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娱记”这个词,似乎带点儿黄色幽默的味道。一说这个词,新闻圈里的人都别有会心。好在“娱记”们都是跟得上潮流的人,心胸开阔,不在意这种“黄帽子”,有时还自己给自己戴上自嘲,也是一乐。 “娱记”们都很辛苦,因为得四处奔走去“追星”,不追星们跑,就没抢眼的新闻。“娱记’”们可以说是职业追星族,有了新闻圈里的职业追星族,才有那些沸沸扬扬乃至五迷三道的业余追星族.如此.报纸、电视不但多了读者和观众,娱乐界也旺了人气和财气。所以,歌星、影星和“娱记”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娱记”会不吝笔墨宣扬明星,…  相似文献   

2.
时下,“托儿”盛行,买房的,会遭遇“房托儿”;买药的,会遭遇“药托儿”;看病的,会遭遇“医托儿”;买车的,会遭遇“车托儿”;找伴侣的,会遭遇“婚托儿”;上学的,会遭遇“学托儿”;跑官的,会遭遇“官托儿”;被采访的,会遭遇“记托儿”,甚至饭有“饭托儿”,电话有“聊托儿”,互联网有“网托儿”,诸如此类,可谓不一而足。然而,诸如“房托儿”这类词,古今工具书没有收入。而在《现代汉语词典》却有“托儿”这样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tuōr〈方〉指从旁诱人受骗上当的人。”①给“托儿”如此定义,相当准确。显然,以上“房托儿”等…  相似文献   

3.
如今说起易中天,套用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恐怕绝不是夸张之辞。记得有次请他吃饭,隔壁包间的客人突然闯了进来,问您是易中天教授吗?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来人又是送酒请易教授品尝,又是要和易教授合影留念,兴奋不可名状。对于这类突发事件,易教授显然已司空见惯,他既不谦虚也不张扬,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4.
也许在名人圈里他算不上出名,也许在艺术界里他算不上泰斗,但你不会没有看过他创作的小品.也许走在大街上和他擦肩而过你都没有认出他来,如果认出来了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长得很标准的农民,普普通通,看不出他身上的幽默细胞.但在春晚的那几个小时里,可能你的笑声有很多都是他制造出来的.他就是何庆魁.  相似文献   

5.
年近岁末也罢,岁近年末也罢,于平常人,时不我待,徒增急迫,于办刊人,回溯总括,怅惘得失.凡事皆有堂奥,求之得之,舍则失之,做好不易,保持好的状态不易,向好的状态发展也不易.向好的状态努力,需淘汰旧的机理,增添新的元素.就一刊而言,有核心栏目,也有非核心栏目,核心栏目之所以核心,首先在于々业水准的高蹈,再者在于学术和读者的认可,非核心栏日也可由配置而主置,进而进化至核心部位,这一打造过程,如牛负荷,任重道远,戛戛乎难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几乎没人不知道“实话实说”。 “实话实说”之所以能一炮打响,还得益于栏目的最大特点:实话实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到中央电视台说实话,也不是你所有的话题都可以拿到央视去说说。中国还有一句古语:实话好说不好听。很多实话,是无法拿到台面上说的。 但没有机会上“实话实说”说,并不等于群众不说。私下里,他们话题更多,说得更尖锐,甚至是刻薄,有时近乎于谩骂。且听群众针对干部说的一段实话: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报道中 ,我们会发现“一致”这个词用得比较多。介绍某地谈学习体会 ,用到“一致” ;反映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 ,要用到“一致” ;报道某些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 ,也用到“一致”。新闻报道中 ,“一致”这个词并不是不可用 ,但是要慎用。因为历史经验表明 ,认识“一致”的往往也会谬误百出。在那政治生活不正常的年代 ,“一致” ,扼杀了人们应有的民主权利 ,“一致”成了盲从、幼稚和失去自己正常思维的代名词。那么 ,在政治环境宽松的今天 ,“一致”是否也有点问题呢?回答也是肯定的。例如闻名全国的山西省绛县法院原…  相似文献   

8.
说『送稿』     
笔者发现,有一些通讯员在谈写稿体会时,会经常提到亲自去编辑部送稿的许多艰辛和不易。之所以亲自到编辑部送稿,也是想和编辑在情感上多沟通沟通,企盼自己的稿件早日发表,对此,无可非议。笔者以为,与其把时间花费在送稿的路途上,不如深入基层,认真采访,在提高稿件质量上多下工夫。再者,当今是信息时代,不但通过邮局邮寄稿件十分方便,而且拥有电脑的通讯员,通过电子信箱传送稿件会更加方便,只要你进入网络,轻轻点击鼠标,电子邮件就发送成功,短短几分钟时间,你的稿件就可以传送到天南海北,传送到你所要寄的编辑部。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减少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到乡镇检查工作,常听到一些档案员反映:乡镇档案工作不好做.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乡镇档案工作中的一些难事,如收集文件、指导建档、申请经费,算是三大难.然而在湖岗乡、付集镇却不算难,每年的文书立卷、档案指导,大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了任务,所需经费也全部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中华读书报>2002年7月3日第9版摘登<新周刊>文章,介绍某网站对齐达内、菲戈和贝克汉姆三位球星进行综合评比的情形时写道:"结果贝克汉姆以一分之差险胜菲戈".这话令人费解."一分之差"是"少一分"差一分"的意思,"以"是"因为"的意思,那全句就成了"结果贝克汉姆因为差一分险胜菲戈",这岂非笑话?  相似文献   

11.
年近岁末也罢,岁近年末也罢,于平常人,时不我待,徒增急迫,于办刊人,回溯总括,怅惘得失.凡事皆有堂奥,求之得之,舍则失之,做好不易,保持好的状态不易,向好的状态发展也不易.  相似文献   

12.
释『赚』     
“赚”这个字,眼下很火。街上人相遇,很少再问“吃了吗?”关心只在赚与否;放眼望去,会有“XX帮你赚大钱”的广告,令人怦然心动;侧耳听去,会有“XX这回赚大了”之说,令人顿生追慕之念。 “赚”因有“贝”字偏旁,人们会轻易认为,此字只与钱有关,因为谁都知道古人曾用贝壳当钱,如“财”,如“货”,甚至如“贿”,如“赃”……《现代汉语词典》对此字的注释:一是“获得利润,跟‘赔’相对”,二是“利润”,三是“挣(钱)”,反正不离钱。然而人们容易忽略,《现代汉语词典》里,其实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赚”,但读音不同,…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宣南地区,大体上指北京市原宣武区的管辖范围.这里是一块宝地,有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人才蔚起、俊采星驰.大批著名的诗人、学者、政治家、艺术家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活动过.宣南地区没有北京皇城内的宫殿巍峨、楼阁辉煌,也没有西郊外的水木清幽、园林秀色.这里地处湫隘,房舍简陋,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由于荟萃了大批历代的文化精英,留下了许多可资观览、可资纪念的种种痕迹.会馆、庙宇、戏楼、书肆、园林,有文物价值的占迹胜景,可说触目皆是.诚集粹京师文化之精华.  相似文献   

14.
据报载,在与“非典”殊死搏斗的战役中,许许多多的“战地记者”,不怕有被“中毒倒下”的危险,深入医院隔离区,将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的报道发出来。第一个走进隔离区病房采访的央视《面对面》主持人王志说:“这种事情,事前想想,会害怕,事后想想,也会害怕,但真正到了那里,就不会害怕了,因为在那里采访感觉最深的两个字是‘感动’”。看了这段文字,笔者不由也为我们的这些“抗非一线记者”深深感动了。无需讳言,“非典”是一个传染性极强的怪病,谁染上它,谁就会有可能伤命。面对凶残的SARS病毒,医生护士不能回避,他们要救死扶伤;相关科研人员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形势的发展、时代的前进 ,县市党报有了长足的发展 ,不少县市党报办起了“周末版” ,其“为读者”的意识不仅体现在“新闻”的指导性、导向性上 ,而且扩展到休闲性、可读性上 ,使县市党报宣传的内容、形式、方法得到了全面的扩展 ,既适应了广大群众文化程度提高、休闲时间增多、求知求信息求娱乐需求的全面扩展 ,同时也以此应对报刊市场竞争 ,更好地吸引读者、发展自身。许多县市党报的“周末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写作手法 ,为报纸增添了新的“亮点”和“卖点” ,受到读者甚至行家的肯定 ,但也有一些“周末版”在重视趣味性、可读性时出…  相似文献   

16.
一、"随求"与随求菩萨 1987年法门寺塔地宫出土了一批唐代瑰宝,其中有许多与佛家密宗信仰相关的法器和供养器.这批法器中有六枚钏环较为特别,与同时发现的<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衣物账>碑上的记录对照,其上记载:"随求六枚,共重二十五两."[1]所谓"随求六枚",恰是指这六枚钏环.  相似文献   

17.
我写下这个题目,觉得其中似有一点歧义,还需要疏解几句。假的“真新闻”,就是这“真实的新闻”其实是不实的,这在理解上并无问题。真的“假新闻”,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这“虚假的新闻”其实是真实的;另一种即这“虚假的新闻”是货真价实的“假新闻”。我所谈论的“真的‘假新闻’”当以前一种理解为是。近年来,各地媒体上的假新闻层出不穷,人们啧有烦言,虽经《新闻记者》编辑部连续三年精心评选出“十大假新闻”,各地媒体纷纷批评,却毫无收敛之迹象。新闻之真假,看似一个简单的事实认定问题,但实际却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假新闻”有的是…  相似文献   

18.
邵益文 《编辑之友》2010,(11):95-96
假日,几位久违了的老编辑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悠然自得,可三句不离本行,又扯到了编辑工作上.有的说,现在出书可难了,被电子出版、网络冲击得厉害;有的说现在品种多,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说,现在好书不少,但多被淹没在书海中了.一谈到看稿子,话更多了,说有的作者引用外国人的话,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有的内容庸俗、低俗、媚俗;有的不分精华糟粕,把古代的东西一股脑儿往外端,一个不小心就捅娄子了.可是,老编辑毕竟是老编辑,也说了不少防范、改进的举措.我把它整理了一下,似乎有这样三条,称之谓"三要",与同行们交流,并求赐正.  相似文献   

19.
鹿荣 《编辑之友》2010,(8):112-114
最近收看某地方台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在请出某著名演员时,这样对他说:"观众朋友们早就对您耳熟能详了." 乍听到"对您耳熟能详"的说法,觉得有点别扭:对"人"也可以"耳熟能详"吗?于是便查阅了几本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耳熟能详"的解释为:"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相似文献   

20.
因为足球记者在采访时失礼失态失语 ,而被采访对象“抢白”嘲讽的事情 ,最近接二连三发生。不知这些“足记”自我感觉如何 ,是否尴尬 ,作为同行 ,我是替他们脸红的。先是一位“足记” ,在卡塔尔队官员到沈阳打前站作准备的时候 ,提出了“会不会由于不适应东北寒冷气候而败给中国队”的问题 ,这位官员立即反唇相讥 :“卡塔尔队四年前也是在东北金州踢赢了中国队 ,难道你忘记了?”报上说这位记者“顿时语塞” ,真是何苦来哉!随后是几位“足记”采访米卢 ,提了一些或者相当幼稚或者事关“军机”的问题 ,米卢没有正面回答 ,只是说了句“我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