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引文不确 (一)引文误合 (40)《说文》:“异,从畀,云畀予也,又云授予也。” (《甲午治兵》条) 按:《说文》无此体例。此乃将《说文》之“异”字注和“授”字注合而为一也。当点作:《说文》异从畀,云“畀,予也。”又云:“授,予也。” (41)《传》云:“自虐其君,虐我伯姬。”并训为杀,而引申又为暴虐也。(《杀敌为果》条)  相似文献   

2.
说“确”     
确字,《说文》云:“馨石也,从石角声”。馨者坚也,是确字的本义为坚石。引申为凡坚、实之称。“确”字的俗体作“確”,徐铉《说文》注、《复古编》、《六书正讹》皆称“确”俗作“確”。《说文》无“確”字,盖确、確为古今字。坚义之“确”,经籍大多以俗体“確”字代之,如《易·文言》:“確乎其不可拔”,注:“確,坚也”。《庄子·应帝王》!“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成玄英疏:“確,实也”。《文选·刘孝标辨命论》:“確乎纯乎,一作而不易”,注引司马云:“確乎,  相似文献   

3.
楚辞中多次提到雷神丰隆,《离骚》曰:“雷师告余以不具”,洪兴祖《楚辞补注》云:“《春秋合诚图》云,轩辕主雷雨之神。一曰,雷师,丰隆也。”《离骚》又曰:“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王逸《楚辞章句》注云:“丰隆,云师,一曰雷神。”《淮南子·天文训》亦曰:“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高诱注云:“丰隆,雷也。”从王逸、洪兴祖注文中,可以看出,云神和雷神都被称为丰隆,在《九章·思美人》和《远游》的有关“丰隆”的解释中,王逸也都注为云师。于是,云神和雷神便混淆不清了,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甚至认  相似文献   

4.
宋玉《九辨》云:“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其中“绝端”一语,历代楚辞注家多歧解。王逸《楚辞章句》注云:“宁武佯愚而不言也。”“尝受禄惠识旧德也。”从王逸注“不言”来看,王氏盖读“端”“为喘”(详后)。而朱熹《楚辞集注》则云:“绝端,谓灭其端绪,不使人知也。”王夫之《楚辞通释》又云:“绝端,谓一意隐遁,不思复进,念不萌而事无望也。”近世楚辞注家,大抵从朱熹、王夫之之说,皆就“端”之字义作解,实有悖宋玉本意。今谓:“绝端”犹言“绝喘”,王逸以“不言”释之,当矣。“端”为“喘”之借字,荀子有此用法。《荀子·劝学》有云:“端而言,蠕而动,  相似文献   

5.
何谓“物色”?古籍上的解释各有不同。物,《说文》云:“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色,《说文》云:“颜气也。”据此,“物色”当指天地之间万物的色彩。但《周礼·司常》云:“杂帛为物。”王国维《释物篇》云:“古者谓杂帛为物,盖物本杂色牛之名,后推之以名杂帛。”《礼记》又云:“仲秋之月,命宰祝察物色。”即察牺牲之毛色。后又引申为察访人物,也叫“物色”。《文心雕龙·物色》篇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又云:“物色相召,人谁获  相似文献   

6.
把《过秦论》里楼缓注为战国时魏人,是目前众家注本的通行说法。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楼缓,魏文侯弟”。《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楼缓—魏相”。部编中学语文课木高中第四册从上说:“楼缓,魏文侯弟。”今各家注本以楼缓为魏人是因为因袭了古注。《文选》李善注云:“高诱曰:楼缓,魏相也”。《史记·索隐》:“楼缓,魏文侯弟,所谓楼子也”。但此二古注也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7.
中学课本《过秦论》中注“楼缓”为“魏文侯弟”。目前通行的各家注本也均将楼缓注为战国时魏人。如十三所院校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楼缓,魏文侯弟”。《中华活页文选》:“楼缓——魏相”。皆因袭了古注。《文选》李善注云:“高诱曰:楼缓、魏相也”;《史记·秦始皇本记·索隐》:“楼缓,魏文侯弟,所谓楼子也”。但此二古注值得商榷。《战国策》高诱注本宋代曾有缺佚,现已无法找到李善所引的高诱所说“楼缓,  相似文献   

8.
馀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此句中的“奇服”之“服”,有的注本同文相训,如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下简称《章句》)注:“奇服,好服也。”南宋朱熹《楚辞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曰:“奇服,奇伟之服。”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以下简称《山带阁注》)曰:“奇服,与世殊  相似文献   

9.
《诗经·邶风·北风》中有一句诗为“莫赤匪孤,莫黑匪乌”,毛《传》云:“孤赤乌黑莫能别也”,郑《笺》云:”赤则狐也,黑则乌也,犹今君臣相承为恶如一。”朱熹注为:“孤,兽名,似  相似文献   

10.
《九歌》“司命”探原国光红《九歌》之二《司命》所条究竟为何神,王逸无注。郑玄据《星传》注《周礼·大宗伯》云:“司命,文昌宫星”,五臣遂援以注《九歌》“司命”云:“司命,星名,主知生死,辅天行化,诛恶护善也。”《周礼》贾公彦疏亦以《星传》为据,云:’’...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小序末尾一句“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中之“云尔”,课本注释为“句末语气助词”。我认为这样解释虽能讲通,但太笼统,不如把“云尔”分开讲,作动宾词组,“云”可作动词“说”讲。《经传释词》有注:“云,言也,曰也。”“尔”,可作指代词。这(件事)”讲。(《词诠》注:“尔,指示代名词,此也。”因而  相似文献   

1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自嘲》中的名句,其中的“孺子牛”是鲁迅的自况之词。“孺子”,《现代汉语词典》注:“〈书〉小孩子。”诗中的“孺子”指鲁迅之子海婴。1932年10月5日,鲁迅、许广平应郁达夫、王映霞之邀,作客聚丰园,“同席为柳亚子夫妇、达夫之兄嫂、林微音”(《日记》)。因刚满3岁的海婴染病,许广平没有赴晏,席间话题便不免谈及“孺子”。鲁迅晚来得子,对其溺爱有加,郁达夫便自然地想起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中的一个典故:“同里钱秀才季同,工小词,然饮酒使气,有不可一世之概。有…  相似文献   

13.
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清,朖也。澄水之貌。”清代段玉裁注:“朖者,明也。澄而后明,故云澄水之貌。引申之凡洁曰清;凡人洁之亦曰清。”这里,只是道出了“清”字最基本的两种含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甚至在汉以前,它就已经具有丰富的含义了。诸如: ①水澄澈。与“浊”相对。《诗经·郑风·滦洧》:“溱与洧,浏其清矣。”《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②澄清。《周礼·考工记》:“清其灰,而盝之,而挥之。”  相似文献   

14.
秦汉宜春宫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宜春宫《三辅黄图》卷四载:“《汉书》云:‘武帝建元三年开上林苑,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昆吾……’”可知宜春宫是汉上林苑中重要宫苑。《三辅黄图》云:“宜春宫,本秦之离宫,在长安城东南杜县东,近下杜。”《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还过宜春宫,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汉书》、《通志》等同此。颜师古注云:“宜春本秦之离宫。”又《司马相如传》云“息宜春”,颜师古注云:“宜春,宫名,在杜县东,即今天曲江池,是其处也。”宜春宫是秦代离宫,秦代杜县为咸阳近郊县,县治在杜,即今西安南郊杜城。汉代杜县改称杜陵,移在杜  相似文献   

15.
《芙蕖》中“迨至菡萏成花”句,课本注为“菡萏,荷花的别称。”我们认为此注欠妥。 首先,《说文解字》云:“菡萏,芙蓉。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段注引高诱曰:“其华曰芙蓉,其秀曰菡萏;华与秀散文则同,对文则别。”徐锴《说文系传》也说:“菡,犹含也,未吐之意。”可见,  相似文献   

16.
韦昭注《国语》云:“凡作篇章,篇义既成,撮其大要为乱辞。”洪补申之云:“《离骚》有乱有重。乱有总理一赋之终。重者,情志末申,更作赋也。”朱熹曰:“乱者,乐节之名。”元陈皓《礼记集说》:“乱者,卒(?)之节。”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权勋》:“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东汉高诱注云:“车,牙也。辅,颊也。车辅相依凭得以近喻也。”《左传·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晋杜预注云:  相似文献   

18.
玄武,在神话和宗教的领域里,被看作我国古代的一位北方神。对其“脸谱”、“肖像”,我国古代学者作了许多训释:洪兴祖《楚辞·远游》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蔡邕曰:“北方玄武,介虫之长”;《文选》注:“龟与蛇交为玄武”:王逸注:“呼太阴神使承卫也”。又孔颍达《礼记·典礼》注曰:“玄武,龟也”;《后汉书·王梁传》云:“玄武,水神之名”;李贤注:”玄武,北方之神,  相似文献   

19.
12、镳(“分道扬镳”)衔(“衔枚”、“衔恨、”“头衔”等) 《说文》云:“镳,马衔也。从金,(鹿灬)声。”段玉裁《注》曰:“马衔横贯口中,其两端外出者銮铃”。他们都认为“镳”是指“马嚼子”。实际上,具体指称“马嚼子”的是“衔”,而不是“镳”。“衔”,《说文》云:“马勒口中也,从金行。衔者,所以行马也。”段《注》曰:“会意。”又曰:“‘也’,当作‘者’。革部曰:勒马头落衔也。落,  相似文献   

20.
大连方言中有许多探求古音和训释古籍的可贵材料,今辑录四例,以见一斑。1. 考,敲也。齐佩培《训诂学概论》云:“般象击盤之状,《诗》云‘考槃在涧’是也。”齐所引诗为《卫风·考槃》。高亨亦持此解,他在《诗经今注》中说:“考,叩也,敲也。槃同盤。敲盤以歌”又:王念孙《广雅疏证》云:“考者,《说文》:‘考,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