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转眼又到了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时刻,在没有风扇,没有空调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熬过炎炎酷暑的?让我们走进《红楼梦》,看看贾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是如何避暑消夏的。首先是衣饰方面。李白有诗《夏日山中》:“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在古代大热天,寻常百姓尽可裸睡消夏。可贾府乃公侯世家,公子小姐的一言一行皆有规矩束缚。《红楼梦》第三十六回,薛宝钗去怡红院探视贾宝玉,见贾宝玉屋里的大丫鬟袭人手里做的针线活,“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薛宝钗很是惊奇,因在古代,  相似文献   

2.
<正>"消夏"之"消",即消磨、打发的意思。消夏,亦即消磨、打发高温天气。空调、电扇、冰箱、冰柜……面对炎炎夏日,我们今天的消夏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翻新。而在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古代,人们没有这些,古代那些浪漫的诗人又是如何消夏的呢?赏景消夏法。在炎炎夏日,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景,是很多古代文人采取的消夏方法。唐代高骈《山亭夏日》:"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古树参天,人迹罕见,蔷薇飘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宋代葛元怀在《夏日》中说:"晓荷承坠露,晚岫障斜阳。树下地常  相似文献   

3.
"季节"是穆旦诗歌的基本意象,贯串了诗人的整个创作过程,融入了诗人关于人、自然与生命的精神体验。在诗人的创作中,"春""夏""秋""冬"既是自然季节的更替,也是人的生命流程的转化。在对自然意象的选择中,诗人表达了个体内面的矛盾和痛苦,挣扎和反抗,以及由生命体验产生的自发自觉的哲思。  相似文献   

4.
华兹华斯是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篇中有很多歌咏自然的不朽之作,因此他被称为"大自然的诗人"。他的语言简朴真挚,打破了18世纪古典主义思想的至酷。对华兹华斯来说自然是心灵的"乳母""导师""家长"和"全部精神生活的灵魂"。本文试图从这四个具体方面分析自然对华兹华斯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懒加,加油!     
叫"汤加"的小猪,它实在是太懒了,所以它的伙伴们总是"懒加、懒加"地叫它。有一天,汤加因为迟到,被老板毫不留情地炒了鱿鱼,于是一整天它都愁眉苦脸,嘴巴始终保持着弧线状,大大的眼睛里满  相似文献   

6.
杨松芝 《山东教育》2012,(14):18-19
如果不看学习,李建钊绝对是老师们公认的可爱小男生,胖嘟嘟的脸蛋,白皙的皮肤,浓眉大眼,脸上整日挂着甜蜜的笑容。可只要一提学习,他就成了"大懒蛋""刀枪不入的顽固分子"。这不,刚刚被英语老师训完的他又被我这个班主任叫到了跟前。  相似文献   

7.
"月亮""月光"频见于古诗词,与诗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赋予种种含意。月的皎洁,柔美本身就是极好的审美对象,便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此外,"鸡声茅店月,人迹极桥霜",月为早行的特征性景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相似文献   

8.
杨娟 《红蜻蜓》2022,(Z3):14-15
<正>"跑步不是终点,而是一条路、一扇门、一双眼睛,让我看到世界,看到自己。如果有一天我跑不动了,那我可以走;走也走不动了,那我可以摇轮椅;如果连轮椅都摇不动了,那还可以回忆嘛!捧着那燃烧的火苗,不让生命枯萎。""爷爷说得好好呀!您像是一位诗人。我觉得,跑步就像一个诗人用脚步写给大地的诗。""对!对!对!"多多爷爷连连叹道,"星月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  相似文献   

9.
诗人(文人)以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塑造出新的山水.正所谓"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因为历代文人的不断投入,才使得山水有了灵性,使美的自然更美,并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经验,让人领悟到了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10.
雕刻刀     
<正>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勾起了丝丝睡意,由于期末考试的失利,我成功获取了一套"夏日书海"的旅行。刚参观完一个景点,便想找个空当偷会儿懒,突然,一把雕刻刀闯入了我的眼眸。这把刀怀着丝丝锈迹,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森森银光,锋利的刀尖上粘着点点木屑。正当我玩意大起之时,父亲却毫不给面子地说:"哟!还有空玩呀,作业做完了是吧?英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1,(36):10-19
<正>2011年,给教育引来无数"口水"的事件令人痛心更令人思考"不堪回首"的教育事件焦点提示: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10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儿有高低。生态自然之规律尚无法改变,教育学生时,想通过一些"激进""拔苗""速成"等方式来提升他们,既不符合教育之规律,也不符合教育之生态。  相似文献   

12.
<正>诗人们妙笔生花,将树木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使诗篇别具神韵,情趣盎然。以"桃""杏"绘春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杜甫《新城道中二首》)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杨柳,清澈的小溪,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春景图。雨后的山村景色如此清新秀丽,使诗人心情愉悦,  相似文献   

13.
黄文军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4):45-46,59
"寒族文学观"是指导钟嵘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文学观念。《诗品》的"寒族文学观"主要体现在对诗人的斟选、品评与审美情趣上。在《诗品》中,钟嵘斟选了大量的寒族诗人,使之成为一个文学群体,并对他们作品所体现出的"骨气""雅怨"的艺术风格进行了高度评价,从而奠定了寒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宋词排行榜     
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们中华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以唐诗宋词为我们所熟知。提起唐诗,我们自然会想起"诗仙""诗圣""诗佛""诗豪""诗鬼"等一系列唐代诗人的雅称。这些雅称一  相似文献   

15.
<正>范仲淹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景之丰富不足以动人,唯情之变幻乃能感染。诗人笔端的人物活动,自然景物,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模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诗人个性的事物,如王国维所言:"以我观物,则万物皆著我之色彩。"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家表情寄意的载体,或是自然景物牵动他们的情思,促其有感而发付诸文字;或是他们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接触外界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所以,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照审美对象时,就会产生把我们的生命和情趣移就到对象中、使对象显示出情感色彩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绘画理论讲究"计白以为黑""画留三分白",意思是画面上笔墨不要太满,要留出空白来补充、发挥着墨处的内容。著名画家齐白石画虾,四周除丝丝水草外,别无一物,却能让人感到满幅是水;他画一鸟独立在横向逸出的枯枝上,此外空无所有,却能使人感到环绕鸟的周围是一片无垠的空间。绘画要运用空白法,写作何尝不是这样?我国古代诗人在诗词中巧妙运用空白法,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带来了审美的愉悦和情趣。  相似文献   

17.
笑话二踢脚     
古人取火老师:"古代人是怎样取火的?"娜佳:"他们用石头互相撞击产生火星取火。"老师:"那他们是用什么点火的呢?"娜佳:"旧报纸。"白头发和黑胡子父子俩走在路上,看见一个黑胡子、白头发的人。"爸爸,这个人为什么胡子黑、头发白?""头发是跟人一起出世的,而胡子要待二十年以后才长出来。""爸爸,我知道了,因为头发比胡子大二十岁,所以头发先白!"  相似文献   

18.
月光幻想曲     
古往今来,人们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咏月之诗文实在不少。月,作为诗歌中的一种意象,多是表达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如千古绝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有时用来表达诗人无奈的情感,或感叹人生一瞬、时空永恒,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耿林莽的《月光幻想曲》却是另一种境界,请看——  相似文献   

19.
谚语可以分为自然谚和社会谚两大类,这两大类都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自然谚的科学性表现为:气象谚的科学性;二十四节气谚的科学性;农业生产类谚语的科学性。自然谚的局限性主要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如"种地没巧,深耕细刨""种地没巧,粪灌尿泡""种地不用问,精耕多上粪""庄稼不用问,水肥打头阵""夏至鸣雷,早稻定丰收""夏至起西北,晒死摇筛竹""夏至难逢端午日,百年难遇岁朝春"等等,都是片面性的。社会谚的科学性是应该值得肯定的,比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了实践观。但社会谚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历史的局限性;认识的局限性;谚语语言形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无论是"蒙学"之理,还是"幼学"之说,古诗词的学习倍受推崇。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基本围绕"明诗题""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背诗句"等环节进行,固化的教学流程,往往带来学生的学习疲倦;单调乏味的背诵常常让他们心生厌恶,有"被学"之困。究其根本不是传统教学环节的问题,而在于课堂中学生大多处于"听众角色",诗词体悟很多时候停留在"解释"层面,更有将诗词文本拆零让学生"盲人摸象",使得原本完整成体、充满情趣的诗词艺术被解剖为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诗词的音律美、修辞美、意境美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