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每逢春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成为人们关拄的热点。说起来,春节晚会从1983年开始举办,迄今已有24个年头了。如今,春节联欢晚会早已成为中国人除夕守夜时必不可少的一道“文艺大餐”,成为全世界华人辞旧迎新的一种新民俗,成为中国文化娱乐业中的一个著名品牌。举国上下,数亿人同时收看同一台晚会,这在全世界的电视媒体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大型节日庆典晚会是指以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基调的节日类庆典晚会,如春节晚会、元旦晚会、中秋晚会等。在众多节日当中,春节无论从民俗角度还是文化角度,都可以被看做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春节联欢晚会从一开始的雅俗共赏变得日趋高碳化。"所谓高碳化是指美学上不符合艺术真实原则,不尊重不恪守艺术真实原则的艺术现象。""它们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化事业的推进,中国老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晚会的丰富性、娱乐性、快节奏,大信息量以及时空的延伸性充分满足了这种精神需求。以1983年春节晚会的成功为标志,我国的电视晚会进入真正的全盛时代。特别是在重大节目期间,几乎每个电视台都要举办自己的晚会,春节前后有的电视台多达近10场,而像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这样的重头节目更是引起全国瞩目.收视受众数以亿计。电视晚会的优势远远超过舞台演出的局限性,同时又保留了舞台艺术的精华,使其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文艺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春节联欢晚会需要脱胎换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步中 《现代传播》2004,(3):125-127
春节联欢晚会在度过自己2 2岁的生日后,无疑已走到了“穷途末路”。对于每一个关爱春节晚会的人来说,这是不愿也不忍看到的情形。然而,如何让春节晚会重振雄风,再现辉煌,依笔者之见,须在晚会的定位、模式的突破、精品的打造以及竞标体制的改革上彻底脱胎换骨。一、晚会定位有待重新界定春节是传统的中华民族节日,是自下而上民俗性最强的节日。春节联欢晚会,顾名思义,具有节庆和联欢双重属性,“是辞旧迎新的联欢、庆典文化的点染、万民同欢的载体。”①在除夕这样一个特定的夜晚,在这样一个“神圣时刻”,人们需要的就是一个“乐”字,合家团圆…  相似文献   

5.
春节联欢晚会宜短而精文布"春兰杯"春节晚会节目评选揭晓,为1995年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划上了句号.众多的节目受到了亿万观众的欢迎和赞许,这是观众对精心组织、精心制作节目的编导和精采表演节目的演员们的谢忱和敬意。连年都看春节晚会,对每年的晚会既满意,又感...  相似文献   

6.
张石岭 《视听界》2006,(1):86-87
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聚合体。因此,春节晚会要有文化上的承载力,要给老百姓一种公共性和社会性欢娱的快感,但这种快感必须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春节特别节目”以其在神韵的山水创意、节目意境的诗化处理等方面独辟蹊径,获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2005春满华东》春节特别节目,希望为准备2006年春晚的导演提供一个借鉴的机会。一、多彩的地域文化华东六省一市地广物博、人文荟萃,春节晚会作为本土性极强的艺术,用地域文化作为晚会主题最能体现春节…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降下帷幕没多久,对全国观众收看春节晚会情况的一项调查显示:春节联欢晚会家庭收视率达94.5%,其中78%的家庭表示满意,但与去年相比,今年春节晚会的到达率和满意度分别下降了1.5%和5.6%。这个源于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具有庆典性的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一个特殊的春节“民俗”在辞旧迎新这个特殊时刻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这样一台晚会艺术品格的更高要求。一应当说,和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艺术上还是足以代表当时的电视综艺创作水平一样,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艺术上保持了一定的水准。春节…  相似文献   

8.
“真”的创作与表达──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创作谈郭晓冰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至今,已举办十三届了。第十四届,即1996年晚会,也已经选好导演,组成创作组,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创作中。每到此时,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今年晚会怎么搞,想什么办法...  相似文献   

9.
蒋俊 《声屏世界》2002,(8):32-33
春节联欢晚会存在与发展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少人每年在提出批评和建议,而在于它每年都在想着和谁联欢,把握好观众的真实要求才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春节联欢晚会得到的总是毁多于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现如今什么样的晚会才是合乎中国老百姓口味的晚会?每逢年三十前后,各类媒体、各色人等、各种声音都在评说春节联欢晚会,从准备到演出,无不成其为谈资话头。往往都是从无限美好的期盼开始,在唾沫星满天飞舞的骂声里收场,甚至于这种骂声能持续个把月。春节联欢晚会,究竟怎么啦?每年统计只有50%左右的收视率,难道央视的晚会…  相似文献   

10.
陈琳 《声屏世界》2005,(4):36-37
电视艺晚会的“平民意识”.就是电视人从办晚会的指导思想到具体运作上都要体现老百姓的需要,为老百姓所接受.为老百姓服务。也就是说,晚会的内容、晚会的形式.包括被观众接受的全过程.都要符合老百姓的思想、生活、情感、利益乃至于期望。那么,电视艺晚会怎样才能办得平民化呢?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作为评委,我参加了北京电视台元旦春节晚会评奖。突出的感觉,是晚会有了竞争色彩。不光北京电视台自己的多台晚会之间有竞争,他们与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也有竞争。竞争的结果是,观众有了更多的频道选择。春节晚会这几年一直是电视圈的热门话题,理论界出了不少主意,但似乎在实践上行不通。于是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春节晚会搞得越好,收视率越高,对编导的压力也就越大,以至于一些搞晚会的人恳求新闻界来帮助淡化晚会效果,减少观众的期望值。这种现象恐怕是中国独  相似文献   

12.
耿文婷 《现代传播》2005,(6):126-127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无与伦比的惊世绝美震撼了亿万观众,成为近些年春节晚会舞台难得一见的精品杰作!《千手观音》的成功对长年处境低迷的电视舞蹈类节目产生极大的启示力,能够赢得老百姓的欣赏共鸣更说明它拥有超越艺术唯美之上的文化内涵。为此,有必要将《千手观音》的经验加以深入剖析,这对于电视舞蹈乃至整个中国电视文艺的发展都将具有深远价值。《千手观音》带给人们的惊喜是春节晚会20多年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其优雅曼妙的舞姿、美仑美奂的造型,给观众的视觉感官带来无法比拟的审美陶醉…  相似文献   

13.
春节晚会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一年一度的重点节日,从80年代中期至今,算下来也有十几个年头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现津,是需要认真归纳和总结的.一、广播春节晚会的特殊性广播春节晚会从第一届开始,就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位:五个小时的超长节目时间,从戏曲、曲艺到文学、民俗,从中国音乐到外国音乐,中间还要穿插大量的采访等等.这些包罗万象的内容、面面俱到的艺术形式决定了它的综艺性质.既然是综艺性的文艺晚会,它的受众群是不是也能包罗万象呢?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中,早就提出了叫E…  相似文献   

14.
《春节联欢晚会》的传播效果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人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除夕之夜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人已经成了全国亿万观众欢度春节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春节联欢晚会》从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演员的阵容、规模的宏大、受众的广泛、影响的深远等诸多方面,都堪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文。艺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代表。为了深入了解广大观众对’97〈春节联欢晚会》的反映,也为了把今后的春节晚会及大型电视综艺节目办得更好,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在1997年春节前夕,与央机调查咨询中心及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共同向北京、天津、佳木斯、吉林、乌鲁…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作为评委,我参加了北京电视台元旦春节晚会评奖。突出的感觉,是晚会有了竞争色彩。不光北京电视台自己的多台晚会之间有竞争,他们与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也有竞争。竞争的结果是,观众有了更多的频道选择。春节晚会这几年一直是电视圈的热门话题,理论界出了不少主意,但似乎在实践上行不通。于是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春节晚会搞得越好,收视率越高,对编导的压力也就越大,以至于一些搞晚会的人恳求新闻界来帮助淡化晚会效果,减少观众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16.
电视春节晚会已经办了十年了。现在似乎正面临着一个新的转折点。举办者感到越办越难,停办的说法也不时地浮现出来,虽然暂时还是一种情绪反映,毕竟不是什么好兆头。据说观众对晚会的不满情绪也在悄悄地增长。停办的念头也时有露头的了。有位观众就认为电视台办春节晚会是作萤自缚,应该逐渐淡化春节意识,自己解放自己。怎样才能办好春节晚会,报刊上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办法集中在:创作优秀的节目,选拔新的杰  相似文献   

17.
胡睿 《视听纵横》2002,(6):70-72
在改革开放之初,荧屏上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除了新闻和电视剧以外,当数大型电视晚会和综艺节目。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长期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尤其是作为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的典型代表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开播以来,多少年来已成为中国老百姓千家万户无可替代的“荧屏年夜饭”。  相似文献   

18.
没有仪式的新民俗--也谈春节晚会的仪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 《现代传播》2005,(2):63-65
本文是对春节晚会仪式性的再探讨.作者认为,春节晚会和所谓新民俗事实上并没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仪式.仪式是节目,更超越节目,是神话的另一种表现;民俗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仪式,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符号,才能具有超越性,每年晚会也才能从内容到形式连成一体,从而行之久远.所以必须树立真正的仪式理念,使之制度化.最后提出零点时刻是举行仪式的最佳时间,而迎接春天是仪式的最好内容.  相似文献   

19.
春节晚会与中秋晚会是中央电视台的两大主题晚会,观众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均居各种综艺晚会类节目前列.本文通过对春节晚会与中秋晚会的运作模式、文化主题和节目形式的比较分析,力求展现二者之间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20.
阚平 《中国广播》2006,(3):32-3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欢乐中国》,一改往年录制播出一台5小时综艺晚会的传统,调动全台力量,统筹各频率资源,在除夕当天下午通过中国之声推出了10小时大型直播互动春节晚会,得到了听众的热烈参与和积极反馈,同时,专家学者也给予了充分的赞扬和肯定。作为这个晚会的导演,我也得到了不少启示。一、发挥广播特点,抢占时间先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