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机动车辆保险反欺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辆保险欺诈手段包括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移花接木转嫁保险责任、利用假发票骗取保险赔偿甚至伪造保单骗保。保险公司迫切需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识别欺诈,建立完整的反欺诈体系以促进机动车辆保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目前保险欺诈存在的形式入手,分析了保险欺诈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在此基础上从七个方面探讨了有效防范保险欺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保险欺诈及其防范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目前保险欺诈存在的形式入手,分析了保险欺诈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在此基础上,从七个方面探讨了有效防范保险欺诈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在阐述保险肇端和其沿革历程及保险欺诈活动的常见表现形式基础上,着重概括和分析了保险欺诈罪的五种客观特征。  相似文献   

5.
欺诈行为可以分为民事欺诈和刑事欺诈.两类欺诈的构成各不相同.通过比较两类欺诈的异同可知,它们存在明显的界限.因此,一些学者试图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适用的途径将民事欺诈行为犯罪化的观点值得商榷.将民事欺诈犯罪化已不再是现代各国刑法的立法及司法趋势,刑法对民事活动领域的介入应当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6.
保险欺诈通常表现为投保时的蓄谋和理赔时的故意.它不仅给保险企业造成经济危害,而且阻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扰乱了社会秩序.探讨对保险欺诈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的对策,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现阶段保险机构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惩罚力度、完善保险合同等途径对保险欺诈行为进行打击,以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2):194-195
近些年,保险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同时,保险欺诈活动应运而生。面对保险欺诈,很多保险公司往往一筹莫展,导致骗赔猖獗。如何从以往的拒赔案件信息中,抽取有效识别欺诈案件的模式,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保险行业研究的关键。数据挖掘在处理大批量数据,挖掘潜在关系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提出利用神经网络算法,从历史赔案信息中训练出识别欺诈案件的模型,并抽取赔案数据进行模型效果测试。实验证明,通过此模型筛选出的高理赔用户群具有较高准确率,此数据对保险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保险学家和法学家对保险欺骗与保险欺诈二者的界定并不明确。保险欺骗特指保险人,包括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保险代理人或保险经纪人,以其职务进行欺骗活动。对保险欺骗的特点、表现形式、构成要件、产生原因等问题进行研究,可为今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保险诈骗犯罪日趋复杂化,金融风险日益加剧.鉴于法制完善是遏制保险诈骗犯罪的体制性因素,我国现行刑事法应在保险诈骗罪的主体、罪数问题以及共同犯罪认定等方面进行相应改进.  相似文献   

10.
保险诈骗犯罪日趋复杂化,金融风险日益加剧。鉴于法制完善是遏制保险诈骗犯罪的体制性因素,我国现行刑事法应在保险诈骗罪的主体、罪数问题以及共同犯罪认定等方面进行相应改进。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和诈骗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犯罪本质上不同,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为当事人主观故意,客观表现是虚假介绍或隐瞒关键事实,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等;合同诈骗罪的主要法律特征为当事人主观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客观表现是行为人签订合同所采用的手段自始至终都是欺骗性的,行为人要负担刑事责任,同时还要承担民事责任等.同时,二者之间也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和诈骗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犯罪本质上不同,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为当事人主观故意,客观表现是虚假介绍或隐瞒关键事实,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等;合同诈骗罪的主要法律特征为当事人主观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客观表现是行为人签订合同所采用的手段自始至终都是欺骗性的,行为人要负担刑事责任,同时还要承担民事责任等。同时,二者之间也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案例推理的保险欺诈案例分析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推理(CBR)是人工智能领域中一种基于知识的问题求解和学习方法.文中以保险欺诈案例分析为背景,提出基于案例推理和应用XML来表示和搜索案例,应用数据仓库构建保险欺诈案例分析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案例推理流程、相似性度量函数、案例相似匹配方法、案例维护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保险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是,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迅猛发展,作为一种“几乎同保险事业一样古老“的现象,保险诈骗犯罪也日渐增多,它直接威胁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甚至诱发其它更为严重的刑事犯罪.因此,加强对保险诈骗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在目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常州保险市场存在保险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员工欺骗投保人和内外串通进行保险欺诈等问题,主要原因有从业人员职业教育不到位、市场主体内控力度不强、监管缺乏长效机制以及新技术运用较少。常州的保险机构可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共建诚信生态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从承保、理赔到会计核算等环节防范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构建保险反误导销售与反欺诈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在比较世界主要国家保险诈骗罪之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形态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刑法中的保险诈骗罪是复合实行行为,其着手时点应以行为人开始实施虚构保险标的,编造未曾发生的事故,夸大损失程度,制造保险事故的行为为标准,中国刑法对保险诈骗罪犯采用了结果犯的立法模式,因此,其既遂应以行为人可否实际控制保险金为标准。  相似文献   

17.
近日,AXENT技术公司发布了电子商务安全十项基本原则。该公司说:“假期即将来临,66%的用户计划上网购物,这将给电子商务带来100亿美元以上的销售额。然而60%以上的用户对目前的网络犯罪和在线交易的方式充满了担心”,该公司副总裁RobClyde以其在安全业界25年的摸爬滚打的经验为用户提出了如下十条安全秘技:1、为提防在线欺诈,用户必须确认所加入的信用卡公司具体的规定内容。要100%地避免风险是不可能的。几乎所有的信用卡公司都针对欺诈提供了免手续费的保险服务。但由于各公司规定都不尽相同,因此用户有必要进行确认。2、使用难以猜测…  相似文献   

18.
对虚报注册资本罪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雁 《天中学刊》2002,17(6):27-30
虚报注册资本罪是刑法修订后新增的一个罪名,目前理论上尚缺乏深入论述,有必要对这一犯罪的手段、犯罪形态及一罪与数罪等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刑法158条规定的“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虽看似十分完善,实则没有存在的实际意义;虚报注册资本罪系结果犯,存在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等未完成形态。  相似文献   

19.
以参考各国具体刑事立法为例为起点,认为在各国立法中,诈骗手段一般划分为以事实进行的欺诈和以价值进行的欺诈两大类型。对以事实进行的欺诈进行讨论时,又将焦点集中在对事实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理解上。从理论上简析了以事实进行欺诈、以价值进行欺诈的问题,分析了诈骗手段中认识错误和主观心态等问题,通过处分意识与主次分析之对比考量,推出认定侵犯财产罪此罪与彼罪的本质时,犯罪手段是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修正案(六)》规定了信用证欺诈罪,与刑法第195条信用证诈骗罪相比较,二罪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本文结合信用证业务独特的性质,通过对假冒信用证、开立软条款信用证、使用伪造的单据等手段的分析,对信用证欺诈罪主观方面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