面对同样的事件,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人们会积极地评价和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和启发性,能够保持弹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并由此提供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防范措施与灵活合理的行为选择.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具有潜能,尤其是身心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学生。如何有效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是很多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课题。语言暗示、镜子技巧、放松训练三种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  相似文献   

6.
爱学生就是希望见到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教师巧用积极心理暗示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以便创建卓越课堂。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的影响,还会让学生进行转化,让学生自己养成积极心理暗示的习惯,让"我"来帮助我,总是充满阳光,快乐地进行学习生活,能够为促进学生成才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7.
孙枫 《林区教学》2010,(3):79-80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心理上不断强调关键内容给自己的暗示,这种强化了的暗示让人们不断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发展。新课程的中学历史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利用暗示教学,有利于教师寻求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更新。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教学是整个高中教育的重头戏,因此学好数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积极心理暗示,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升。加上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任务较重,所以采取积极心理暗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学习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基于这一背景,主要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积极心理暗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考对一个考生来说就像足球运动员的临门一脚,心理的轻微波动,都可能使成绩大打折扣,从而与名牌大学擦肩而过。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高考期间要明察秋毫,指挥若定。他的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话都能给学生莫大的心理安慰,都可能创造奇迹,小小的心理暗示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发生在高考期间的一个个故事使我对心理暗示更加重视,它也使我所带的毕业班在高考中往往都能收获惊喜。你的微笑就像一首无言的诗这句话是学生写给我的,因为我连续担任高三班主任十余年,每年高考期间我都要分发和收取学生的准考证,那时我面带微笑,衣着随意…  相似文献   

10.
佚名 《高中生》2008,(13):49-49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及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每天,我们都会不断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暗示,这种影响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和信心,有时又会使人觉得郁闷不安。以下几种快乐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使自己变得更快乐。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多年从事高中教学的教师,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发现每一届高三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心理焦虑不安的情况,每个学生都非常担心自己的未来。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在关注高考的结果,只是每个人的表现迥异,本人觉得对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是日常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位教师都会看到自己学生情绪上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疏导,使他们能够用平常心对待学习生活,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增强面对未来的勇气。本人现将这几年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暗示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当一个人处于一个环境中,会无时无刻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不知不觉中学习.所以成人的暗示在某些情况下,影响了孩子,甚至成为孩子的学习目标,而这些暗示具有两面性,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变幼儿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反之消极的暗示消除孩子的积极行为.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教育中都存在着暗示行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影响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不同的发育阶段给予积极的暗示和诱导,就会使幼儿有意或无意的做出各种反应,在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要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有人类以来,不知有多少思想家和教育家都一再强调信心与意志的重要性。他们都明确指出.信心与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可以用心理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这是时代的伟大发现,是成功心理学的卓越贡献。成功心理、积极心态的核心就是积极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4.
庄琴 《考试周刊》2010,(35):228-229
根据心理学,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其中,对学生的"暗示"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是学生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  相似文献   

15.
红色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据说和基因有关。我最持久喜欢的颜色是蓝色。专家们说蓝色是忧郁、宽广、理智、冷静的意思。我经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往这些词上靠。这算不算自我心理暗示呢?  相似文献   

16.
王宁 《教师》2011,(24):23-23
自我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使自己的思想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从而富有激情地面对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正是由于自我激励的重要作用,当学生情绪处于低谷、遇到挫折、信心不足或自卑失落时,有效的自我激励有助于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成为走向成功的"内能"。极兴奋的状态从而富有激情地面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心理暗示是指人的意识、思想、感情给自己投射的心理定势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有两种表现形式:积极的和消极的。消极的心理暗示抑制人的创造力和进取心,甚至于影响人的生存欲望,其危害极大。教育者的期望是一种导向,是孩子前进的目标,是对孩子迷茫的召唤,是孩子在困难时毅然奋起的信心,是孩子受挫折时永不屈服的勇气,是孩子失败时永不放弃的追求,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期望效应,只要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心理期望,那么他就会发展得更好.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学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擅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将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团支部书记组织学生对什么是自信、自信的作用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得到培养自信的方法。(1)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一个人过高评价自己会产生自负,过低评价自己会产生自卑。自信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而且能通过努力克服自身不足。(2)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积极的自我暗示唤起的是人的良好的情绪情感,消极的自我暗示  相似文献   

20.
张立华 《时代教育》2009,(5):160-160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应关注他们心理是否健康发展.在活动中,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用激励的原则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用自己人格的魅力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