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案例】 师出示第一道题:一根绳长3米,分成5段,每段绳长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全体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很快写出答案。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我们班解答这道题的结果是全军覆没。 (全班哗然,几位机灵的学生好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生:这道题没有说明是否把绳子进行了平均分,所以每段的绳长占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是不确定的,是无法解答的。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流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揭题释题1.回忆所学,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马诗》,一起来背一背。(生齐背《马诗》)师:我们在琅琅书声中感受着诗人李贺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2.齐读诗题,理解题意。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首咏物诗。齐读诗题。  相似文献   

3.
某小学二年级一堂数学课片段:师:好,接下来我们用10分钟做课本第45页的第3~6题,听清楚了吗?生:听清楚了。师:第1、2题做不做?生:不做。师:第7题做不做?生:不做。师:好,下面开始做。师(刚说完,忽然发现一学生已全做完,怒斥):老师没要求做,你为什么要提前做?赶紧给我擦掉,重做!(生战战兢兢地擦掉后,开始重新做)(10分钟后)师:大家都做完了吗?生:做完了。/没做完。师:还没做完?别人都能做完,你们几个为什么没做完?(生沉默)都放下笔,听老师讲这几题,没做完的不要做了。(见学生A仍在做第7题,生气地):A,没听见老师说的…  相似文献   

4.
老王     
《基础教育参考》2012,(18):52-52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杨绛所写的一篇叙事散文《老王》。(师板题与作者)我们这节课目标有三个。(师投影显示)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体察作者思想情感:3.品味语句丰富内涵。师:这一堂课我们用比赛的方法进行。第一场比赛就要开始了。(师投影显示“自学指导”)师:同学们.大家请看投影“自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11。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师:(幻灯示题:商店第一天运来8箱饼干,第二天运来50千克饼干,两天一共运来多少饼干?)怎样列式解答?生:8+50=58。师:58是"58箱"还是"58千克"?生:(很快发现单位名称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上面的算式是错误的。师:请同学们二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这道题中饼干的数量可以用什么作单位?(2)问题中的单位名称可以怎样确定?()问题中的单位名称确定后,想一想:这道题缺少条件吗?如果需要补充,那怎样补呢?生:......这道题缺少一个条件。如果求"两天一共运来多少千克饼干",要先算出第一天运…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 师:刚才有两个同学向我介绍了在计算一道乘法时,发现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我们班的同学有没有信心自己发现这种简便算法? 生:有。 [评析]情境的铺垫,摆脱了传统数学课堂过于低沉的格调,激发了同学们探求新知的欲望,活跃的场面为新知教学营造了最佳氛围。 二、主动探究 师:让我们先看看这些乘法中的第一题(出示例5:360×24),这道题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生:这是一道被乘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 (师板书:被乘数 末尾有0) 师:那么被乘数末尾有0的题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一些的算法?先请大家…  相似文献   

7.
“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119页的内容,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屏幕显示:333-122 师:请同学们笔算这一道题。师(学生笔算并对正答案后):谁能改变被减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使它成为一道连续退位减法题?(闪现中的虚线框,帮助学生明确编题要求。)学生分4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并汇报改编结果,教师按顺序排列板书:①311 ③301 -122 -122②310 ④300 -122 -122师:请同学们根据退位减的退位法则笔算以上四题。(①②题学生能顺利笔算,而③④题有些同学计算出现错误。)师:当被减数个…  相似文献   

8.
(先引导学生完成复习题,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师:刚才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黑板上这道题,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生:读题。师:题里说的是一件什么事?生:说的是小红家养兔子,爸爸卖兔子的事。师:小红家养了23只兔子,爸爸卖了2只,还剩多少只?怎样列式?生:(纷纷举手)23-2=21师:你是怎样想的?生:从23只里面拿出去2只,得数就是还剩的只数。师:23-2=?应该怎样计算呢?生:用个位上的3-2=1,再用20+1=2…  相似文献   

9.
案例内容《用数学》练习课(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1~22页练习四3~7题。)案例描述〔片断一〕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不知道同学们掌握得怎样,老师想通过口算比赛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敢试一试吗?(生:敢。)请翻开课本第21页第3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开始。(约1分钟后,老师喊停。)师:你们做了几道题?生1:我做了5道题。师:这是一条信息。(板书:已做)没做的有几道题?生1:没做的有7道题。师:这又是一条信息。(板书:没做的)一共有几道题?生1:一共有12道题。师:这是第三条信息。(板书:一共有)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三条信…  相似文献   

10.
一、发现复习:(口算练习、减法法则、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法则等内容)用竖式计算:师: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生1:前三题很快就做出来了,第四题不会做。生2:第四题不够减。生3:前三题的结果一个比一个少1,所以第四题的结果应该比第三题的结果少1,应该得19。生4:第四题是没有学过的题目。生5:这是不够减的减法,叫退位减法。师:很好。同学们不但会做了学过的减法,而且发现了新的知识,并且根据解这几道题的规律得出了结果,这个同学真聪明,大家能不能像他那样,动脑筋想一想,再利用手中的学具(成捆的小棒和不…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师:明朝顾宪成曾经在东林书院题有一副对联,知道是一副什么对联吗?(出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师:读了这副对联,你有什么启发呢?(师生交流)师:古人尚且如此关心国家大事,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  相似文献   

12.
单墫 《中等数学》2008,(7):14-15
甲:有些题目不会做,找解答看,更加糊里糊涂. 师:请举个例子. 乙:例如这道题:  相似文献   

13.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课题,并播放背景音乐《母亲》。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师:读到慈母,老师想起一幅画,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由此你们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小数加减法”的起始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开头的——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3页,谁能站起来把例1读一遍?生:(一生站立,并朗读例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8.5公斤。第二小队采集了21.5公斤。一共采集了多少公斤?师:这道题是叫我们求什么的?生:叫我们求“一共”。师:既然叫我们求“一共”,这道题应该怎么算?生:用加法算,列成算式18.5+21.5。  相似文献   

15.
一、出示问题学习新课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同学们,当我们拿到一个题时.首先干什么?生:读题。师:对,当我们解答一个题时,首先应多读题,而且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要读明白这个题说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要找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第三遍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明白了吗?开始吧。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好!这节活动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有趣的音乐题目,看哪位同学答对的题目最多,我们就评他为音乐小能手。第一类题是画面题,请同学们看清画面,并按要求答题。(教师放幻灯片一。)师:我们登音乐楼梯,会觉得哪两级比较省力?为什么?生:我们登“mi”到...  相似文献   

17.
一、谈话引题   师:老师知道咱班同学的歌声很动听,可是其他老师还没有听过呢 ?想不想唱首歌给老师们听听 ?(文娱委员指挥唱歌,老师拿出串铃,沙锤给学生伴奏。 )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 ?老师是用什么乐器给你们伴奏的 ?  生:串铃、沙锤。   师:你们想不想边唱歌边用这两件乐器伴奏 ?  生:想。   师:可是同学们手中没有这两件乐器,怎么办呢 ?  生:动手做。   师:好,我们这节活动课的内容就是第 17课《简易打击乐器的制作与演奏》。 (师贴课题 )  二、乐器制作   师:同学们看看桌面上老师给你准备了什么材料 …  相似文献   

18.
方红兵 《四川教育》2014,(11):32-33
师:请同学们看图,听老师把图的意思讲一讲.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把题读一读.师:读了这个题,我们知道了“车上原来有67人,下来25人,上去28人”(老师板书在黑板上).师:同学们,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呢?学生思考中……师:因为车上原来有67人,下来了25人,所以用减法,67一25,又上去了28人,所以要用加法,67-25+28(板书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9.
师:这首七绝诗大家已经读得很熟了,诗题的意思也已经弄明白了,现在请同学们4人一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对诗的前两句是怎样理解的。 (生小组讨论) 师:讨论好了?每组推荐一位代表,谈谈你们的理解。 生:诗的前两句有点题的作用。诗题是“江畔独步寻花”,诗人究竟在何处“寻”到“花”的?看到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两句作了交代。 师:真会读书!老师为你们高兴。生:这两句主要写了黄四娘家花多。师:从何得知?生:第1句“黄四娘家花满蹊”中的“花满蹊”写的是花把通往黄四娘家的路径都遮住了;第2句“千朵万朵压枝低”中的“…  相似文献   

20.
[案例](教师出示题目:一条小船坐8人,旅游团租了6条船,这个旅游团共有多少人?)师:谁来解答这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